【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在觀課議課中合作成長
作者|陳大偉 袁豪
來源|成都陳大偉
陳大偉,成都大學師範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新教育實驗分會副理事長。主要研究教師繼續教育和專業成長、課程與教學改革,對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教師幸福生活、校本研修、觀課議課等有比較獨到的研究,並在全國產生了廣泛積極的影響;主持建設的「教師職業道德」成為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線上課程);首倡並致力推進觀課議課和理想課堂建設,在《人民教育》刊發的「觀課議課」系列文章(共33件)被列為「《人民教育》創刊60年報道過的最有影響力的事件」;出版《觀課議課與課程建設》《幸福教育與理想課堂八講》《影像中的教育學:從電影中體悟教育與人生》等24部著作;多篇論文在人民大學資料複印中心全文複印;多次獲得四川省教學成果獎和成都市社會科學成果獎。
陳大偉:觀課議課與教師成長
陳大偉:誰是最具成長力的教師?一個秘訣,讓教科研不再 「乘興而去,敗興而歸」!
日本教育學家佐藤學認為,教學的改革「最為重要並且是中心的課題,是圍繞創造性教學和教研製度形成作為專家的教師們之間互相培養的『合作性同事』之間的關係。這種合作的同事之間的關係一日不形成,學校的改革就一日不能成功。而這種同事關係只有在所有教師都開放教室,互相觀摩教學、互相批評時才能構建起來。只要有一個教師封閉著教室的大門,那麼,想從內部進行學校改革就是不可能的」。觀課議課是參與者相互提供教學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課堂信息,在充分擁有信息的基礎上圍繞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對話和反思,以改進課堂教學、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研修活動。觀課議課既依賴教師之間的相互合作,又發展教師之間的互助合作,目的是建設相互滋養和潤澤、共同發展和成長的校園生態。在這樣的生態環境中,教師不僅育學生,而且育自己、育同事;學校不僅是學生成長的樂園,而且是教師共同成長、不斷創造的家園。
陳大偉:做幸福的教師意義、認識和路徑
01
在觀課時研學和助教
觀課議課致力於引導教師認同同事間在一所學校「一起慢慢變老」的工作理念,致力於建立「同在共行」的互助關係。
有一所學校的教師在了解觀課議課的理念後告訴筆者,他們現有的教學情形是各自當一個班的班主任,並主要帶一個班的語文課,他們發現現有的教學和教師專業發展存在以下問題:一是上課時班上總會有一些分心的、調皮的學生,教師照顧不過來;二是他們平時上公開課的機會不多,由於缺乏他人的觀照,對自己課上的問題很難發現和研究;三是學校採取的是「大循環」教學方式,同一節課上第二次一般要等六年,教學的改進設想不能及時實踐。針對這樣的問題,他們想做這樣的改變:同年級同學科的兩位教師合作教學與教研,彼此成為對方的眼睛,給對方當助教。聽完他們的設想,筆者為他們強烈的專業發展願望點贊,為他們對學生髮展的思考和努力喝彩。
觀察學生也好,當助教也好,都不能置身課外,遠離學生。筆者建議觀課時坐在學生身邊,觀察研究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方法、學習困難、學習需求、學習創建,以及學生的作業和作品……總之,觀課教師要成為授課教師研究學生、研究學習的「眼睛」。議課需要從學生的學習狀況入手,「我們注意到學生……不知道你怎麼看?」「我們注意到學生……對此我們有……的看法」是常見的話語結構,「要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麼辦」是將對話引向深入的關鍵。觀課教師要以觀察到的學生學習為主要對象進行分析討論,實現以學論教,追求有效教學,幫助授課教師改善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當助教要把握好時機和分寸,要防止過度參與導致喧賓奪主,搶了授課教師的「鏡頭」。比如在授課教師講解時,觀課教師不要有太大太多的動作,不要圍在一個或幾個學生身邊,導致學生緊張。當助教的方法很多:如果發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分心了,觀課教師要暗示和提醒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學活動上;如果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了困難,觀課教師要參與分析、討論,給予指點;如果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遇到了障礙,或者學習效率低下,觀課教師可以參與、組織討論;等等。
陳大偉:理想課堂與人的幸福——幸福需要教育;教育需要幸福
02
進行以傾聽和理解為核心的對話
有這樣一個故事:聖誕節,一個美國男人興沖沖地乘飛機往家趕,卻遭遇風暴,隨時可能墜機。歷經波折,他終於平安著陸。回到家後,他異常興奮,不停地向妻子和孩子描述他在飛機上遇到的險情,並且滿屋子轉著、叫著、喊著……然而,他的妻子和孩子對他經歷的驚險沒有絲毫興趣。男人叫喊了一陣,發現沒有人聽他傾訴。死裡逃生的巨大喜悅與被冷落的心情形成強烈反差,他爬到閣樓上,結束了生命。
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獲得這樣的啟示:表達是一種實現,傾聽是一種關懷。表達是人的基本生存和生活方式,失去了表達,可能導致生存與生活意義的迷失,因為表達的不僅僅是思想,而且是生存的意義和價值。傾聽則是對表達的接納,是對表達者的一種關懷。我們主張觀課議課的對話從傾聽開始,通過傾聽來成就表達者,幫助表達者實現自己。
其次,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對話關係。參與者要相互敞開、彼此承認,既不要唯唯諾諾、消極地接受評論和批判,又不要採取唯我獨尊、高傲的、拒人於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態度。對話交流過程中,要學會從各自固守的觀點中轉身,觀照對方,因為「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本身具有多種發展變化的可能性,我們只有本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思想,看到教學發展的多種可能性和教學理解的多樣性,對話才會有價值。同時,觀課議課還要善於體會別人的情感、理解別人的需要。美國學者戈爾曼認為:「不能識別他人的情緒是情商的重大缺陷,也是人性的悲哀。」《論語》中有這樣的說法:「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議課時需要考慮對方的感受。想一想,在情緒牴觸的情況下,您說得再多、再有水平,是不是也等於白說?
最後,對話要多用問號。我們認為評課和議課的區別,簡單地說,就是用句號和問號的區別。「我覺得你的課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這樣的話語後面可以用一個句號,這是「評」的方式;「我在課堂上發現了這樣的現象,對這種現象,不知道你是怎麼看的」,或者「對課堂上的某事,你是這樣處理的,我想知道你是如何思考的」,這樣的話語後面可以用一個問號,這是引起「議」的方式。議課中的問號致力於促進對話和思想,它追求的是參與者在相互尊重中了解和理解,在共同的商議中探尋和創造共同的未來。
陳大偉:新學期,開好家長會的幾點建議
03
在議課時研究和創造
觀課議課主張同事之間「一起慢慢變老」,但「慢慢變老」不是平庸地等待,不是無所作為的「你好我好大家好」,而是同在共行地成長和進步,在「慢慢變老」的過程中追求質量更好的教育,實現品質更高的教師生活。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一些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研究是追求質量更好的教育、實現品質更高的教師生活的重要途徑。觀課議課是對課堂教學的研究和發現,是教師之間的合作研究、共同成長。是否在觀課議課中有了新的發現,是否帶給教師新的啟示,是判斷觀課議課是否有成效的重要依據。
致力發現教和學的關係。評課往往就教師教的行為進行評點;議課要圍繞教的行為、學的行為,通過對話探究,揭示參與者背後的教育理想與追求及個人的教育動機,它不僅僅停留在「這樣教好(或不好)」的結論,而是探討「我們想聽一聽為什麼這樣設計,你是怎樣想的」,即在對話中更新彼此的教育觀念,獲得對教育的重新認識。這樣,議課就不再是就行為討論行為,而是以外顯的行為為抓手,討論教育觀念和教學效果。這就像擔擔子,擔子是行為,兩頭掛著兩個筐——一頭繫著教師的教育理念,另一頭繫著學生的學習效果。觀課議課的目的在於整體更新教育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效益。
致力發現新的教學可能。人實際上生活在可能性的空間裡,可能性擴大,意味著獲得更多的自由和創造機會。議課主張在合作研究中發揮教學想像力和創造力,集思廣益地探討出新的和潛在的發展可能性。議課的任務不是追求單一、權威的改進建議,而是討論和揭示更多的發現和可能,以及實現這些可能的條件和限制。譬如烹飪雞蛋,認識和了解煎、炸、炒、蒸的方法,不是否定、丟棄煮雞蛋的方法,只是多提供了一些選擇,以滿足加工者的不同特點,適應不同的消費者和不同的就餐背景。
陳大偉老師今日直播,歡迎大家關注。
04
把建議提到別人心裡去
觀課議課秉持更為積極的教師觀:相信參與的教師願意選擇更好的教學專業倫理,能判斷什麼樣的教學可以達成更好的教學效果。基於尊重教師專業自主權的原因,我們主張觀課議課時儘可能少對別人的教學指手畫腳,而是向他人貢獻自己的思考和實踐方案,邀請他人參與對自己思考、方案的討論。比如可以分享:如果我來教,我想做出這樣的選擇,大家看怎麼樣?如果我來設計,我想採用這樣的路徑,大家看是否可行?
當然,如果參與者需要,也應提出建議,只是這樣的建議要基於研究和觀察,把建議提到別人心裡去。比如,剛參加工作的教師管理經驗不足,課堂紀律可能是有效教學的攔路虎;有一定經驗的教師,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可能與對教材的分析和處理方式不當有關。顯然,議課時如果對新教師提出教學創新的建議,可能會使其無所適從;如果建議有經驗的教師強化課堂常規和教學管理,則可能被授課教師嗤之以鼻。課堂教學要講「因材施教」,觀課議課要講「因人而異」。
轉自《湖北教育》2021年底5期。袁豪,成都大學師範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責任編輯:姜楚華。
新教育實驗的實現路徑——沒有教師的成長,就沒有學生的發展
新教育實驗的理想課堂——實現知識、生活與生命的深刻共鳴
遇見美好,向美而行——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新教育分會:關於發展團體會員、個人會員的通知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守望新教育: 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有緣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