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來一杯冰爽的甜飲料,是很多人解渴消暑的好方法。但既往大量研究已經發現,甜飲料與多種心臟代謝疾病有關。近期,上海學者發表的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進一步發現,含糖飲料、人工甜味劑飲料攝入量增加,還可能是心衰的獨立危險因素,而適量喝純蔬果汁可能有保護作用。
常喝含糖飲料危害心臟健康
該研究從英國生物樣本庫中納入近21萬名基線無心衰的成年人,9.9年隨訪期間,4328人發生心衰。
多因素分析顯示,中位隨訪9.9年期間,與不喝相應飲料的人相比,每周喝含糖飲料或人工甜味劑飲料超過2升者發生心衰的風險增加22%。而每周喝純蔬果汁超過1升的人,心衰發生風險降低10%。另外,純蔬果汁攝入量與睡眠時長在心衰發生風險方面存在明顯的交互作用。
哈佛大學營養和流行病學教授弗蘭克教授等分析了含糖飲料的多項研究發現,若是每天飲用含糖飲料1~2杯,將增加26%的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35%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猝死風險,增加16%中風風險。美國第三次營養健康調查數據追蹤14.6年的數據顯示,消費含糖飲料最多者心血管死亡風險是最低者的2倍。
《循環》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糖「致命」的毒性作用是可以導致代謝綜合徵——肝臟將糖轉化為脂肪,升高甘油三酯,造成胰島素抵抗,從而導致代謝綜合徵,並升高血壓,增加糖尿病、心臟病和中風風險。
人工甜味劑飲料也不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喝人工甜味劑飲料也是心衰的一個危險因素。因此,人工甜味劑可能不是糖的一個安全替代物。
高糖飲食危害健康,替代品——人造甜味劑如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賽蜜和三氯蔗糖等應運而生。超加工食品,如甜飲料、零食和即食食品或乳製品均含有人造甜味劑。
《英國醫學雜誌》一項針對10萬法國成年人的前瞻性研究表明,食品和飲料中的人造甜味劑(尤其是阿斯巴甜、乙醯磺胺鉀和三氯蔗糖)使心腦血管事件風險增加9%。而且隨著食用量的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風險也會增加。因此,研究者認為人造甜味劑可能是心血管病的一個危險因素,不應被視為糖的健康和安全的替代品。
不久前,世界衛生組織在一份聲明中也指出,對現有證據進行的系統性評估表明,「使用甜味劑對降低成人或兒童體內的脂肪沒有任何長期幫助」。此外,評估結果表明,長期使用人工甜味劑可能帶來潛在不良影響,包括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甚至是增加死亡風險。
用白開水、茶等替代甜飲料更健康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已推薦,對於兒童和成年人,都強烈建議將游離糖(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游離糖是指廠商、廚師或消費者添加到食品中的單雙糖,以及蜂蜜、糖漿、果汁中天然存在的糖)的攝入量控制在總能量攝入的10%以內;在有條件時,可以進一步控制游離糖的攝入到總能量攝入的5%以下。
美國心臟協會發布科學建議稱,兒童應禁止飲用低熱量甜味飲料。
另外,哈佛大學一項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常喝含糖飲料明顯增加過早死亡和心血管病風險。而喝咖啡、茶、低脂牛奶和白開水等飲料可以降低過早死亡的風險。研究顯示,在常喝含糖飲料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每天多飲一份含糖飲料,就會增加8%的全因死亡率。
相反,那些經常飲用咖啡、茶、低脂牛奶和/或白開水等的糖尿病患者中,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所下降。如果每天用一份咖啡代替含糖飲料,可降低18%的全因死亡風險,20%的心血管死亡風險;若代之以茶,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風險分別降低16%和24%;代之以白開水,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風險分別降低16%和20%;代之以低脂牛奶,則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風險分別降低12%和19%。因此,為了健康不妨少喝點含糖飲料。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記者||燕聲
編輯 || 顏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