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也要跟風加關稅? 將啟動關於中國電動汽車的磋商

2024-06-26     第一財經

當地時間25日,加拿大財政部發表聲明稱,加拿大將於2024年7月2日啟動為期30天的磋商,討論可能的政策應對措施,以保護加拿大的汽車工人和不斷增長的電動汽車產業免受不公平貿易行為的影響。

聲明表示,此次磋商將就潛在的政策應對措施徵求意見,包括根據加拿大《關稅法》第53條徵收附加稅,以及可能採取的其他措施,如調整加拿大聯邦零排放汽車激勵計劃(iZEV)和投資限制。

第一財經記者看到,這份聲明還在後面部分詳細列出了美國和歐盟在近期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關稅的政策。

海通證券科技行業資深分析師李軒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多個經濟體已經或有意對自華進口電動汽車徵收進口關稅,部分是基於政治原因,也有跟風因素。「但這可能並沒有太好的解決之道,這是國家之間產業競爭的必由之路,需要數年甚至十數年來消化,這也會倒逼中國車企出海而不是出口,即在海外做整車製造的布局。」他認為。

據環球網報道,在6月25日的外交部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稱,由於「產能過剩」的問題,加拿大考慮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進口關稅。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說,我們始終認為將經貿問題政治化,人為設置貿易壁壘,只會破壞中加或者是世界的正常經貿合作,會損害國際產供鏈的穩定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磋商或涉及關稅和投資限制

加拿大財政部的聲明稱,汽車製造業直接為加拿大提供了超過125000個高薪工作崗位。加拿大電動汽車(EV)供應鏈潛力位居世界第一,而加拿大聯邦政府正在抓住電動汽車的發展機遇,以確保加拿大汽車工人能夠在未來取得成功。

聲明表示,中國生產商正在「造成全球供過於求」,這將削弱包括加拿大在內的全球電動汽車生產商的盈利動力。為此,「有必要採取行動,為加拿大汽車工人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並使加拿大電動汽車產業能夠在國內、北美和全球市場上競爭。採取行動還將防止因中國電動汽車從美國和歐盟等最近宣布加強對中國電動汽車貿易保護的市場分流而導致的潛在中國進口激增所帶來的不公平競爭。」聲明稱。

如前所述,加拿大將於2024年7月2日啟動為期30天的磋商。6月25日,加拿大財政部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沒有表明加拿大將採取何種具體措施,僅僅表示將在磋商階段結束後宣布可能的貿易措施。

「不排除任何可能性,所有可能的工具都擺在桌面上。」她表示,「這包括使用第53條……它賦予了財政部長非常強大和廣泛的行動權力。」

簡單而言,她所指的是,根據加拿大海關關稅法第53條,加方可以在關稅之外徵收附加稅。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磋商還將研究調整針對零排放汽車的聯邦激勵措施。目前,加拿大對中國製造的汽車徵收少量關稅,約為6%。加拿大還允許消費者在購買外國製造的電動汽車時利用聯邦激勵措施。自去年特斯拉開始從其中國工廠出貨以來,許多購買者已經開始使用這一激勵措施,購車獎勵在5000加元左右。

加拿大交通部的數據顯示,在截至3月31日的一年中,每10個申請加拿大聯邦退稅的電動汽車買家中,就有3個購買了特斯拉汽車,總數約為5.1萬輛。

此外,此次磋商內容還涉及投資限制。

聲明表示,在加拿大的2024年預算案中,其聯邦政府宣布有意引入新的10%電動汽車供應鏈投資稅收抵免,以吸引至少在電動汽車組裝、電動汽車電池生產和陰極活性材料生產等三個供應鏈環節的投資。

加拿大汽車進口和生產現狀

根據加方數據,加拿大汽車行業每年生產超過150萬輛汽車,每21秒生產一輛。該行業支持近55萬個直接和間接就業崗位,2023年為加拿大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貢獻180億美元,是加拿大最大的出口行業之一。

加拿大的汽車行業主要由五家製造商組成:斯泰蘭特、福特、通用汽車、豐田和本田。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近期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加拿大的地理位置導致其大部分地區氣溫寒冷,該國國內電動汽車市場本身並不發達。

崔東樹對記者表示,加拿大此舉更多傳遞出一種政治信號,對中國電動汽車出口的影響不大。

與美國一樣,電動汽車在加拿大汽車市場上的份額仍然相對較小。去年,加拿大人註冊了約18.5萬輛電池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比前年增長了近50%,但仍只占新車註冊總量的11%。為購買者提供補貼是為了提高這一比率。特魯多政府的目標是到2030年,加拿大銷售的所有新輕型汽車中,60%應為零排放汽車,到2035年,100%應為零排放汽車。

根據加拿大方面的數據,在特斯拉公司開始從中國向溫哥華港運送ModelY汽車之後,2023年,從中國運抵溫哥華港的汽車數量達到44400輛。

李軒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數據來看,2023年,中國出口到加拿大的汽車,就特斯拉這一款而言,大概就有三四萬輛,其餘中國出口到加方的汽車不會有很多。

同時,加拿大地處嚴寒地區,整個汽車電動車的銷量並不會很大。「其政策核心的政治意義可能大於實際意義,更多具有象徵表態作用。」李軒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本質上由於美國率先,隨後幾個經濟體紛紛表態,所以我覺得「這種加稅更多是象徵意義」。他稱。

當地時間5月14日,美方發布對華加征301關稅四年期複審結果,宣布在原有對華301關稅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等產品的加征關稅。其中,電動汽車方面的進口關稅從25%加征至100%。商務部新聞發言人14日表示,中方堅決反對並已嚴正交涉。

6月12日,歐盟委員會發布關於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的初裁披露,擬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臨時反補貼稅。

13日,商務部發言人何亞東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歐方的做法涉嫌違反世貿組織規則,是赤裸裸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中方保留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的權利,並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捍衛中國企業合法權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6de606592ec0a365806eb5c1426ea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