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百姓口中常說的社保,除了養老保險、醫保之外,還包含三種待遇,分別是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社保是國家制定的利民惠民產品,繳納社保,不僅能讓我們享受到醫保報銷、生育津貼的待遇,還能在退休之後領到一大筆養老金。
但每個人所得到的養老金並不固定,就好比同樣是繳納15年社保,有些人能拿到3000元養老金,有些人卻只能拿到1000元,那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保哥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養老金差距,其主要原因和以下4點有關。
1、參保地發達水平差異
在我們中國,各個城市的發達水平都不一樣,所以養老金髮放的基數也不一樣。相比於杭州、上海這樣的城市而言,身處在南昌等三四線城市的參保人所得到的養老金就更低。
2、繳費比例差異
養老金在計發時,除了會受到地域差異影響之外,繳費比例不同一樣會影響退休後的養老金待遇。就好比同樣繳納15年的社保,但前者所參繳的養老保險繳費比例是200%或者300%,而後者所參繳的比例是60%,按照養老金髮放的「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原則來計算,那麼後者所得到的養老金自然就更少。
3、繳費年限差異
相信大家對於這點應該非常清楚,在繳費比例同等的情況下,繳費年限更長的,所得到的養老金自然更多。不過大家需要注意一點,自己參繳的社保一定要繳納在「基本養老保險帳戶」中,如果只是繳納到了「臨時帳戶」中,那麼即使社保繳滿了15年,也不能辦理退休。
總之,如果大家想要和別人一樣在退休後拿到更多的養老金,如果參保時間充足,繳費年限越久越好;如果參保時間較晚,選擇的社保繳費比例一定要更高,這樣才能保證自己能拿到更多的養老金,讓自己過上一個更加幸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