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有人要在婚姻里尋求一個正確答案?

2024-11-01     澎湃新聞

婚姻為啥需要專家?這和以前媒婆有啥區別?那些張牙舞爪評頭論足的人,腳下踩冰賺到米是真。

可從古至今,忽悠和被忽悠的人,關係越來越牢靠,團結得很,只是從前叫「婚姻教」,如今叫「不婚且見勢不好就逃教」。

綜藝節目《再見愛人》每期都能有話題,有意思的事就在這裡。以親密關係之名,人性在一個多小時的節目裡被無限放大,讓每位看客都速成了婚姻專家,就楊子那爹樣,哪位真善美的女性能忍住不多罵幾句!不管生活里,看客們會不會像評論里說的這麼做,他們對婚姻關係都舉起了當下立判的大旗,捍衛了對自由平等和諧的權利。

黃聖依、楊子

在另一檔熱鬧的、上升到學科的節目裡,也是這個底層邏輯。看熱鬧真不嫌事大!別人十年二十年的日子都過來了,「家人們」聽到一句話就路見不平了?可見,戰爭總能夠平息人民內部矛盾,不和諧才能刺激更大的團結,亘古不變。

在科學的世界觀里,一個人的一張臉,甚至都不是對稱的。為什麼有兩隻眼睛,只有一張嘴?為什麼兩隻耳朵分別長在兩側,其他五官卻都在前面?我們嚮往美好和諧的東西,對不起,你所嚮往的規則六邊形雪花,只有在微觀的鏡頭下才能結出完美的晶體。

事實如此,不和諧沒什麼大不了的,想必作曲家最有發言權。過幾年,心智覺醒的AI也會自省:我和人比,到底還差哪裡了?終有一天,當AI理解了缺陷和瑕疵、意外的碰撞以及永遠沒辦法修復的缺憾才終將成人,那麼角色互換!恭喜只會用網絡思維生存的你,成為計算和大數據合成的第一代碳化矽生物,別著急,那一天終將到來。

《再見愛人》第四季里有一位特別典型的中國女性——麥麥,她一心為了家操持,是一位稱職的全職媽媽。

看客們說,你應該多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多關注關注自己……

這話說得奇怪,難道麥麥行動不自由?手機不自由?還是財務不自由?她有購物權,甚至家裡買任何東西都要經過她的同意,她有自己的朋友,只是她選擇性地看到了——特別扎眼的——閨蜜的老公不斷地送閨蜜禮物,她選擇性地感受到自己過得很苦,是了,心裡選擇看到什麼,世界在你眼中就是什麼樣子?

麥麥

世界上有很多謎題,男女關係首當其衝。親密關係先天戴著枷鎖,愛的另一面就是占有,不僅想占有物質,還有時間,肉體和思想。即便是婚姻中弱勢的一方,也充滿著占有欲,因為被動和缺少,占有欲其實更加強烈,心裡唯一那點兒「寶貝」的東西,不舍的東西,害怕的東西,舍不了,放不下,不甘心,最後忍到失態。

「幸福」的家庭也逃不掉。太幸福了,擔心哪一天不幸福了怎麼辦?小孩子太優秀了,將來娶個老婆嫁個人不優秀了怎麼辦?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因為擔心和焦慮,於是就給了別人賣點,專家們在推銷靈藥的過程中,還要不斷增加你的焦慮,「還在觀望?再不懂你就晚了!」

黃聖依

看了幾期節目,楊子惹了眾怒,大家都勸黃聖依趕緊離婚。黃聖依大晚上看《博弈論》,圍觀者咧著嘴笑,「我都看明白了,你看不清婚姻到底什麼在作怪?!你可真能忍!」

是啊,你看了幾個小時都看清楚了,黃聖依這麼多年都搞不懂嗎?

你確定嗎?

非較個真兒,真愛無雜念的,也有一位,觀音菩薩,有求必應,你們要的情緒價值拉滿。

麥麥給外人的感覺就是尊「菩薩」。眼裡心裡都是他,排行榜上孩子都排第二位,自己排在最後。真是人畜無害,犧牲小我成全他人的好嫂子代表。

她的那些贅述:「我可以嫁個有錢人,20歲就可以完成現在的生活,然而我卻裸婚嫁給了你……」典型的怨婦式開場白,這種場景也能在傳統中國式的父母身上看到,「我供你吃供你喝,花錢讓你上學,你看看你!有一天讓我省心過嗎?有體諒過父母的用心良苦嗎?」

怨氣,直達天聽的怨氣,通常是現實表象與欲求不滿造成的落差而產生的,它的攻擊力一點不比拳腳交加差,它始終攻擊的是對方的天生的負罪感,這種延遲的殺傷力才是深埋於親密關係中的核武器。

當麥麥一頓怨氣輸出後,如果此時鏡頭能切到楊子黃聖依,那應該是效果拉滿。

20歲兩種不同的人生選擇,投射到40歲,多有趣的平行空間穿越,結果卻是殊途同歸。

李行亮一邊邏輯縝密地分析自己因麥麥的情緒而做出的反應,麥麥以「這些都是小事,最重要的是你不關心我」來還擊。 各說各的。一個人落在事件上,一個人落在情緒上,一個人在地上,一個人在天上,無解,但彼此的紐帶在於「愧疚」二字。

有人總結過這樣一句話:千萬不要去招惹那些說不圖你錢的姑娘。因為不圖錢的女人,會向你索取大量的情緒價值。婚姻里,的確最可怕的就是這種女人。

這似乎也是生意人楊子始終不能理解的地方,霸道總裁總會認為,錢能解決的都不是什麼大事。

這樣看來,談判桌上,能明碼標價的選手倒顯得單純多了。

「一個姑娘不圖你帥,不圖你錢,難道圖你中年油膩……」這句流行語整個句式的核心就是一個字「圖」,貪圖並不是貶義詞,只是慾望的天平稍微傾斜了一點,罪不至死,只是所謂「獨立女性」們都不肯承認。

非要總結一下,寄希望於別人的,把決定權放在別人手上的,不僅是婚姻,在任何一段關係中都很難長久,通過一段關係,不論好壞,能迅速成長自己及時調整的,也不大可能恐懼未來。高質量堪稱完美的伴侶,大多數隻存在於「殺豬盤」的圈套里,如果,因為太多的不完美就厭男厭女恐婚,否定婚姻的意義,才是降智的表現。

協助警方抓到人販子余英華的楊妞花曾經歷了很多的不幸,但她在鏡頭前的表達卻依然自信堅定,對於這樣一位令人敬佩的女性,聽到她對婚姻的描述同樣令人驚訝,她對伴侶的選擇要求過於簡單,「不打我,能夠在一起,家裡有很多人……」她的表情騙不了人,她的幸福始終洋溢在臉上。

朱德庸的漫畫《大家都有病》,已經出版好多年了,他也說過:「很多事情可以很簡單,但是變複雜了才有利可圖,這是一個精算的時代。」

所以幸福的婚姻有沒有正確答案?至少我沒有,也不需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72071098e962edc2c66d8da9b4eab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