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裡學生遲到該怎麼辦?
很多老師會講,教育一下啊!
那你教育之後,他還遲到,你又該怎麼辦?
在平時的班級管理中,學生偶爾遲到真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可怕的在於,某些學生經常給你遲到,你罵過之後、罰過之後他還給你遲到,甚至保證書也寫過了,他依然給你遲到。
面對學生「牛皮糖式」的遲到,大多數老師是會抓狂的,場景大致如下:
最後,學生被嚇住,回家叫來家長。厲害一點的班主任再把家長也教訓一通,然後學生迫於班主任的淫威,可以早到好幾天。
這種粗暴教育的好處是什麼?
那這種粗暴教育的壞處是什麼?
關於學生遲到了,老師該怎麼辦的問題,其實沒有什麼標準答案。也沒有老師可以保證,告訴你一個方法,然後你就能百分百解決學生遲到的問題。
但有一點,我覺得老師還是要知道的,就是在處理學生遲到問題上,除了粗暴解決以外,我們還應該準備更多一點方法,因為說不定我們改變一下方法,學生就能得到轉化了呢?更何況,掌握更加文明有效的方法,也是一個老師自我保護的一種形式啊。
今天,君山就給大家介紹兩種不一樣的方法,如果你覺得適合你,可以嘗試一下:
比粗暴教育更高級一點的是會打苦情牌。
會這一招的班主任在面對學生屢次遲到的問題時,會在合適的契機,選擇向學生示弱,然後祭出感情,一擊制敵。這一招的厲害之處在於,老師更容易在學生屢次遲到的問題上撕開一個突破口,讓學生心生內疚,從而產生自己想去克服問題的想法。說直白點,就是讓他覺得對不起你,然後心理產生不平衡,進而希望通過在行動上有所改變來緩解這種不平衡產生的痛苦。
相較於前一種粗暴的教育方式,這一種方式的高明之處在於,學生的改變是由內而外的,會更加持久!
要打苦情牌的要點是等一個合適的足以震懾學生的時機。比如,因為學生遲到,班級受到學校批評的時候。就是產生一個足以震懾他的機會。如果沒有這樣的機會,也可以找校領導創造出這樣一個機會,然後在此基礎上找學生談心。
大致場景可以是這樣的:
以上的情景可能有些理想化,但是大致的意思就在裡面。班主任在打感情牌的時候,要有不斷製造苦情的內容的本領,然後把這些內容拋給學生,增加他的心理負擔。在這個過程中,你始終要把自己樹立成一個站在他一邊但一直遭到別人非議的角色,來博取他的同情。這一招成不成功的關鍵在於老師的演技,苦情戲越苦情,越能騙出眼淚來,效果越好。
學生其實是最容易被煽動感情的群體,班主任的好他很容易就能夠感受到,從而從內心裡去意識到問題的錯誤性,然後努力去改正。相較於上面粗暴型的方式,這種打苦情牌的方式因為更加直擊人心,所以效果也會更好一些。
有人看到這裡可能要說,老師,你這不是教我們演戲麼?會不會假了點?
哈哈,為了生存,我只能說,如果看上去假了點,你就往真了做啊。作為老師,學會煽情、示弱,其實也是一種安身立命的手段。有些學生吃你的硬鋼,但有些學生其實更吃的是你的感情戲。我們要教的學生是千種萬種的,我們不能寄希望於只會遇到吃你硬鋼的老師,我們要想好,萬一這個學生很犟、很情緒化,我們該怎麼辦。所以,我一直強調,方法多了,總比沒有方法強。一招鮮吃遍天,這在班級管理里,有的時候並不一定行得通。
我個人十分建議一些比較柔弱的小女生老師們,在體現你剛強的一面後,也去考慮一下是不是可以適當的用一用示弱的方法,說不定是會有奇效的。當然,前提是你在班級里已經有了一定的威望的情況下。
在處理學生問題上,要說最高明的老師,就我所能認知到的,是真正致力於就學生問題處理學生問題的老師。這類老師很理智,處理學生問題的思維方式是這樣的:
1、學生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2、學生自己對這個事情有什麼樣的認知?3、有哪些方法能夠幫助學生解決這個問題?
然後在交流時,會站在學生的角度與學生一起分析問題。場景大致是這樣的:
相較於前面兩種方法,第三種方法用得好的老師,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因為在這裡,老師已經把學生所有可能遇到的麻煩都已經算計到了,學生在心理上已經沒有可以逃避的空間。針對問題,你又讓他毫不迴避地談看法、提方法,用很真誠的方式期待他的進步,你說學生的促動怎麼可能不大呢?尤其是當他最後自己想到了解決的方法,然後向你說出口後,他是會真心去改正的。當然,最後改正的效果,還是需要我們去進一步監督、督促的。
看完這兩種方法,不知道你又有什麼樣的看法。其實這裡也可以說實話,會了後面兩種方法,你說學生經常遲到的問題一定能根治,這也很難。只能說我們可以完成解決這個問題的第一步——打開學生的心門,讓學生有所觸動。
然後下一步,個人認為才是關鍵,就是我們要切實想辦法幫助他們鞏固療效。在平時的教育管理中我們發現,其實解決學生問題的難點並不是讓他們認識問題,因為道理他們大多都懂,難點是在於怎麼幫助他們鞏固療效。壞習慣的養成,他們用了何止百天啊,我們又怎麼可能一兩句話就轉化呢?
心理學上的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習慣,90天以上的重複就會形成穩定的習慣。
所以,在與學生談話,學生決定進行改正之後,我們要及時對他們的行動進行跟蹤和反饋,前期有必要的時候,我們要甚至要做到每天一提醒、每周一小結,對於他們的進步及時進行表揚,並要學會定期為他們描繪美好的前景,激勵他們不斷前進。說俗一點,哄著、騙著,21天之後他就會養成習慣了,一個學期之後,學生的遲到問題大機率就會得到解決了。
對於學生其他壞習慣的改正,這個方法同樣適用!
好了,各位新班主任們,如果在你的班級里也出現了經常遲到的學生,你又會更願意採用哪種方式進行處理呢?希望我提供的方式能給你帶去一點啟發。如果你還有更好的方式,也歡迎你和我進行交流。在交流中進步,這是君山最願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