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eky
在2019年,已經沒有什麼3A廠商的笑料比貝塞斯達還要多了。
一切的起點,都源於他們在「輻射」這個IP上的網遊化改造。而這個改造的產物《輻射76》幾乎承包了這一年關於3A遊戲的搞笑新聞欄目:「典藏版贈送的帆布包被換成塑料袋」、「補發帆布包的網站泄露玩家個人信息」、「贈送的朗姆酒瓶的材質從玻璃變塑料」、「新更新觸發了早已修復的Bug」、「從後續免費到一年100美元的輻射會員」、「會員制度引發玩家群體內部的對抗」等等等等。
圍繞在《輻射76》周圍的陰霾一直揮之不去,無數雙略帶幸災樂禍意味的眼神死死地盯著這個堆滿了失敗設計產物的集合體,只要有一點負面消息都會被馬上擴散出去。
「輻射」IP的聲譽就像破窗效應實驗中的那輛客車,自從被《輻射76》狠狠敲出一個窟窿以後,很快就經歷了各種反彈式的破壞。在《輻射4》發售的那年,人們翹首期盼這個曾被譽為「美式RPG最後旗幟」的系列能和波蘭人的《巫師3:狂獵》掰掰手腕。
而四年過後,已經沒有人再提「輻射」的下一代正統續作這件事了,只會嘲笑貝塞斯達在《輻射76》運營中做出更多的蠢事——尤其是在《天外世界》發售的今天。
《天外世界》是由「輻射」IP創造者原班人馬黑曜石娛樂(前身為黑島工作室)打造的全新作品,這款遊戲與「輻射」相比,有著同樣的類型定位,相近的美術風格,它的推出時間和《輻射76》大會員服務前後腳公布,加上《天外世界》最早宣傳片中明晃晃地寫著「《輻射:新維加斯》開發者和輻射IP的創造者」,讓人很難不相信黑曜石不是若有所指。
同行是冤家,更何況是和貝塞斯達在輻射這個IP上剪不斷理還亂的黑曜石,推出這樣一款風格和定位相近的遊戲,普通玩家都覺得這次是「黑曜石教貝塞斯達做輻射」。
也不僅僅是普通人,就連早已和黑曜石高層鬧翻的著名編劇克里斯·阿瓦隆,都在推特上公開質疑貝塞斯達選擇這個點公布「輻射大會員」計劃,是不是收了黑曜石的錢,靠自黑反向幫忙推銷《天外世界》。
場外的口水仗歸口水,最終鹿死誰手還要看遊戲實際品質,在這點上黑曜石完成的也十分漂亮——《天外世界》媒體評測均分86分,力壓小島秀夫的《死亡擱淺》以及《使命召喚:現代戰爭》。
「輻射」IP本身所承載的美式角色扮演精神,在這裡完成了交接,飽經坎坷的黑曜石最終用《天外世界》證明了自己,拿回了屬於自己的東西。
超越版權,傳承精神
在遊戲行業,版權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它保護了許多遊戲開發者免受模仿者的侵擾,但也留下了許多的遺憾。說來有趣,輻射系列的出現就是源於版權壁壘。
上世紀九十年代,還沒有黑島工作室的Interplay想繼續開發以「廢土」相關的續作,但當年的「廢土」系列作品的發行方是EA,這樁合作順帶著將「廢土」IP的版權也交給了EA。
上EA的「賊船」簡單,而想下來就沒那麼簡單了,EA就一直不同意用「廢土」的牌子做續作的計劃。
當然,現在《廢土》也復活了
無計可施的Interplay只能另起爐灶,使用了全新的名稱「輻射」,並在遊戲中的許多地方影射了「廢土」。EA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寧可放進冰箱冷藏也不給人用的「廢土」真的就變成了無人問津的IP,而Interplay所創造的「輻射」卻在黑島工作室開發的《輻射2》之後大獲成功。
同樣的故事又一次上演,是黑島解散之後的事了。
因為公司運營不佳,壯志未酬的黑島工作室帶著「范布倫」計劃被Interplay解散,簡單來說,這份計劃就是黑島工作室尚未來得及實現的「輻射3」。
解散了黑島工作室,Interplay隨即開始變賣資產,「輻射」這種還能賣上不錯價錢的版權自然成了待價而沽的商品,而因為「上古捲軸」系列而名聲大噪的貝塞斯達買下了這一IP的大部分內容,著手開發屬於自己的《輻射3》。
但interplay仍然持有極少數內容,在這家公司苟延殘喘的時間裡,他們一邊搗鼓那根本不可能實現的「輻射Online」項目,一邊就版權問題和貝塞斯達打著嘴炮。
與此同時,在《輻射》初代推出後就因遊戲開發理念不合離開Interplay的三位IP創始人組建了Troika Games,也在做著同樣的事,那就是他們心目中的「輻射」續作。雖然這部作品並沒有正式名稱,但最終還是流出了演示視頻——事後,這個項目的參與者,也是《天外世界》現在的負責人承認該項目就是「輻射」的非官方續作。
我們可以數一數,除了貝塞斯達自家做的、《輻射2》開發團隊的「范布倫」,原《輻射》開發團隊Troika Games的不知名項目,甚至還有Interplay那用來敲貝塞斯達竹槓的項目,《輻射2》之後的續作項目居然有四個之多,還來自四個完全不同的組織。
Troika Games版的「輻射」
在《輻射3》之後,貝塞斯達還把《輻射:新維加斯》的部分外包給了由前黑島成員建起的黑曜石娛樂,讓他們借著這個外傳的皮重現了「范布倫」計劃的一部分。
可以說剪不斷理還亂的版權,是從「廢土」到「輻射」這一支美式角色扮演遊戲的「傳統」。如今眼瞅著現在「輻射」暫時消沉下去,《天外世界》和重新起航的《廢土3》又來了,誰是誰的精神續作已經並不重要,但誰能最能踐行扮演的精神,誰就可以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輻射」。
各有悲歡的精神續作們
在精神續作的序列里,「輻射」是幸運的。
它有精神前作,也有玩家認可的「精神續作」。但不是所有的開發者,都能如打造黑曜石那群老兵一般堅毅,在時隔十幾年後重新拿回屬於自己的地位,比如說「火焰之紋章」的創造者之一加賀昭三先生。
生於1950年的加賀昭三,在加入被任天堂收購的IS社(Intelligent Systems)後,和他人一起創造了SRPG的頂級IP「火焰之紋章」。
在加賀昭三時期,「火焰之紋章」遊戲極度追求「策略」二字,配上曲折且複雜的劇情和敘事節奏,使其很快登上了SRPG的頂峰,他本人也被譽為「火焰紋章之父」。1999年,加賀昭三因為項目發展不順離開IS,自立門戶繼續新SRPG「紋章傳說」的開發。
精神續作一般和原作在設定上的關係,多半有些「一切盡在不言中」的意味,比如說《異度之刃》、《異度傳說》以及《異度裝甲》那隻玩家間可意會,不可官方承認的關係——但加賀昭三就相當生猛,是直接暗示新作和「火焰紋章」共用一個世界觀。
而任天堂法務部也不是省油的燈,雙方就「紋章傳說」中的種種暗示和誘導宣傳行為是否侵權的問題對簿公堂。最終,多輪對弈之後,法院採納了任天堂的部分訴求,「紋章傳說」也被迫改名為《淚指環傳說》。
歷史並沒有給SRPG太長的黃金期,很快,《淚指環傳說》和加賀昭三一起在時間的流逝中被人淡忘。
《無敵九號》作為洛克人的精神續作,也不算成功
有不算成功的,但也有還算成功的案例。
曾被科樂美掃地出門的五十嵐孝司就算是一個成功者,由他發起的眾籌項目《血污:夜之儀式》,充滿了對「惡魔城」系列的元素和致敬,這個項目在發起的時候也打破了當年眾籌平台的記錄。
在發售前,五十嵐孝司自己說《血污:夜之儀式》是一部全新的銀河戰士惡魔城遊戲,但當遊戲發售以後大家才發現,除了有些貧窮的過場和優化問題以外,這部作品幾乎就是一部新的「惡魔城」。就和「輻射」一樣,當惡魔城的愛好者們擁有了《血污:夜之儀式》之後,誰還會在乎「惡魔城」本身又將走向何方呢?他們只會期望血污能成為系列,繼續為玩家帶來那種熟悉的體驗。
可悲的是,科樂美自己也並不在乎這個IP的未來。
在大版權時代,精神續作是一種特殊的產物。那些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帶走自己IP的開發者來說,這種特殊的方式頗有一種「我偷我自己」的俠盜格調,尤其是當原版權所有者對作品並不上心的時候,更帶上了一些正義的色彩——《天外世界》這次在輿論上和口碑上的雙勝利,也正源於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