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文漫談】聊聊鈺龍歐若拉與DA11的長期使用感受

2022-07-22     李凌佳琦的HIFI小鎮

原標題:【長文漫談】聊聊鈺龍歐若拉與DA11的長期使用感受

前陣子發現丁工家的「腦溢血」耳塞線已經成了我的交流群「群線」,冷不丁就有人曬出一條,那群里有沒有「群台」呢?按我觀察的話,歐若拉和DA11的持有量不相上下,應該是歐若拉的數量更多一些,畢竟價格也低了一檔。

我是先收到歐若拉的,到手之後第一時間就拍了圖,相比於拍攝DA1那種大機器,拍歐若拉的難點主要還是在於黑色產品的布光會更加困難,畢竟雖然殼子實物非常好,但拍出來又是兩碼事了,大家如果是在網上看到用戶曬單的話,應該會覺得這玩意的外形真平平無奇。

細節圖應該能夠體現出歐若拉的本體質感來,甚至從外殼的觸感來說,它比DA11摸著還要舒服細膩一些,同時我也是更喜歡歐若拉的操作方式,因為DA1/DA11的電位器需要的觸發力度很輕,有時候選菜單的時候容易在按下電位器的那瞬間造成誤觸,而歐若拉的這種撥杆方式以及工作模式指示燈就非常方便,同時背部還有一個獨立的純DAC/前級模式開關切換,對於我這種需要接有源箱子的用戶來說,可比在DA11的菜單里選擇Pure DAC/Pre/HeadAmp要舒服多了

此外,歐若拉體積雖小,但背面該給你的一個也沒落下,比如XLR輸出這種非常占空間的東西,如果再強加一個AES倒是不現實了,數字輸入除了最常見的USB以外還保留了光纖和同軸。

(做工方面真就是奔著自家旗艦去的)

本文兩個主人公用的均是ESS家的晶片,歐若拉的是9068AS,除此之外XMOS 216、全新開發的再生電源供電系統以及9片OPA1612做LPF、低阻抗線路輸出等,在小體積內實現了很強的推力並能夠把甲類耳放電路轉化為平衡甲類前級電路,也是目前為數不多能買到的在3K價位做到了解碼、耳放、前級表現都非常全面且均衡的機器,同時還能支持MQA。

另外還有兩個非常值得重點提出來的點,那就是歐若拉的藍牙模塊聲音質量頗高,我強烈建議各位在購買的時候能夠加點錢去升級藍牙版,除了常見的aptX、LDAC以外,甚至還能支持aptX Adaptive、以及不那麼主流的HWA、LHDC等。我這兩天用歐若拉替換QA390LE做床頭機,就是只用藍牙模式來連接VIVO X80,聲音飽滿度幾乎沒有可聞的下降,或者說,如果不經過仔細AB的話,你完全可以忘掉這是藍牙輸出實現的聲音。

龍哥說,歐若拉在這裡只辦三件事:音色,音色,還是他Mua的,音色!

@強叔 的歐若拉文章寫的比我要早很多,當時私下裡聊天的時候,他一直和我強調,他認為歐若拉就是一個旗艦級的音色、而且適配性極其的高,只是素質和推力水平沒有達到那個程度而已。DA1作為鈺龍旗艦和標杆來說,自然是不會有什麼大膽的調音取向,到了歐若拉這裡我覺得鈺龍是大膽去搏殺了一把,它的聲音一耳朵的寬鬆、而且是能夠達到「蓬鬆」的級別,結像形體感豐盈、聲場沒有做的非常有外擴感但整體是規規矩矩的路子,但又完全無需擔心它在底噪控制、透明度、層次感方面是否會造成什麼犧牲。而至於HU不HUFI,我認為總體還是HUFI的,它就和金絲雀系列一樣不會那麼明顯追求線條感,至少一耳朵下去絕對不會在任何高頻器樂上聽到天鷹座那種纖毫畢現甚至帶點銳度的細節與結像表達。

可以說歐若拉的這種底子,在適配性方面幾乎是無解的,雖然上圖我搭配了ZMF家的VC封閉式旗艦來搭,但老實說歐若拉確實伺候不動它,尤其是密度方面還是略微發虛,但又不影響它好聽。我手頭「滿血版」DA1都不能完全伺候開的Timsok 1024,卻在歐若拉的驅動下表現得服服帖帖的、聲音不怪就已經非常令人詫異了(這頭戴極其的吃推力和音色),把一個古典向的東西居然變得能聽聽口水歌了、低頻的殘響收放也很舒服,並且保留了1024上近乎無解的高頻結像與瞬態響應能力。

HD580這種底子和歐若拉也同樣是配一臉,HD580負責中正、開揚、大氣,歐若拉負責賦予它低頻的肉感、人聲的甜潤感、聲場的包圍感,本身(偏大的)結像的形體感和聲場表現作為一個調音的矛盾點,歐若拉卻控制的近乎完美、表達出了HD580的廳堂感與縱深,這一表現甚至你往更高端的型號里去搭配都不見得能表現出來,比如DA1和DA11驅動下的HD580在流行的表現力上就不如歐若拉來的那麼溫潤、而是相對更偏向於大場面的塑造、對古典現場的空間還原度等。

我在寫歐若拉的時候一直想的是極力去避免把它塑造成一個偏科的、偏人聲的,無腦HUFI的機器,但因為不論是初聽、還是久聽,這都是一個很容易讓人忘記素質、忘記它有競品、甚至忘記價位的東西,我認為這是鈺龍發展至今最純粹的、能夠把音色融入素質、並以前端設備的身份把「包容性」發揮到極致的東西,同時素質在同價位也絕對是站得住腳的那茬。【在歐若拉推力範圍內的東西,它的發揮近乎是完美的】,這就是我對歐若拉的評價,而且我無限希望鈺龍未來能夠把這樣的聲音審美大膽放進高端、甚至是旗艦型號里,

原本很早就打算分享出歐若拉的內容來,但在歐若拉勢頭正火的時候,DA11問世了,龍哥第一時間給我寄了一台來,我使用了許久才開始寫,導致拍照的時候機身上明顯有了「戰損」。這台機器的數字部分幾乎就是DA1的真·技術下放,但晶片部分換成了9038Pro。雖然我不是很在意晶片,一直以來最愛噴的就是那種看晶片腦補聲音的「偽科HI黨」,但得承認的是,9038Pro在坊間的風評並不好,也給DA11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些質疑。

雖然我們不能要求每個用戶去深入理解DAC背後的東西,但它作為一個解碼耳放一體機的核心元件,就好像買電腦手機看CPU一樣,一直是個用戶約定俗成的習慣,雖然日常使用中CPU也許並不能帶來本質的差距。當年的奧萊爾S8花了極大的功夫去處理時鐘部分、打磨S8上的「銳氣」,極力去壓制數碼聲,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雖然犧牲了一定高頻素質,但呈現出來了相當好的音色,在當時的時間節點上實屬非常了不起的事,可惜後來因為缺少FPGA和鎖相環晶片無奈停產。而熟悉鈺龍的用戶應該知道,像天鷹座上就是自帶了ASRC/SYNC切換功能的,二者除了在硬體層面有區別外,也可以算是DA11在音色可玩性上的一個小特色。

ASRC說白了,就是通過插值來消除抖動,能夠有效降低噪聲和失真表現,在我淺薄的發燒經驗以及和一些技術人員的簡單溝通過程里,印象中ESS家的機器都比較容易實現超高功率的不失真輸出,拿隨身設備舉例,山靈家M7的輸出功率直接達到了自家M9的那個級別,還是建立在體積更小的基礎之上,應該就和ASRC的優勢有關。而ASRC模式雖然在指標上會比較好看、而且不去單獨處理這塊的話,對廠商來說能夠省下不少在數字處理方面的工作,但也許會很難抑制這塊晶片的數碼味。

但,理論歸理論,我這些年玩HIFI一直是一個忠實的「結果論」用戶,DA11的ASRC模式音色不好嗎?那必然是好的,這個模式下的DA11也開啟了FPGA信號優化,而且這個模式並不是一無是處,它對渣音源輸入比較友好、而且在聲音上有著更好的凝聚力和結像清晰度,能夠在耳機、音箱、耳放的搭配過程中給你增加一個調味選項。而SYNC模式,它基於FPGA構成的JIC技術核心處理,不同的採樣率下進行動態頻率分配,從而繞開9039Pro自帶的內部ASRC電路,讓機器工作在原始的採樣頻率。這就像之前說的,兩種模式沒有誰對誰錯、對用戶來說也許反而是一種樂趣所在,殊途同歸的是,鈺龍在這兩個模式下都能夠帶來良好的音色表現。

硬體的其他方面,大家能夠在DA11的詳情頁上看到一些繼承於DA1的、熟悉的字眼,比如第四代的FPGA JIC,從SPDIF和USB被輸入來的信號能夠被FPGA分析為低抖動的I2S信號,使用FIFO緩存,基於內部的超低時鐘加上FPGA分配同步、PLL數字鎖相環鎖定後,輸出高質量低抖動的I2S信號給DAC進行解碼,只是後面放大器的部分相比DA1來說達不到那麼大的功率。

DA11在驅動力的表現上,只說「驅動開」的程度而言,除了Timsok1024外,幾乎在驅動力水平上和DA1(單體版)是拉不開質的差距的,而且它在中頻部分的密度和能量感都會優於兩端。能夠把類似HD800、K701這種風格的頭戴推出迷人的中頻來,一直是鈺龍的看家本領,差距主要還是在於極限的延展度、聲場、以及對於大動態起伏下的那種從容安定程度。但我認為DA11的人聲音色甚至要比DA1要來的活潑清麗一些,對於亞洲系的女聲、尤其是涉及到二次元ACG之類曲目的表現,DA11有時候能夠發揮出點恰到好處的「膩」感,對於女聲尾韻部分的處理顯得非常細膩和抓耳。

而在切換SYNC和ASRC模式切換時,我剛剛購入的紐曼有源音箱KH80剛好也加入了DA11的體驗清單中,開啟前級模式來使用。老實說KH80是一個聲音相當「科學」的型號,小體積中能夠爆發出很好的動態能量並且擁有純凈無染的音色,當初在水月辦公室聽到這一套時接駁的是拓品的一個套小西裝,可以說在ASRC模式下的音色頗為接近我當時的印象,而當切換到SYNC的時候,一切都變得鮮活了起來——鋼琴的泛音釋放、鼓聲的殘響彌散、人聲的氣息延展度,一切涉及到「樂感」的部分,SYNC能夠給你帶來一個「完全不涉及素質劣化的聽感加成」,結像的部分稍有羽化感但絲毫不影響應有的凝聚力,甚至打消了我額外折騰電源線信號線來給KH80「調味」的想法。

前陣子的和聲力G200可以說是一時風頭無兩,這年頭新品牌能在頭戴領域做出名堂真不是個容易事兒,認識老郭已久,這個在品牌創立之初就已經立項了的旗艦頭戴型號今年才得以問世,而和DA11的「CP」一直是熱門的組合。這裡就不得不提到G200的一個短板了,那就是它的密度偏大、很容易被推出音色比較「死」的聲音來,同時它的中高頻部分在編曲複雜的歌曲中,瞬態的部分會顯得有些粘滯感——這剛好戳中了DA11的強項,它能夠保留G200強悍的密度表現、並把高頻部分的那種黏連感給「化開」,帶來很好的高頻鮮活度和不同器樂之間的剝離感,而且不論是ASRC還是SYNC模式,這個搭配前提都能夠成立,你需要考量的無非是想往溫潤HUFI去走、還是感受到老郭這個科班出身的音樂人對於嚴肅古典的表達罷了。

而如果你想進一步壓榨DA11的潛力的話,記得給它配一根好些的電源線,帶來的提升還是非常可聞的,我手頭有一根自己用散線定製的范登豪The Mainsserver和銅彩的Penny限量版,東西都不貴,在幾百檔位就能帶來可聞的聲音提升,前者偏向於輕盈寬鬆的樂感、後者則偏向於塑造更好的密度與安定感。在用作PCHIFI時,USB線是澤豐家的ZP-U1,近期還加上了享聲的PA1標準版來進一步處理USB信號,這些都是屬於一耳朵可聞、但投入並不大的投資,對DA11來說非常值得,能夠顯著縮減它和DA1之間的差距。

而DA11和歐若拉、包括旗艦DA1,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具備迷人且悅耳的中頻人聲,這對於新手入門來說是非常友好的,我群內的用戶們許多也都是選擇鈺龍作為了自己的入門機型,這樣的聲底不僅在搭配方面相對省心、而且針對絕大部分的入耳塞子也有較好的適配性,即便是平衡口下也能夠保留較好的中頻厚度、不用擔心底子被「拉薄」,諸如凱聲家的鈦鈴Plus、Acousutune Madoo Typ711這種隨身里幾乎沒有能夠單體播放器伺候好的塞子,接上歐若拉就可以原地起飛、且具備良好的控制力,同時他們作為前級模式時驅動我的Gold5、KH80時,除了素質表現優秀外均具備極佳的樂感表現。

如果單純去在傳統台機領域裡廝殺的話,鈺龍也許不是第一梯隊最強的那個品牌,過去我也把玩過他們早期的台機產品,從最老的金絲雀、天鷹座、再到更新後的版本、以及旗艦DA1的誕生,接觸雖然不算深,但感受到了他們在產品素質及音樂性層面上明顯可聞的進步。歐若拉和DA11兩款機器除了聲音本身做的好以外,歐若拉的藍牙音質優化、DA11上令人不可抗拒的旗艦產品技術下放,又給我增加了一個推薦他們的理由,作為分別覆蓋了「略高於入門」和「准旗艦級」的定位的機器,我會願意把這兩個型號當作我3K檔和近萬元檔的解碼耳放一體機的長期推薦首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41f05009c55b96676d0f6d068861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