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武則天也是書法大家,不愧是王羲之「鐵粉」,比唐太宗寫得好

2023-05-21     書法網

原標題:女皇武則天也是書法大家,不愧是王羲之「鐵粉」,比唐太宗寫得好

女皇武則天也是書法大家,不愧是王羲之「鐵粉」,比唐太宗寫得好

看過《神探狄仁傑》的朋友,一定對劇中殺伐決斷、不怒自威的武則天印象深刻。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君主,她的身上有太多的傳奇經歷。人們津津樂道於她跟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間的情事,爭論她是否親手殺害了自己的女兒,也感嘆她立無字碑時的氣魄。

其實,不論內政、外交,武則天都與太宗、高宗有不小差距,但這是史學界研究的方向,我們今天主要談一談這三位帝王的一個共同的愛好,那就是書法,不僅書藝絕倫,也為「王氏一門」法帖傳承做出了極大貢獻。

《升仙太子碑》

張彥遠在《法書要錄》中記載:「太宗則備集王書,聖鑒旁啟……質詎勝文,貌能全體,兼風骨,總法禮……當貞觀年中,鳩集二王真跡,徵求天下,並充御府。武后君臨,藻翰時欽。」緊接著,下文便講述鳳閣侍郎王方慶,將家傳即先祖書跡,凡二十八人、十一卷進獻內府。武則天便命人將它們好生臨摹,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萬歲通天帖》。

如果說唐太宗的書法貢獻是讓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遍臨王羲之書帖,所以我們今日還能看到《蘭亭序》《樂毅論》等名作;武則天的貢獻就是將「二王」家族的書法匯總,避免它們流失。在書法創作上,唐太宗和武則天都有以行書入碑的創舉,前者有《溫泉銘》,後者有《升仙太子碑》。

此碑初立於聖歷二年(699年),前後經過三次刊刻。記述周靈王太子成仙故事,委婉表達了歌頌太平盛世與艷羨太子長生不老之事。此碑發掘並收藏於河南洛陽偃師,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很高。歷史價值上,碑上文字涉及封禪嵩山、神龍政變、先天政變等歷史事件;書法價值上,此碑不只有武則天書跡,還包括薛稷、薛曜、鍾紹京等人,字體包括飛白、行草、楷書、武周新字。

我們以武則天所書內容分析一下她的行草書風格和「飛白體」。她在行草書中加入章草筆意,字字獨立,點畫圓轉、起收凝重,行筆波磔盡顯,轉折處如篆,點、捺筆畫又重筆挑出。《升仙太子碑》左右開張,結字仍較為舒展,豐腴遒勁。章法安排疏密得宜,給人以雍容大氣之感。

「飛白書」即「草篆」由蔡邕首創,特點是筆畫絲絲露白,似斷實連,如用枯筆淡墨寫成。武則天非常推崇這一書體,她的「飛白書」如用刷筆完成一般,變「絲絲露白」為「節節露白」,筆墨趣味上升,書寫的難度也隨之上升。以此為書極難辨認,且與蔡邕所創飛白書相去甚遠,如趙宧光所說:「徒將字字求飛,畫畫求白,渾身是假,古意蕩然。」

武則天之後,這一類飛白書幾乎絕跡了,但也要承認武則天在書法上的功力與新意。

大家對武則天書法有何評價,歡迎評論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42b7f6b2eaf11785a8fbd8a98efaf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