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零壹智庫
數字經濟再提速,這一次說的是「數據」。近期數據要素相關政策頻出,如央行業務領域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廣州市數據條例、上海浦東數據流通交易規定等均在公開徵求意見。
7月28日 ,備受矚目的國家數據局首任局長官宣。根據《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國家數據局負責協調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等,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
在政策信號日漸清晰的背景下,國家數據局的組建呼應了數字經濟發展的需要,數據要素市場空間廣闊。據國家發改委專家初步測算,全國企業數據要素支出規模約為3.3萬億元,如果考慮數據資產評估、質押、融資等衍生市場,整體規模可能超過30萬億元。
在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和價值釋放的過程中,數據交易所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自2014年以來,一批批數據交易平台、數據交易中心、數據交易所不斷湧現出來。以下為零壹智庫最新數據交易所研究報告 《全國44家數據交易所規模、股權、標的、模式分析》的摘選,完整版報告近萬字。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以下簡稱「數據二十條」),初步搭建我國數據基礎制度體系,更是對數據交易所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據零壹智庫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6月底,全國各地由政府發起、主導或批覆的數據交易所達到44家,頭部數據交易所交易規模已達到億元至十億元級別,且呈現出爆髮式增長趨勢。
一、基本情況:建設速度加快,交易規模爆髮式增長
2014年我國數據交易所建設進入探索階段,翌年4月,全國首個大數據交易所——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正式掛牌運營。2015-2020年,國內先後湧現出近30家數據交易所,數據交易迎來1.0時代。
隨著數字化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進入2021年四季度,數據交易所的籌備建設掀起新一輪熱潮。
2021年10月到2022年3月,北方大數據交易所、上海數據交易所、西部數據交易中心等11家交易機構密集開始啟動建設,並逐步轉入試運營和正式運營階段。
目前由地方政府發起、主導或批覆的數據交易所已達到44家(不含香港大數據交易所),其中正式運營的有15家,數據交易進入2.0時代。
表1:44家數據交易所基本情況(截至2023年6月)
資料來源:零壹智庫
從地域分布來看,44家數據交易所主要集中在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中西部經濟發達地區。其中,廣東、湖北和山東各有4家,北京、江蘇、河南各有3家,上海、浙江和重慶各2家,四川、安徽、陝西等16個省級行政區各1家。特別的,四川和重慶擬共建川渝大數據交易平台。
在數據交易所數量增長之外,交易所內數商生態日趨完善,數據產品更加豐富,交易規模也迎來爆髮式增長。
二、股東結構:國資主導,上市公司、數據服務公司多元化持股
總體來看,前述數據交易所主要採取「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共同持股的股權架構,運營方式為「國資入股、政府指導、市場化運營」。這樣,既可以充分發揮政府政策優勢和資源優勢,保證數據的權威性,也能夠確保市場化機構的參與積極性,擴大參與主體的範圍。
2022年以來,部分數據交易所股權信息發生變更。例如,貴陽大數據交易所由原來的貴陽市大數據產業有限公司、九次方大數據信息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亞信數據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共同持股變為貴州雲上數據交易有限公司100%持股;上海數據交易所大股東從「上海聯合投資有限公司」變更為「上海數據集團有限公司」;
伴隨著股東的變更和數據交易市場的競爭加劇,各大交易所也在密集增資,增強自身實力。例如,2022年8月,鄭州數據交易中心引進20多名新股東,註冊資本由300萬元增至2億元;同一時間,福建大數據交易中心運營方福建省大數據交易集團增資到100億元。
此外,多家數據交易所的股東為上市公司。例如,浙數文化(600633.SH)和安恆信息(688023.SH)分別持有浙江大數據交易中心48.2%、46.8%的股份;廣電運通(002152.SZ)持有廣州數據交易所10.5%的股份;
表2:36家數據交易所的主要股東
資料來源:企查查,零壹智庫
三、交易標的:數據API、數據集、數據報告為主,探索新的數據類型
2020年12月,發改委、網信辦等四部門發布《關於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完善覆蓋原始數據、脫敏處理數據、模型化數據和人工智慧化數據等不同數據開發層級的新型大數據綜合交易機制,確定了數據交易的四種產品形態。
表3:四種數據交易產品的對比
資料來源:《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引領下超大規模數據要素市場的體系架構與推進路徑》
表4:10家數據交易所的數據服務與數據類型
資料來源:零壹智庫
可供交易的數據類型從原來的金融、網際網路領域逐步擴大至醫療、氣象、交通、物流、通訊、教育、人文、地理、生活服務等多領域。隨著數據交易所迎來新一輪發展浪潮,新的數據類型和應用場景也不斷得到發掘。
例如,2023年1月,廣州數據交易所推出全國首個數據交易領域的行業數據指數發布平台,涵蓋10個行業80餘項行業數據指數。
四、交易方式:撮合交易和增值服務為主,新交易方式開始出現
綜合全國各大數據交易所具體實踐來看,目前主要形成了撮合交易和增值服務兩種數據交易模式。隨著我國數據交易市場進入第二波發展機遇期,以及數位技術的深入發展,新的交易模式也在探索中逐漸出現。
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是早期撮合交易的代表,近年來對自身功能和定位進行了一系列調整,創新數據招投標業務,開拓平台數據定製化服務領域,逐步走上轉型之路。2022年4月以來,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先後上線了「氣象數據專區」「電力數據專區」「政府數據開放專區」「算力資源專區」。
貴交所支持數據產品和服務、算力資源、算法工具等多元化產品交易,並在此過程中逐步探索開展數據價格形成、產品定價、價值評估。另外,試點開展數據要素型企業認定、企業採購數據費用納入研發投入、數據資產納入企業負債表等,探索數據資產融資方式等支持政策,吸引市場主體進場交易。
完整版報告請點擊: 《全國44家數據交易所規模、股權、標的、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