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上熱搜的海底撈,給火鍋人寫下「三誡」

2023-03-23     火鍋餐見

原標題:連上熱搜的海底撈,給火鍋人寫下「三誡」

本期看點:

1、海底撈近期熱點新聞解讀

2、系列操作背後對火鍋人的啟示

熱點傍身的海底撈,被「薅」疼了

海底撈又雙叒叕上熱搜了。

一是3月20日,海底撈迎來了自己的29歲生日。二是因沒趕上車,女大學生未消費而留宿海底撈。

而在此之前,海底撈更是熱搜的常駐用戶。不再允許顧客單點清水鍋、禁止顧客自帶食材、部分門店取消免費美甲……每一次操作,都能將其送上熱搜。

微博話題討論量頗高

意外的是,這次出台的新規卻得到不少人的支持。「海底撈被薅疼了」「海底撈出手反擊了」「這波我站海底撈」的聲音此起彼伏。

其實對任何一個火鍋店來說,不讓自帶食材以及必須點鍋底都算是正常現象。之所以放到海底撈的身上卻引發巨大輿論風波,還是因為海底撈一直以「逆天的服務」闖蕩,消費者的很多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

網友的「薅羊毛」教程

在「海底撈必須點鍋底」的熱搜出來後,有記者就隨機來到一家海底撈就餐,在被問到為什麼不可以全部點清湯鍋時,店長無奈地解釋道,「做什麼的都有,實在是太亂了,有點受不了」。

他說,帶火鍋底料還算小問題,有些人用大量小料自製各種鍋底,不僅造成了浪費,導致其他消費者沒法正常使用,還產生了大量的垃圾,增加了更多的人力成本。

官方回應的通過點鍋底來「獲得更好的用餐體驗」、通過禁止自帶菜來「規避食品安全風險」等,都是合理的理由,但背後或許還有成本的問題。

這劑降本增效的猛藥,破解了困局

2023中國火鍋經營發展報告顯示,如果一家門店的月營收達到50萬,從經營成本看,鍋底成本的占比大概在10%,生鮮原材料的成本在25~30%,房租成本在10%左右,人力成本大概為20%。

隨著各項成本的上漲,火鍋進入「超微利」時代。火鍋老闆都知道,有時候省一分錢比掙一分錢更容易。

面對這些成本壓力,海底撈終於清醒了過來,在「服務至上」的基礎上,「活下去」才是更重要的課題。

今年2月,海底撈發布盈利預告,預計其去年的凈利潤將不低於13億元,相比上一年41.61億元的凈虧損,情況大幅好轉,老大終歸是老大,只用一年時間,就實現了從「巨虧41億」到「大賺13億」的轉變。

這13億怎麼來的?

除了熱搜事件,回顧近期動作,海底撈生日嘉年華直播破億,成首個正餐直播破億品牌,還有推出2023春夏新品撈粉品鑑會、升級夜宵產品等,都是再利用產品創新和營銷創新,提升門店的使用效率;

320直播現場

其次,用數據去幫助決策,用數字化工具提升解決問題的效率。如,海底撈內部使用數字化系統提報產品問題,使產品問題追溯和解決效率比以前提升了50%以上,而通過優化訂貨系統,幫助每家門店平均減少15份菜品浪費......

從產品、營銷,到供應鏈、管理,各個環節的升級優化,不外乎是為了降本增效。

另外,海底撈在公告中稱,預期利潤增長主要是由於「啄木鳥」計劃的實施提高了餐廳營運效率。而「啄木鳥計劃」,就是「降本增效計劃」。

一劑降本增效的猛藥之下,海底撈終於實現將「口碑」變現,破解了虧損困局。

海底撈為火鍋人寫下「三誡」

從海底撈的連環動作中,火鍋餐見也嗅到了一些啟示和思考。

第一誡:餐飲是個細活兒,需要不斷打磨

沒有誰做餐飲是一帆風順的,3月份是海底撈的「生日月」,今年海底撈已經創立29年了。

直到現在還在各種升級打怪,店開得多就關掉,自帶菜清水鍋的管理有漏洞就調整,餐飲就是個細活,需要不斷打磨,至死方休。

大環境不斷變化,消費者的喜好不斷更迭,當其感知點與品牌現有表達有所偏差,餐飲老闆就要及時做出調整。

不管是五里關火鍋今年的加盟轉直營,還是大萱火鍋創新出的「火鍋+中餐」模式,都是火鍋老闆不斷打磨的結果。做餐飲就是長期主義,耐得住寂寞,跟得上流行。

大萱火鍋

第二誡:好吃才是餐飲的本質,萬不可脫離

產品本就是火鍋品牌核心競爭力之一,這次海底撈的調整,火鍋餐見認為,它也是為了引導顧客更關注火鍋產品本身 。讓吃火鍋真正得到味覺上的享受,而不是單純地「娛樂」。

餐見君親身經歷,DIY出來的鍋底,相比普通鍋底,真的不太好吃, 圖個一時新鮮還好,復購還是有點困難的,「不要用你的愛好挑戰別人吃飯的技能」。

無論如何,好吃是餐飲的本質。把一個菜品做到極致的好吃,全世界都會為我讓路。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禁止自帶菜以及禁止只點清水鍋底的新規,看似是收窄了寬容度,不過從長遠看,這非但不是服務的「降級」,反而是「升級」。

比如,海底撈依舊允許消費者DIY美食以及自帶酒水飲料,更規範的用餐方式最終能讓消費者獲得的是更佳的體驗。

椰子甜品DIY

第三誡:能活著的門店,一定是運營成本低的

三年疫情,關了很多店。被關閉的門店只有一個特徵:運營成本拖斷現金流。

反過來看,運營成本低的門店都活了過來。核心運營成本包括但不限於房租、人工、能耗。

在員工成本上,海底撈則在持續優化用工結構,通過引入鐘點工,培養員工「一崗多能」等方式,降低運營成本,

餐飲人楊艾祥說,疫情給我上的最重要一課就是:永遠要把項目的日常運營成本降低、降低、再降低……

寫在最後

海底撈從虧損到大賺,值得學習和思考,無論熱搜還是爭議,相信以海底撈的高度,早已將這些看得風輕雲淡。

最後,想要告訴所有餐飲人的是,就算身處深井之中,也要仰望星空,心懷希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577fc9f53f79f025434b24ebb59ff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