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考上了985大學,除了信任、陪伴,還有很重要的一點

2022-10-07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兒子考上了985大學,除了信任、陪伴,還有很重要的一點

大家好,我是豆媽,最近豆媽的一位朋友十分開心,孩子順利考上了985,今天豆媽用第一人稱的方式,將朋友的教育經驗分享出來,希望能通過我朋友的故事,給予大家借鑑和參考價值。

正 文

對一個普通的家庭來說,孩子求學十幾年,高考不僅是對孩子的考驗,而且是對家庭教育的檢驗。孩子從小學、初中到高中,學校、班級、老師無疑對他的成長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家庭,家庭氛圍和教育對孩子的心理、理想、信念和習慣的養成都是潛移默化的。尤其是父母教育孩子的理念、方式方法,平時對待工作和生活的態度,無不深刻地影響著孩子。

父母對孩子的愛在生活中的一餐一飯中,也在對孩子的叮嚀和期望中。對孩子過度的寵愛可能使他驕縱,對孩子嚴厲的要求可能使他壓抑。怎樣把握好愛的「度」,尤其是家長焦慮的時候,更需要冷靜地換位思考,用心斟酌引導和幫助孩子的「技巧」,用實際行動尊重孩子、陪伴孩子,使他感受愛的溫度和力量。孩子如樹苗,他的成長和成才不僅要有和風細雨,更要有酷暑嚴寒,要讓他感受真實生活的酸甜苦辣,激發他的內生動力,腳踏實地實現一個個目標,或許是一次考試的進步,或許是一次大膽的遠行,要讓他在體驗中成為他自己,成就他自己。

2022年,對我家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兒子如願考上了985大學,而且專業很理想。他高中獲得了數學和化學競賽獎項,還獲評「江蘇省三好學生」,高中完美收官。回想高中三年,他在疫情中經歷了高一的班級倒數、高二的奮起直追、高三的目標達成。感受最深是我們的相互信任、交流陪伴,還有讓兒子在「苦」中的歷練……

信任他,陪伴他

兒子從小就很喜歡看電影。高中的時間很緊張,除了節假日,每周只有周六晚上和周日上午不上課,休息的時候他就約同學去看電影,可有時新上映的電影他不喜歡,或者因為疫情電影院不開放,兒子就在家裡看網絡電視,特別是周六晚上,不管作業有沒有做完,他都要先看電影。

看著他把鼓鼓囊囊的書包丟在書房,卻雷打不動地每周看電影,我一度很焦慮。

有些經典的老電影超過10年了,他也看得津津有味。我很好奇他選的電影究竟有什麼好看,於是乾脆我和他爸爸一起陪他看,漸漸地我們也入迷了。忙了一周的工作,投入地看場電影,感覺很放鬆,很有周末感覺呢。於是每周末我們仨都放下工作和學習、放下手機,很專注地看電影。有次看了部懸疑片,我們一家三口討論到將近12點。發現兒子的思路比我們開闊,他看問題的廣度和深度遠超我們對他的了解。

不知不覺,陪伴兒子看電影也緩解了我的焦慮。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我下班刷抖音、看微視頻是自我放鬆的方式,兒子不是機器,他不也需要放鬆嗎?我應當相信他能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尊重他放鬆的方式,何況看電影還能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呢。於是,看電影成了兒子的自主活動,什麼時候看、看什麼電影都由他決定,我們從不干涉他。到他上高三的時候,為了讓他在緊張的學習中更好地放鬆身心,我們讓他自己選了一台更大的、清晰度更好的新電視換到客廳,他很開心。

不可否認兒子因為看電影少刷了試題,但我們看到的是他的快樂和輕鬆。正如他在高中畢業典禮上所說的:「感謝爸爸媽媽對我的信任,家裡自由自在的感覺是我最好的加油站。」

感知生活,助他成熟

兒子的叔叔家條件很好,他有三個魚塘,賺了錢在蘇北老家的縣城買了一套大別墅,每年春節回家,兒子在叔叔家很是愜意。叔叔偶爾會和他講講天不亮就起床撈魚、賣魚的事,兒子聽了在作文里不痛不癢地寫過這麼一小段。

我和他爸爸商量,得讓兒子體會賺錢的「辛苦」。於是經過「精心策劃」,2019年他初三畢業的夏天,讓他跟著叔叔去鄉下的魚塘去體驗一下。8月初的天氣格外熱,池塘里的魚一條接著一條翻起了肚皮,他和叔叔、嬸嬸一起划著小船,連續3天早晨5點到池塘撈死去的魚,叔叔一邊迅速撈著死魚,一邊心疼地說:「唉!天天像養孩子一樣操心它們,好不容易養這麼大的魚,簡直在撈我們的心吶。」兒子看叔叔這麼難過,默默地幫著撈魚,他每次只能撈得動幾條魚,乾了一個多小時,太陽完全升起的時候他就筋疲力盡了,汗流浹背地說:「原來養魚這麼辛苦。」

我們藉機告訴他,這是體力勞動,他體驗到的是付出汗水卻不一定有收穫的無奈。我和爸爸是腦力勞動,爸爸設計的那一張張圖紙、我寫的那一篇篇文章,20幾年的工作,眼鏡片變厚了,頭髮逐漸少了、白了,很多時候是平凡的付出,踏實的收穫。

那次投入的「吃苦」後,兒子體會到他所讀過的《平凡的世界》、《活著》原來都是實實在在的生活。他開始認真地思考自己將來能做什麼。他不僅看電影,還主動關注科技發展趨勢、國際國內局勢和社會熱點問題,有時他饒有興趣地看我製作的工作報表,好奇地問為什麼一張報表關聯了那麼多情況。他懂得了學習並不是最難的事,當高一第一次考試他的物理和化學分數偏低時,他立即自己制定了一個「追趕計劃」,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終於一躍考到了班級前10名。他自創的「追趕計劃」圖文並茂,效果明顯,被校長作為典範在全年級推廣。

對孩子的教育是一個深遠的話題。但無論時代如何變化,不變的是愛、信任、尊重,和引導孩子對美好未來的追求。生活是孩子最好的教科書,最有利的說服是經歷和參與,孩子是他自己的永動機。作為父母,陪伴他、了解他,和他一起快樂、一起憂慮、一起成長,靜待花開就是最好的饋贈。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a6d29b13c06796be7e02c8edc67b4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