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有三個哥哥,為什麼他能繼承唐國公爵位?又為何能打破「逐代降封」的規則

2023-02-04     尋根拜祖

原標題:李淵有三個哥哥,為什麼他能繼承唐國公爵位?又為何能打破「逐代降封」的規則

「唐國公」是李虎賺來的家產,後來被傳給了李昺,李昺又將他傳給了李淵。可是李淵有三個哥哥,作為幼子他是如何「違規」獲得爵位的?

同時,爵位繼承要逐代遞減,即李昺授封時應該降為「郡公」,李淵再被降為「縣公」。李家怎麼能打破規則,將「唐國公」一路繼承下來的?

這段歷史很少有人關注,我們要從李昺談起。

01.李昺:重新奪回「唐國公」的牛人

後人把目光過度聚焦在李虎頭上,卻忽視了早逝的李昺,其實他很重要,因為李家「唐國公」的大帽子是失而復得,這個功勞就屬於李昺。

李虎去世時(551年)尚在西魏時期,八柱國們還都是「郡公」。五年後宇文覺建立北周,八柱國加官進爵,他們全都被晉升為「國公」,李虎雖然已經去世,但也被追封為「唐國公」。

不過,按照「逐代降封」的原則,李昺並未授封「唐國公」,而是僅僅得了個「隴西郡公」。

李昺是個有志青年,他用了十三年時間,重新奪回了「唐國公」的封號。

李虎尚在世時李昺就得到宇文泰的賞識,受封汝陽縣伯,出任撫軍大將軍、大都督、通直散騎常侍,不久又轉任車騎大將軍。

李虎去世後,他襲封隴西公,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

開府儀同三司簡稱「儀同」,意思是享有跟太尉、司徒、司空同樣待遇的官員,是散官的一種,地位很高但沒有實職。八柱國設立時,二十四大將軍府下各設兩名儀同,合計四十八位。

侍中在北周時期雖然還不是宰相,但已經是朝政決策的參與者,那時候李昺還不到20歲,可見他的才智相當突出。

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李昺出任御正大夫,並受封「唐國公」。御正大夫是五府之首的「天官府」的副職,天官府總攬政務及軍國大事,類似於後來的尚書省。

也就是說,尚不到30歲的李昺已經是朝廷中樞機構的重要成員。

從襲爵隴西郡公到「奪回」唐國公,李昺用了十三年,此後他又用了四年時間重回「柱國大將軍」的地位。這個速度要遠超父親李虎起家的速度,可見李昺絕非等閒之輩。

因此,李昺絕不是躺在父親功勞簿上的「富二代」,人家在父親的功業基礎上,又憑本事自己賺來了「唐國公」。

看起來李家即將百尺竿頭再進一步,然而李昺卻不想乾了,四年後他撒手人寰,享年不到四十歲,非常令人惋惜。

02.李淵為何越過三個哥哥繼承爵位?

李昺去世時留下四個兒子,長子李澄,次子李湛,三子李洪,四子李淵,還有一個獨生女後來嫁給了隨州刺史王裕。

作為幼子,李淵能承繼爵位,無非是兩種情況,第一種,李淵是唯一的嫡子,第二種三個哥哥都死得早。

按照兩唐書記載,李澄和李洪都早逝且無後,李湛有兩個兒子,分別叫李博乂和李孝慈,李淵登基後他們都被封了王。

按這個記載推論,李湛應該是庶子,討論李澄和李洪是不是嫡子已經沒有意義了。

不過從其它史料記載看,李澄、李洪都有子嗣,李湛至少有三個兒子。李澄有子李士衍、李世證、李世訓,李洪有子李盤陀。

此種情況下只有兩種解釋,一是李澄和李洪也是庶子,即李淵是唯一的嫡子,第二種解釋是,李澄和李洪的兒子本來無子,李淵登基後給他們過繼的兒子。

既然兩唐書只介紹了李博乂和李孝慈,而不介紹李澄和李洪的兒子,我認為他們是過繼子的可能性較大。

有一個證據能證明此事,那就是在唐朝開國系列戰爭中,沒有看到這幾位侄子的身影。

從年齡推算,李士衍、李博乂、李盤陀等人都應該成年了,李氏家族的男子全都赤膊上陣了,親侄子怎麼會袖手旁觀?

史書交代過,李博乂和李孝慈是窩囊廢,不堪重用,吃乾飯的。那麼李士衍、李世證、李世訓、李盤陀呢?哪怕是吃乾飯的也該提一提嘛。

所以我認為,這幾個侄子應該是過繼的,李澄和李洪去世時並無子嗣,因此李淵能繼承爵位,沾了哥哥們早逝的光。

03.李淵為何沒被降封為「郡公」?

講一句不太嚴謹的話:李昺的早逝便宜了楊堅,楊堅的上位又便宜了李昺的兒子。

這話怎麼解釋呢?以李昺展現出來的才華,他如果不是英年早逝的話,北周的政壇能由楊堅呼風喚雨嗎?說不定禪代北周的可能就是李昺,隋朝很可能就不會出現。

而現實的歷史是楊堅取代了北周,建立了隋朝。不過楊堅也沒有虧待李昺,給了他的兒子特別的待遇,理由是,李昺是他的連襟,二人都娶了獨孤信的女兒。

獨孤信,一位風度翩翩、儀表堂堂的當世潮男,「集天地之精華」的完人,他不光將獨孤家族帶向了巔峰,在品行、學識、氣度、能力等諸方面都無可挑剔。

遺憾的是完人獨孤信的下場不好,他遭到權臣宇文護的猜忌,被逼自盡於家中,享年54歲。

獨孤信還有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記錄:他的三個女兒在三朝貴為皇后,比北宋的符彥卿還要領先半個身位(符彥卿三個女兒在後周、北宋兩朝為皇后)。由此,後人給獨孤信取了個親切的稱呼:「天下第一老丈人」。

巧得很,獨孤信有七個女兒,號稱「七仙女」,大仙女嫁給了北周第二任皇帝周明帝宇文毓,史稱「明敬皇后」。七仙女就是大名鼎鼎的獨孤伽羅,嫁給隋朝開國之君隋文帝楊堅,史稱「文獻皇后」。

四仙女就是李昺的嫡妻,李淵的生母,史稱「元貞皇后」。

「四仙女」和「七仙女」雖然不是一母同胞,但二人的關係非常親密。李昺去世後,「七仙女」對姐姐和小外甥李淵多有照顧。

正是這份親情讓李淵因禍得福,他年僅6歲就繼承了父親的「唐國公」爵位,而沒有被降封。

15歲那年,李淵又入宮充當千牛備身,給姨夫楊堅當起了保鏢,從此步入他的仕宦生涯。

我發現很多人有一個論調,說李淵能當皇帝是「拼兒子」,全靠李世民打天下。其實這很扯淡,準確說,李淵能得天下,憑藉的「唐國公」身份所帶來的的政治資本,沒有這個資本,十個李世民也白扯。

命是上天給的,路是自己的走的。李淵能成就大業,除了父祖、兄弟、母族給他創造的條件外,離不開他個人的努力,所以,請不要輕視這位大唐開國皇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9cab761fe768d90ad0093c1e49ab5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