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注一擲》與現實一比,哪些拍得真實,哪些誇張,就一目了然了

2023-08-22     皮皮電影

原標題:《孤注一擲》與現實一比,哪些拍得真實,哪些誇張,就一目了然了

這兩天,「緬甸」這個國家,成了輿論關注的關鍵字。

一方面,電詐題材的電影《孤注一擲》持續熱映,總票房破20億,單日票房最高破2億,比排名第二的《封神》高出近3倍。

另一方面,緬甸最近開始對旅遊業發力,稱期待中國遊客重返,消息還一度衝上了熱搜第六。

這些年,緬甸在大家心中,一直是一個神奇的國家。

尤其是緬北,是一個讓國人聽到虎軀一震,腰子發軟的地方。

如《孤注一擲》中所呈現的那樣,緬北似乎總蓋著一層神秘的面紗。

大家對緬北的電詐和灰色產業,永遠保持著獵奇的態度,但對電影中的場景,卻又有一種似是而非的懷疑。

動不動就虐待打人噶腰子的暴力,到底是不是緬北的日常?

面對逐漸猖獗的電詐產業和逐漸增多的受害者,我國對緬北,又到底有沒有辦法?

帶著這些疑問,皮哥二刷了《孤注一擲》,今天不妨跟大家一起,共同解開電影里那些只點到,但沒深入的謎題。

01、「天時、地利、人和」,為什麼是緬北?

當我們提到「電詐」的時候,我們提及的不是「緬甸」,而是「緬北」。

緬北是一個地域性稱呼,指的是緬甸以北,準確說,應該是緬甸東北部。

《孤注一擲》中,金晨和張藝興,都是被蒙著眼睛帶到了緬甸,雖然不知道具體的地方,但根據影片的呈現,以及入境的方式來看,就是在緬北。

所以為什麼,電詐這些灰色產業,都要整齊劃一地選擇緬北?而不是選擇其他地方,作為自己的「大本營」呢?

大家都知道,東南亞亂,但這片混亂之地的佼佼者,緬北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緬甸人口稀少,但民族眾多,國土面積僅有67萬平方公里,還沒有我國的青海省大。

但就是這麼大一塊土地上,生活著超過135個民族,這些民族聚居在緬甸的7個省和7個邦中。

占人口70%的緬族,居住在7個省里,而其他的少數民族,則居住在7個邦中。

說得好聽點,叫「邦」,實際上,下面是各路軍閥荷槍實彈,控制的一個個分裂地區。

而這7個邦的大部分地區,剛好就在緬北。

電詐、博彩、黃賭毒等灰色產業選擇緬北,不是沒來由的。

緬北成為灰產樂園,詐騙分子聚集地,有著它自己的「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還要從歷史原因說起。

1824年,英國人來到緬甸,與當時緬甸的貢榜王朝發生武裝衝突,緬甸被滅國。

滅國後,英國為了方便管理,將它併入印度,成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份。

在英國治下,原本統一的緬甸再次分裂。

英國人只為搶奪緬甸豐富的自然和礦產資源,對緬甸內部的民族矛盾,卻常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也給之後緬甸混亂的內部紛爭埋下了伏筆。

二戰中,1945年,日本占領緬甸,在日本支持下,昂山組織緬甸獨立義勇軍,與日軍一起參加了針對英國的戰鬥,並宣布獨立。

日本戰敗後,緬甸的獨立狀態受到了各國的承認,它也正式脫離英國和日本的控制,走上了民族獨立的道路。

事實上,整個緬甸的獨立,是依託於昂山將軍的威望促成的,當時緬北少數民族撣族、克欽族和欽族的大佬,曾共同簽訂了《彬龍協議》,協議規定這些少數民族,享有高度的自治權。

1947年,昂山被刺身亡,他的繼承人德欽努繼續領導獨立運動,並於次年建立了緬甸聯邦。

聯邦建立後,德欽努瞬間飄了,他收緊了對少數民族的自治權,也相當於直接違反了《彬龍協議》。

這一下,幾個土邦大佬不開心了:我支持你獨立,你卸磨殺驢?

於是,緬北的少數民族紛紛組織自己的武裝力量,與緬甸軍政府對抗,這一打,就打了幾十年。

緬甸是東南亞少數幾個軍頭治國的國家之一,這也導致在緬甸治國,就看誰的槍桿子多,手腕硬。

緬甸南部地區因為民族相對單一,人民生活富庶,又在緬甸政府的統一管轄之下,所以相對穩定。

但緬北則不同,這裡一邦一大佬,一個山頭就有一個軍頭,緬北軍閥的數量和規模在不斷變化,目前能叫得上名字的,就有20多個。

大的軍閥有幾萬人,小的軍閥有60到100人不等,他們各自自治,擁有各自控制地區企業的納稅權、管理權和治安解釋權,大概相當於民國割據時期的各路軍閥。

再說直白一些,其實就是掛著緬甸國旗的一個個獨立王國。

而這些王國需要養兵,養兵是需要經濟來源的。

在軍頭那裡,不管什麼產業,只要能賺錢,就是好產業,這也為緬北,提供了最為肥沃的犯罪土壤。

除了天時,緬北還具有成為詐騙天堂的「地利」優勢。

從地圖上看,緬北是東南亞的核心地區之一,與中國、泰國、寮國、印度四個國家接壤。

尤其是中國,緬北地區和中國的邊境線長達2000公里,這麼長的邊境線,註定無法被完全管轄。

漫長的邊境線和與多國的交界,讓緬北地區的軍閥有了兩大優勢。

第一個優勢,就是與政府軍遊刃有餘的對抗。

緬北都是高山叢林,林深茂密,而緬北的軍閥又都是獨立武裝,所以當政府軍來清剿的時候,他們大多可以依託地理優勢,讓裝備精良的政府軍陷入游擊戰的汪洋大海。

如果實在打不過,他們還可以化整為零,直接跑過邊境線,在政府軍退去後又重新回來,繼續控制之前的地盤,這讓政府軍很是頭疼。

第二個,就是各種灰色貿易的催生。

因為基本獨立,所以各個軍頭都需要自己掙錢養家,而緬北的正規產業,除了自然資源、礦產和水利之外,基本就不剩什麼了。

為了攫取利益,當地軍頭大力開發其他產業,譬如種植和加工毒品,就是緬北所有軍閥的核心產業之一。

依託於與各國的交界,以及漫長的邊境線,緬北軍閥可以將生產的毒品經過各種隱蔽的銷路,銷售至包括我國的在內的四個鄰國,然後賣向全世界。

我們熟知的毒品天堂「金三角」,就在緬北的大其力地區。

販毒產生的豐厚利潤,既可以用來養兵,發展當地經濟,又可以支撐色情、賭博、洗錢等其他產業的發展,可以說,與緬北的現狀完美契合。

最後,緬北擁有的優勢,還有人和。

說起來,緬北最初毒品業的繁榮,跟我們國家,有很深的關係。

鴉片戰爭之後,中國很快成了鴉片出口國之一,從清朝到民國,基本所有的軍閥大佬,都有種植、生產和交易鴉片的生意。

直到解放之後,我國大力禁毒,鴉片才慢慢從國內消失。

但當時,李彌的第八軍敗退到緬甸,順便將緬甸也拉下了水。那時候緬甸也種鴉片,畢竟也是英國的殖民地。

但緬甸人不懂國際貿易,玩兒不懂裡面的規則,可國軍的人畢竟見過世面,於是在國軍顧問的指導下,緬甸的毒品開始遠銷港澳台地區,並從這些港口賣到了全世界。

當時李彌之所以往緬北跑,其實也有一部分歷史原因,因為這裡生活的基本都是華人。

他們和國軍的散兵游勇們文化相似,生活習慣相同,國軍進入這裡也能很快融入當地。

當年英國和日本打仗的時候,英國曾強行將隸屬於中國的果敢、佤邦等地區劃入了緬甸,這就導致這些地區雖然是緬甸的領土,但在當地生活的,大都是華人。

他們的主要語言是普通話和雲南方言,學校也教授漢語,用的是人民幣,就連用的網絡和電力,也都是中國提供的。

短視頻剛火起來那兩年,有很多緬北人開設的帳號盛行,他們跟雲南廣西人一樣,在上面拍段子表演才藝,不過後來都被封了。

你想,一群跟中國人一樣的外國人,他們如果發展黑產,客戶群體必然是中國人。

而這個相鄰的東方大國,擁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勢必會成為巨大的潛在市場。

也是就此,緬北湊齊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所有因素,接下來等待的,只是一個契機而已。

02、緬北的電詐產業,到底是怎麼繁榮起來的?

緬北電詐繁榮的契機,還要從毒品貿易的衰落講起。

19世紀,金三角的毒品貿易冠絕全球,但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國內對毒品的打擊力度越來越大。

緬北的毒品販子們發現,往中國運毒很可能有命掙沒命花,於是毒品的貿易量,開始漸漸下滑。

另外,隨著「金三角」在國際上的名聲越來越臭,包括泰國、寮國、印度在內的鄰國,對「金三角」的打擊力度,也越來越大,這讓毒梟們開始有所收斂。

而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國際毒品的格局,也開始發生變化。

阿富汗超越金三角,成了全球毒品生產的第一大國,墨西哥則取代哥倫比亞,占領了北美市場。

因為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產品的疊代升級也越來越快,以化學合成為主要製作方式的新型毒品,迅速在全世界攻城略地,而金三角的傳統毒品生產方式,很快被碾壓。

這就導致緬北地區的毒品貿易,漸漸成了「夕陽產業」,軍頭們撈不到錢,只能開發其他的產業。

偏偏這個時候,天無絕人之路,「電詐」的風,吹到了緬北。

2010年以後,我國對電信詐騙的打擊力度開始加大,有一大批人被處理,剩下的,開始向東南亞技術轉移。

這些電詐團隊的核心人物,有一部分去了泰國柬埔寨,其他一部分則跑到了緬北的果敢、勐拉等地。

因為緬北獨特的人文和地理優勢,電詐團伙在這裡如魚得水。

官方語言為中文,為他們提供了天然的交流土壤,網絡由中國三大運營商提供,完美匹配了電詐的底層技術要求。

另外,緬北地區本就軍閥割據,經濟停滯,在毒品生意蕭條後,基本沒有什麼產業作為經濟支撐。

而電詐產業的逐漸繁榮,完美彌補了緬北在毒品產業上的損失。

軍頭們掐指一算,電詐,不僅能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促進經濟發展,拉動消費,還能為軍隊提供大量資金,上當受騙的人大多都在境外,簡直就是完美的產業類型。

所以緬北的軍閥不僅不會打擊電詐,甚至還成立了很多「經濟開發區」,給電詐公司提供專門的營業許可證,幫助他們發展壯大。

自2014年以來,緬北成立大大小小的電詐產業園和綜合體不計其數。

這些電詐窩點,有的是別墅,有的是整棟辦公大樓,有的則是產業園模式。

就拿妙瓦底的KK詐騙園區來說,這裡占地10平方公里,跟我們的工業產業園沒什麼區別。

詐騙園內,食堂、超市、醫院、餐廳、酒店等等一應俱全,擁有超過200家賭場和上萬名工作人員。

再比如坐落在果敢老街的亨利產業園,表面上是地產業和娛樂業,實際上業務卻設計電詐、賭博、色情甚至人體器官販賣等黑灰產業。

這些產業園,大都與當地軍閥、政府互相勾結,主要針對中國客戶,一年的盈利動輒上百億美元,早已成為了當地的經濟支柱產業。

據媒體報道,這些電詐產業園,每年需要向當地軍閥上繳數億人民幣的管理費用,他們與軍閥的協議利潤分成,大概在1成到3成之間。

作為回饋,軍閥會保證這些電詐產業園的安全,而軍閥拿到錢之後,又可以充當軍費,招募人員,購買軍火武器,穩固對當地的統治,從而形成一條以詐養兵,以兵護詐的「正向」經濟循環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緬北的電詐產業,出現了空前的繁榮。

而一個產業的繁榮,是需要大量的從業人員參與的。走到哪裡,人都是產業的基本盤。

那電詐園區的工人們,到底從哪兒來呢?

03、電詐從業者,真的都是被騙過去的嗎?

因為緬北的電詐產業,面向的主要客戶都是中國人,所以他們的產業工人,也必然都是中國人。

網絡上有句流行語叫「中國人不騙中國人」,這句話放在緬北,極其諷刺。

根據從緬北回來的人講述,在緬北,只有中國人才能騙中國人,緬北其他的少數民族或緬甸人,一般因為生活習慣不同,語言不通,幹不了詐騙的行當,頂多充當電詐園區的保安、保潔或疊碼仔。

電影《孤注一擲》中,其實說清楚了電詐產業人員的兩大來源。

第一大來源,是以金晨為代表的,自願去緬北從事電詐產業,從而賺取高額利潤的人。

但是,電影中說的,還是相對柔和了許多。

在緬北從事電詐的人員超過10萬,具體有多少,沒人說得清,這麼大的體量,其實大多數,都是自願前往的。

這些自願的人,大概分成兩類。

一類是沒有黑歷史,懷揣著發財的夢想,真心實意想通過詐騙提成發家致富的人。

這些人大都學歷不高,沒什麼家世背景,也沒有技能傍身,但有一顆成為富豪的心。

另一類是在國內有黑歷史的,信用破產的,犯罪的,被通緝的人,欠債永遠還不完的人。

所以他們會湊足錢,千方百計通過「走線」的方式非法入境緬甸,成為電詐產園裡的工作者。

他們一般對詐騙有很強的身份認同感,工作認真仔細,也不需要電詐頭子通過虐待毆打等方式管理,是電詐的骨幹與核心。

第二大來源,是以張藝興為代表的,被騙被脅迫從事電詐的人。

根據逃回國的人講述,有人聲稱自己在酒吧睡了一覺,起來就在緬北了。

這樣的事情太過離奇,其實不太可信,要知道送一個失去意識的人非法過境,風險是很高的。

大多數人,其實都是遭受了高薪工作的誘惑,以為去那裡做做客服說說話,就能實現財富自由,直到一入園區深似海,從此自由是路人。

這些人比較慘,去緬甸以後,會被沒收身份證和護照,這些整件大都會被賣掉,然後人留下,經過培訓從事詐騙活動。

如果實在太笨,學不會詐騙的,一般會被詐騙公司頭目賣到其他產業園繼續從事詐騙產業。

在緬甸,一個會普通話,會打字和簡單電腦操作的人,「售價」3萬到5萬人民幣,這一點《孤注一擲》中也有提到。

如果被賣仍然學不會,開不了單,那就比較慘了。

要麼會被虐待毆打電擊,要麼會成為「血牛」,被強迫賣血(電影中被強迫抽血的是王大陸飾演的被騙青年,其實緬北也有此類措施)。

間歇性被打和賣血之間,被打的視頻,還會發給他們的親人,以要挾「贖金」,直到榨乾他最後一點價值,聽天由命。

這裡面有些人能回來,有些人意外死亡,會被扔進深山老林或海里,從此杳無音訊,就像從來沒有存在過。

坊間盛傳的「噶腰子」的事,也不是沒有,但在緬甸其實很少,並不是主流產業。

器官販賣對產業鏈的要求極高,既需要配型,還需要很好的醫療條件,在全世界最貧困地區之一的緬北,這樣的條件目前還無法達到。

當然,這兩類人,只是底層的從業人員,一般電詐公司的頭部管理者,都是很早的從業者,他們大都入行早,是最早在我國被打擊,然後做鳥獸散的那一批人。

而這批人再往上,則是一些有頭有臉,跟軍閥有生意往來的大人物,比如去年8月被捕的緬北詐騙頭目佘智江,湖南人,經營KK園區亞太新城,靠電詐和販賣人口,斂財21億。

再比如緬北「大魚一姐」王姐,「美女大佬」,掌控亨利集團的魏榕等,背後的勢力盤根錯節,但他們也都是華人。

根據公安部數據,2022年二季度,我國警方就勸返了23萬滯留人員從緬甸回國,可見,帶著發財夢去緬甸的人,被騙過去的「很少」。

即便被騙,也大都因為太過貪婪,或太過單純,因為如果你雙手不伸,雙腿不邁,是很難被搞到緬甸從事電詐的。

但正是這部分人,一般被抓回國後,都會痛哭流涕地以「受害者」的形象出現。

即便如此,大多數依舊會被判刑,因為他們的行為,確實犯了法。

04、斷電斷網,直接出動軍警,就能救緬北同胞?

這些年,緬北電詐產業,確實對我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威脅。

實際上,緬北電詐並非只影響到我國,對緬甸來說,也是一大「毒瘤」。

但因為緬甸政府軍實在拉胯,也因為緬甸奉行的種族主義以及大緬甸主義等等政策,導致緬北的軍閥割據問題,一時半會得不到解決。

那就有不少國內網友獻言建策:

既然緬北用的都是中國三大運營商提供的網絡,那斷電斷網不行嗎?

或者,我國為什麼不能出動軍警,對緬北詐騙集團施行剿滅呢?

先看第一個問題,斷電斷網,就能解決緬北的詐騙問題嗎?

答案顯而易見,肯定沒辦法。

從道理層面來講電和網,終歸只是工具而已,工具本身是沒有正邪的,有邪念的是人。

就像一個殺人犯,你沒收了他的刀,他就不能用棍棒殺人嗎?

即便對緬北地區斷電斷網,也會有大把的網絡運營商為緬北提供網絡服務,畢竟盯著緬北電信和電力這塊肉的公司比比皆是。

到時候,再讓這些公司斷電斷網去制止緬北詐騙團伙嗎?

顯然太過單純。

從操作層面來講斷電斷網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在實際操作層面,卻難度很大。

因為緬北地區和雲南地區接壤,所以當地的電信服務,大多是依託於我們對雲南邊境的中國客戶服務的。

一方面,電力和網絡,一定會有當地相關服務協議,斷電斷網會涉及違約等問題。

另一方面,邊境交界的地方本來就亂,貿然間斷電斷網,不僅電詐公司的電網被切斷,普通老百姓也肯定無電、網可用,這容易激起民憤,導致邊境地區的區域穩定問題。

為了應對電詐,反而加劇局部地區的緊張局勢,這種事,無異於撿芝麻丟西瓜。

從安全層面來講緬北本就是敏感地區,目前緬北的電力和網絡掌控在我們手中,相對是比較安全的。

如果我們主動退出,由其他一些國家,比如美國、日本成為緬北地區的網絡和電力提供商,你想想,情況會不會比現在更好?

所以,說斷電斷網就能抑制電詐,解救深陷緬北的國人,無異於痴人說夢。

那麼第二個問題隨之而來,我們國家出動自己的軍警解救國人,是否可行?

先說答案,很難。

要知道目前為止,大眾熟知的唯一一次我國警察聯合緬甸、泰國等警方在境外執法,是《湄公河行動》的原型案件,湄公河大案。

這樣的執法,前期還做了很多溝通,因為案件影響太過惡劣,其他國家也只能配合行動。

但向網絡電詐這種相對較小的案子,要去境外抓人,是很難的。

首先是他國執法權的問題,緬甸雖然窮,亂,但它是聯合國承認的主權國家,根據《國際法》,要去主權國家執法,必須要經過當事國家的同意。

正常國家的執法部門,是無法跨越兩國執法的,即便緬方同意執法,我們的執法人員過去也不能穿警服,拿警械,而且一般是沒有武裝執法權,只有偵查權、調查權等基本權利。

即便緬甸同意我國警方配備槍枝執法,抓住電詐頭目後,也無法將他直接帶回國,而是要走引渡或國際司法協助等程序。

其次,緬北本身就地形複雜,軍閥林立,派系叢生,我國軍警即便去緬北地區將人抓了,要出來的難度,也無異於特工逃離敵占區。

在緬北軍閥眼中,可沒什麼國際法和人權,人抓到抓不到兩說,抓到了能不能出來,也是個很大的問題。

所以,深陷緬北的人怎麼救?

基本只有一條路,那就是走司法合作,和緬甸政府合作,與緬甸警察協同執法,然後往回撈人。

但即便如此,電詐問題就能徹底解決嗎?

不會的,我們已經說過,電詐是當地軍閥的支柱產業,即便能進去打掉一兩個窩點,等走了以後,他們依舊會捲土重來,因為真正的問題,緬甸政府都解決不了,我國警方又能影響多少呢?

緬北電詐的問題,歸根結底,是緬甸的國家和民族問題。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造成緬甸這個國家看似統一,實則分裂。

政府沒有能力應對地方武裝力量,導致法律和秩序無法觸達全國,而割據的軍閥為了養活軍隊,什麼黑灰產業都敢碰,這才導致了緬北罪惡的泛濫和畸形。

歸根結底,緬甸的問題,我們解決不了,他國內政,我們也不好干預。

對我們具體的個體來說,不要抱有發財夢往緬北跑,你會一直安全,不要色慾薰心,財富欲膨脹相信陌生人,也不會被騙。

畢竟生在我們國家,已經有人給大家築起了一道安全的屏障,只要自己不作,平平安安還是有保障的。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蜉蝣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86b03c2e3a0647532b39e1ed048ef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