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唯一!寧海又一民間文藝作品獲得大獎

2019-11-11     寧海新聞網

全國僅8件,浙江唯一!

第十四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優秀民間工藝美術作品

評獎結果日前公示

寧海縣胡陳鄉箍桶匠鮑明沛的作品

紫檀鑲嵌《箍桶記(一組10件)》入圍

這也是繼2014年寧海縣泥金彩漆

《十里紅妝》榮獲該項大獎後

寧海縣民間文藝作品再次獲得該項殊榮

(箍桶記·十件)

鮑明沛老師此次獲獎的《箍桶記》作品靈感來源於

浙東家喻戶曉經典越劇《箍桶記》

(又名《相罵本》和《九斤姑娘》)

最經典的猜桶名唱段

分別是:

天亮要箍天亮桶(洗面桶);

還有晏晝午時桶(老飯桶);

日落西山黃昏桶(洗腳桶);

半夜三更要緊桶(馬桶);

要箍有蓋無底桶(鍋蓋);

要箍有底無蓋桶(豆腐桶);

直籠桶,兩隻耳翹聳聳(蒸桶);

恩恩愛愛夫妻桶(挑水桶);

奇怪桶,一根尾巴通天空,一根橫檔上當中,上頭一記松,下頭撲弄通,拎拎起來滿桶桶(吊水桶);

外國金邊桶,無蓋無底兩頭空,團團圈圈是小洞,一個皇帝坐當中(蜂桶)。

天亮桶( 洗面桶)

這洗臉盆是一早起床洗漱用的,所以叫天亮桶,高13厘米,寬34厘米,重1.8公斤。尚比亞紫檀紋理鮮明生動,桶呈喇叭形外翻,線條流暢優美,邊沿與外側分別用骨木鑲嵌成美麗的八寶花紋,盆底里兩尾游魚歡快地在水草間游曳,寓意年年有魚、生活幸福美好。

午時桶( 老飯桶)

又叫飯桶,高26厘米,寬29厘米,重3公斤。淺暖色飯桶蓋紋理自然迷人,正中團扇型的鵲梅圖構圖和諧生動,寒梅怒放,一隻喜鵲站在梅枝上,翹首盼迎另一隻空中飛回的喜鵲,畫面充滿喜感。桶蓋兩側深紫檀色的耳朵各向外側飛翹,桶身圓鼓狀,上半身嵌蝙蝠圖案,中間一條銅絲箍住,下面再綴鵲梅等花樣圖紋。整個桶造型精美典雅。

黃昏桶( 洗腳桶)

洗腳桶,高18厘米,寬48厘米,重5公斤,比洗面桶高、比洗面桶重,桶身箍了兩道銅絲,桶底微收。尚比亞紫檀紋理鮮明生動,桶呈喇叭形外翻,線條流暢優美,邊沿與外側分別用骨木鑲嵌成美麗的八寶花紋,盆底里花草招搖、生動優美。

有蓋無底桶( 鍋蓋)

鍋蓋,高23厘米,寬35厘米,重3公斤。蓋沿微喇造型的鍋蓋,蓋頂中間把手下面是金色圓形壽字,一圈金色環線外面,再一圈骨嵌的梅花與枝葉環繞,蓋身上面一圈銅絲穩穩箍住木頭,下面四周各一幅圖案,每幅皆為兩條魚兒戲逐水草圓葉間的圖案,年年喜慶有餘之意流溢於鍋蓋上。

要緊桶( 馬桶)

馬桶高43厘米,寬42厘米,重9公斤。馬桶蓋上中間是一個圓形雙喜(囍)字花紋,外面一道環形金色線,再外面一圈樣花圖,桶蓋上再嵌入一道橫檔,橫檔上有個把手。下面桶身是三截環套式造型,每截都由骨木鑲嵌成不同的樣花,線條流暢優美,造型玲瓏有致。

奇怪桶 ( 吊水桶)

吊水桶,高40厘米,寬45厘米,重6公斤。桶口上面橫檔中間有兩根骨木嵌花的木栓(木栓當中可繫繩子),橫檔兩頭各有兩截短短的紫檀木頭向內扣固定這橫檔與桶沿。下面桶身用銅絲箍住,上沿嵌綴蝙蝠圖案,下面中間用骨木鑲嵌出一幅生動細膩的田園牧歌圖:畫面主體是支起高架吊水灌溉秧苗等勞作場景,右邊樹蔭枝條下大石座旁還放著水壺與斗笠蓑衣等物品,圖的左邊則是戴著斗笠的牧童騎著水牛沿河邊過來,空著還盤旋著兩隻鳥兒,無數的祥雲飄浮。

有底無蓋桶(豆腐桶)

豆腐桶,高45厘米,寬66厘米,重17公斤。敞口、平底,三匝銅絲緊緊箍住這厚重的桶身。骨木鑲嵌的圖案栩栩如生。桶身上面蝙蝠圖紋、下八寶花樣。中間正面是一幅磨豆腐的圖案,茅草屋下,主人認真勞作,屋前台階下院子裡,孩童戲耍,雞犬相聞,庭前花開燦爛,屋後芭蕉蔥鬱,頗具生活意趣。

直籠桶 ( 蒸 桶 )

蒸桶,高38厘米,寬38厘米,重6公斤。蒸桶是寧海這帶蒸搗麻糍的米粉用的。蒸桶兩邊有端手的耳朵,桶身正面上嵌蝙蝠圖案、下八寶花樣,中間是一幅骨木鑲嵌的生動細膩的農家勞作圖:在依山傍水的山村裡,綠蔭成傘,祥雲繚繞,公雞母雞悠閒地覓食散步,一個蒸桶正在農家土灶上蒸著,蒸汽氤氳,旁邊還放著兩個谷籮,一對夫妻在搗臼里搗麻糍,身後放著擂麻糍的木板以及擂好切塊的麻糍。工藝流程完整,場景豐富逼真。

夫妻桶( 挑水桶)

一對挑水桶,用骨木鑲嵌著精美的雙龍戲珠圖案的扁擔串聯起來。每個高61厘米,寬33厘米,重6公斤。水桶把手上骨木花樣精美,桶身箍了三道銅絲。桶身正面是一幅祥和靜美的家居生活圖:祥雲飄逸,古木虯曲,三孔拱橋下流水淙淙,遠山如黛、近山如畫,丈夫從家門前小溪里用挑水桶挑了兩桶水擔到家裡,妻子在家裡倚窗而待,夫妻情深流溢於畫面。大到叢山、小到碧草,細節逼真。

外國金邊桶(蜂桶)

蜂桶,高55厘米,寬32厘米,重6公斤。微喇直筒型,頂上有蓋,蓋側邊兩耳。桶身兩道箍絲,上邊蝙蝠、銅錢圖案,下面布滿展翅飛舞的小蜜蜂。中部幾朵梅花圖案中,是一幅如花似錦的采蜜圖,天空中飄蕩著幾縷流雲,造型虯曲優美的樹枝上開滿繁花,無數隻蜜蜂在花叢與空中飛舞、穿梭,蜂桶就放置在樹底下,周邊散落著一些象徵寫意型的岩石、溪流、幽草、野花……

《箍桶記》系列作品全部採用尚比亞紫檀製作

配以骨木鑲嵌和生漆工藝

鑲飾畫面生動呈現了

農耕生活場景與民俗工藝流程

是多項傳統技藝相互融合的優秀作品

箍桶是寧海民間傳統手工技藝之一,在木業製作行業中又稱為圓木作,諸如提水的大小水桶,女人用的子馬腳桶,還有子孫桶、澡桶、飯桶粉甑、扁桶等等,豐富多彩,都出自箍桶匠之手。

在木製家具一統天下的年代裡,箍桶匠是五行八作中與老百姓生活最密切相關的行當之一。

鮑明沛是一位傳統的手工藝人,早年也曾挑著工具擔,走街串巷,箍桶為生,現在箍桶製品早已淡出市場,但是鮑老師並未放棄這門傳統手藝,而是在傳統的技藝上不斷總結學習,把箍桶這項古老的技藝與骨木鑲嵌等傳統手藝融合,做出了自己的風格。

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是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共同頒發的國家級民間文藝大獎,與電影百花獎、電視金鷹獎、戲曲梅花獎、舞蹈荷花獎等同屬我國文藝界的最高獎項,從1999年首屆頒獎活動舉辦以來,為傳承和發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民間文藝事業的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49uXm4BMH2_cNUgRGUt.html





雲遊桑洲

202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