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後站立,眼前一黑?別再「怪」貧血、低血糖了,真實原因在這

2024-07-17   漫說健康

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當蹲下去一段時間再站起來,會有明顯的眩暈感,甚至搖搖欲墜的感覺,得原地不動緩一會才能好。

通常周圍人會說,吃顆糖就沒事了,就是血糖低、貧血而已,但事實上可半點不關貧血、低血糖的事,而是另一種疾病在作怪。

不是貧血,也不是低血糖,那是什麼呢?

從蹲位到直立的體位變化,導致大腦瞬間的血量、氧氣供給不上,就會出現站起來時有頭暈、眼黑的症狀,其實是由直立性低血壓引起的,也就是日常所說的體位性低血壓。

為什麼說它和貧血、低血糖壓根不是一回事?來看看貧血、低血糖的病因就知道。

首先引發貧血的原因有很多種,像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失血性貧血等,都是不同病因引發的貧血病症。一般造血原料缺乏、外傷失血、紅細胞生成數過多或過少等,是造成貧血的幾大原因。

但無論哪種貧血,其生成的原因都和體位改變扯不上關係。

再者低血糖是怎麼回事?有低血糖的人,常會出現頭暈、心悸、飢餓感強烈、手抖乏力等症狀,是血糖偏低導致的,屬於內分泌性疾病,大多數在飲食過後,這些症狀就會緩解。

而且低血糖和貧血也不是一種病,貧血也會有頭暈、乏力等類似症狀,但進食後得不到緩解,這兩種病有本質不同,同樣的,低血糖的病因是血液中葡萄糖的濃度偏低,和體位性低血壓也不一樣。

這三種疾病或許症狀上會有所相似,但醫生一定能清晰的區分它們的不同。

所以如果發現自己出現體位性低血壓的症狀,不要覺得是小問題而不重視,要注意習慣放緩動作,慢起,慢蹲,最好避免長時間蹲著,因為腦供血不足輕則眩暈、心慌,重則暈倒甚至有生命危險。

日常也要有意識的去調理體位性低血壓,做好以下幾點。

1、合理飲食,注意營養搭配

一日三餐按時吃飯,肉菜蔬果搭配均衡,避免過飢餓的情況,也不要暴飲暴食,少食多餐的方式很值得推薦,餐後不要立即站立。同時做到不飲酒,多喝水。

2、適當運動,充足睡眠

這種症狀的發生也和體內血液循環不通暢有關,避免長期臥床或久坐,注意加強日常鍛鍊,散步、慢跑都可以,讓身體保持靈活健康的狀態,延緩身體機能老化,保證血液供給正常。

當然炎熱時應避免外出,還要做到按時睡覺,不熬夜,早起床,保證每天都有一個充足的睡眠,這也是維持身體機能健康很重要的一點。

3、改變體位前活動好經絡

體位的變換不宜過快,要改變臥位、蹲位到起立前,應該先拍打一下四肢,活動骨骼經絡,然後慢慢的站起來。

而且站起來後也不要馬上邁步,站一會確認沒有眩暈感再行動。閒暇時也可以對身體進行一些簡單的經絡按摩,可以幫助體內血液循環。

體位性低血壓一般情況下不建議藥物治療,只有在暈厥症狀嚴重,且上述舉措無效時,才會嘗試藥物改善。

而老年人、兒童、長期臥床、過度疲勞和慢性營養不良者為這種低血壓的多發人群,尤其是長期臥床、高血壓的老年人一定要做好預防,避免危險情況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