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暴力」究竟有多可怕?揭開催收江湖的真實一面

2019-10-28     新浪金融研究院

新浪財經 趙童

昔日聲名顯赫的獨角獸在上市僅15個月之後就經歷了一場「生死劫」。

近日,51信用卡因委託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國家機關,採取恐嚇、滋擾等軟暴力手段催收債務,涉嫌尋釁滋事被公安機關調查。

一時間,關於暴力催收的各種傳言愈演愈烈。許多被暴力催收糾纏過的用戶坦言,騷擾簡訊電話的頻繁轟炸、親朋好友多次受到威脅、甚至還被陌生人跟蹤,這些「軟暴力」的不法行徑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正常的生活。

新浪黑貓平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平台涉及的網貸相關投訴累計超過11萬件。其中,關於網貸暴力催收的投訴事件達5565件。51人品貸、愛錢進錢站、小花錢包和你我貸等多家P2P網貸行業的頭部公司都被爆出涉嫌暴力催收。

催收行業存在的亂象究竟有多嚴重?暴力催收為何遲遲不能斬草除根?

電話、簡訊「全天候」輪番轟炸

用戶漏接催收電話被「打爆」通訊錄

事實上,暴力催收的問題由來已久。20多年前,伴隨著中國信用卡市場的飛速發展,信用卡不良率開始不斷攀升,多數銀行內部並未針對逾期帳款管理這一項「新業務」下太多功夫,此時專業的催收公司便應運而生。近年來,P2P網貸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湧現,催收行業又迎來了新的「春天」。不過,行業的發展壯大並沒有走向規範的軌道,暴力催收的現象屢禁不止。

新浪黑貓平台收到的用戶投訴顯示,簡訊、電話轟炸用戶,爆通訊錄,騷擾親朋好友以及上門騷擾威脅等涉嫌暴力催收的問題普遍存在。有用戶表示,這些催收的「幽靈」無處不在,已經給自己的正常生活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

家住黑龍江的張女士一年前在51人品貸APP上借了24000元用於個人的周轉,合同約定借款分12期,每期還款2480元。由於一時疏忽張女士沒有按期還款,不久之後她就收到了自稱是51人品貸貸後管理部員工的催帳電話。張女士稱,為了避免「留下痕跡」,催帳簡訊的口吻往往較為「溫和」,但是催收電話中另一方的態度卻十分惡劣,經常爆粗口。催帳電話「全天候」輪番轟炸的同時,張女士還被要挾做好準備上門「處理」。

圖為張女士收到的簡訊

無獨有偶,廣東的蔣先生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一個多月前,他在錢站APP上借款40000元。由於工作繁忙,蔣先生忘記了約定好的還款時間並且漏接了平台的催收電話。10月24日,蔣先生的朋友突然收到了一條微信好友請求,對方自稱是錢站的員工並提供了自己的工號,隨後通過電話告知朋友蔣先生在平台有欠款,要求抓緊與對方聯繫

圖為蔣先生的朋友收到的微信好友申請

據蔣先生介紹,還款日期到來之前,平台從未推送過任何的還款提示,而是等到貸款逾期後才進行催債。此外,平台還在蔣先生不知情的情況下擅自爆通訊錄,給他的工作生活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大連的張先生由於遭受暴力催收,正常的生活節奏已經被接踵而來的各種騷擾所打亂。今年8月,他在小花錢包平台上借了10000元,由於生意上遭遇意外,未能及時還款。十一假期期間,張先生錯過了多個第三方打來的催收電話,緊接著,張先生手機里的20多位聯繫人就同時收到了一條彩信,彩信的內容包括他的手持身份證照片、家庭住址等個人隱私信息。此外,張先生的父母每天也會收到十幾通催收電話。

圖為張先生通訊錄聯繫人收到的信息

用戶的通訊錄信息究竟是如何泄露的?張先生告訴新浪財經,現在各平台借款時往往需要用戶提供註冊手機號的運營商服務密碼,獲得密碼後,平台可以進入用戶在手機運營商處的後台,查詢用戶近半年來的全部通話記錄以及通訊錄聯繫人等信息

漏接催收電話打爆用戶通訊錄、收到偽造律師函、捆綁銷售其他物品或保險等產品變相收取砍頭息等類似的催收問題在你我貸、英雄花等平台上也頻繁出現。此外,黑貓投訴平台還接到用戶投訴稱,部分平台由於逾期產生的費用也與之前合同約定的不一致,平台沒有給出詳細的解釋說明,自己莫名其妙的就跌入了平台挖好的「陷阱」

圖為某平台用戶逾期應還借款額頁面

「簡單粗暴」才能業績驕人

資深催收員成招聘市場「香餑餑」

坐在城市的高檔寫字樓中,面前守著幾部電話,對照著固定的話術喋喋不休,輪番對欠款人進行轟炸,這就是催收員真實的工作寫照。一旦電話另一頭的態度突然強硬,他們就會咄咄逼人給予反擊,言辭往往也不堪入耳。業內人士表示,催收行業門檻低、流動性大,對學歷的要求也不高,大多數催收員經過簡單的短期培訓就上崗,在打電話時也經常「不按常理出牌」

不少「資深」的催收員在招聘市場上也成為了「香餑餑」。新浪財經近日在58同城招聘平台上搜索催收的相關職位發現,僅北京地區就有500多條招聘信息,多數崗位的薪資在5000-10000元不等。新浪財經以應聘者的身份與其中的兩家公司取得了聯繫,招聘方表示崗位的具體工作內容是向銀行或消金公司的貸款逾期客戶進行催收並進行數據統計等工作,無需應聘者有任何的工作經驗,公司也會進行上崗前的培訓。

其中一家公司表示,催收員的薪資是綜合業績表現來確定的,如果之前有過催收工作的經驗或者從事過有關客服的相關工作,在底薪上也會有所體現。此外,根據工作表現,公司也提供一定的晉升機會。

一名入行不久的催收員坦言:「平時上班的工作節奏非常緊張,每天都有規定的通話數量和通話時長的要求,工資收入與自己所收回款項的金額掛鉤,任務量很大,每月到手的工資往往低於公司當初給的承諾。大家壓力都非常大,為了完成任務大家都不惜採用各種手段,打電話的態度有時就很差。

據了解,催收引發的民事糾紛越來越多,市場上比較正規的專業催收公司在催收的過程中都開始重視方式方法,儘量避免暴力催收。一名催收員向新浪財經表示,相較於之前的上門威脅、發恐嚇信等手段,電話、簡訊轟炸和發律師函是現在常用的催債方式。此外,也有一些公司會利用獲取的用戶信息,給欠款用戶的通訊錄好友打電話,施加壓力。有些欠款人會礙於面子儘快還錢,不過這種做法帶來更多的是與欠款人的糾紛「升級」,往往適得其反。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慧、大數據的發展也讓催收出現了新的解決方案,不少軟體公司紛紛開始涉足催收系統的開發。但是相較於催收員簡單粗暴的工作方式,智能客服卻「費力不討好」,逐漸被催收的甲方們所冷落。

「軟暴力」嚴重滋擾用戶生活

應當認定為暴力催收

事實上,何為暴力催收,法律方面目前並未作出明確規定。

2017年12月,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下發了《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通知》明確規定,各類機構或委託第三方機構均不得通過暴力、恐嚇、侮辱、誹謗、騷擾等方式催收貸款。此外,對涉嫌惡意欺詐和暴力催收等嚴重違法違規的機構,應及時將線索移交公安機關,切實防範風險,確保社會大局穩定。

2018年,中國互金協會又發布了《網際網路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試行)》。《公約》對失信懲戒、業務管理、人員管理、信息管理、外包管理、投訴處理等方面作了具體規定,明確了債務催收行為的正負面清單,設定了執行與懲戒機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債權人、債務人、相關當事人及從業機構的合法權益。

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周浩律師向新浪財經表示,前不久發布的《關於辦理非法放貸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提到了暴力催收的問題。糾集、指使、僱傭他人採用滋擾、糾纏、哄鬧、聚眾造勢等手段強行索要債務,可以參照《關於辦理實施「軟暴力」的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的規定。電話轟炸、爆通訊錄等行為已經嚴重滋擾相關當事人的生活,應當認定為暴力催收。

談及委託方與第三方外包公司對暴力催收的相關責任如何衡量的問題,周浩表示,兩者的責任要看委託方與第三方外包公司之間在暴力催收方面是否有共謀、溝通、默許的問題,如果存在,則兩者都可能涉嫌刑事問題。如果委託方對第三方外包公司的催收行為完全不知情、不了解、不掌握,外包公司的違法犯罪行為就不能波及到委託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B7uGW4BMH2_cNUgnjV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