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生命沒有選擇永生?其實永生更像是一個「詛咒」

2023-05-19     魅力科學君

原標題:為什麼生命沒有選擇永生?其實永生更像是一個「詛咒」

為什麼生命沒有選擇永生?對於這個問題,可能你會認為,這是因為生命根本就沒有能力去實現永生,但實際情況卻很可能並非如此,因為從本質上來講,生命體的衰老過程其實就是其身體的微觀結構的不斷損耗,當損耗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生命也就凋零了,但這種損耗卻並不是絕對不可修復。

舉個例子,科學界普遍認為,我們人類的壽命與「海弗里克極限」密切相關,簡單來講,「海弗里克極限」就是指細胞分裂的次數極限,當達到了這個極限的時候,就意味著生命即將凋零。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是因為在我們細胞中的染色體末端,存在著一種被稱為「端粒」的DNA-蛋白質復合體,它們會起到保護染色體的作用,我們的絕大多部分正常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都會縮短一些,當細胞分裂的次數達到一定程度時,「端粒」再也無法對染色體形成有效的保護,在這種情況下,細胞就無法繼續分裂了。

然而科學家早已發現,我們人類的一些特殊的細胞(如幹細胞、生殖細胞、造血細胞等)可以合成一種被稱為「端粒酶」的核蛋白逆轉錄酶,它們就可以修復甚至延長細胞內的「端粒」。

因此可以說,生命體應該是有能力通過特定的機制來修復自身的損耗,那為什麼生命沒有選擇永生呢?其實對於生命來講,永生並不是一件好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永生更像是一個「詛咒」,何出此言呢?這需要從生命的目的講起。

關於生命的目的,英國生物學家理察.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曾經作出了很好的解釋,他認為所有已知的生物,其實都是各自的基因塑造出的生命個體,基因可以看成是生命的生存策略的「制定者」,生命個體則是這種策略的「執行者」,所以生命的目的其實是由基因決定的,那這個目的是什麼呢?答案就是儘可能地讓自己種群的基因的生存機會最大化。

現在我們假設有一個具有一定數量的種群具備永生的能力,看看會發生什麼。永生就意味著這個種群的生命個體擁有無限的壽命,這似乎可以很好地達到生命的目的。

然而永生並不是「無敵」,也不是「永遠不死」,在大自然中,其實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威脅,比如說天敵的捕食、自然災害的侵襲、各種意外的發生,而自然環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把時間拉長,滄海都可以變成桑田,如此一來,這個種群即使擁有永生的能力,其生命個體的數量也會因為各種威脅而持續地減少,直到徹底消失。

想要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這個種群就必須要有繁衍後代的能力,這既可以維持甚至擴大自身種群的規模,還可以在繁衍的過程中通過進化來適應複雜多變的自然環境。

但問題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自然環境也會有好有壞,如果這個擁有永生能力的種群具備了繁衍後代的能力,那麼在適宜的自然環境中,它們的種群規模就會出現爆炸式地增長,而大自然中的資源畢竟是有限的,隨著種群規模的不斷擴大,終有一天,它們所需要的某種關鍵資源就會被消耗殆盡,在這種情況下,整個種群就將不可避免地走向滅絕。

可以看到,對於生命而言,永生更像是一個「詛咒」,如果某一個生命種群擁有了永生的能力,那它們遲早會在地球上滅絕。所以作為生命的生存策略的「制定者」,基因就採用了一種更有效的生存策略,即:讓生命個體具備一定的壽命,令其可以有充足的時間生存並繁衍後代,進而讓自己種群的基因能夠一直在大自然中存在。

需要指出的是,這只是一種擬人的說法,實際上,基因是沒有思想的,而控制這一切的其實是自然選擇(也可以說是環境壓力),簡單來講就是,在地球生長漫長的演化歷程中,所有不能適應環境的基因,都會被自然選擇淘汰(這些「淘汰者」中,說不定就有可能讓生命個體永生的基因)。

總而言之,生命沒有選擇永生,其實是基因調控的結果,這是基因在過去數十億年以來演化出的最佳生存策略,即使是對於我們人類而言,這樣的生存策略也同樣適用,當然了,假如人類未來能夠真正地浩瀚的星辰大海之中,可以在宇宙中獲取到幾乎無窮無盡的資源,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3c43ecded3323afbcaacf27d1c3ef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