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母慈子孝」?這個方法太贊了

2022-06-01     尹建莉父母學堂

原標題:想要「母慈子孝」?這個方法太贊了

想要「母慈子孝」?這個方法太贊了

最近,許多媽媽遊走在崩潰的邊緣。

和娃捆綁在一起的日子

「雞飛狗跳」

疫情原因,停課、居家成了相當一部分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的生活常態。當居家辦公遇上「N*24帶娃」,那簡直三頭六臂也不夠用。

一邊焦頭爛額地忙著工作,一邊又要照料「神獸們」的營養餐食,這還不算要做繁雜的家務活兒以及時不時跟隊友意見不和。媽媽們表示,分分鐘想通勤上班!

身處寶媽界,隨意打開朋友圈就能刷到各類暴走的媽媽

「我兒子說他每天都覺得很開心,可為什麼媽媽總是生氣呢?親人們,這就是我生氣的理由啊!」

一床被紫!藥!水!扎!染!的被子

評論區瞬間共鳴:

「同款!我家是顏料、蠟筆之類的,沙發套和牆上全都是奇奇怪怪的顏色。」

「怎麼辦?都馬上入小學的孩子了,但凡一個不注意,就出么蛾子!」

「同款!我家是顏料、蠟筆之類的,沙發套和牆上全都是奇奇怪怪的顏色。」

「怎麼辦?都馬上入小學的孩子了,但凡一個不注意,就出么蛾子!」

我看了看自己家滿地的玩具、紙屑和「畫作」,默默地在心裡吐了一口煙圈兒,而後接著向下劃拉螢幕。

你問我為啥這麼淡定?

跟學習的事兒比起來,這都算啥啊!

「十天半個月也沒學個習,昨天老娘好不容易振作精神想要輔導輔導他,然後被氣掉了半條命,遲遲緩不過來。」一位媽媽借用吐槽來撫慰自己。

當看到娃寫的「每當我犯錯的時候,媽媽就會使勁掐我大腿根兒」後,她哭笑不得:「怎麼搞得我跟個變態似的?」(啊,這······確實太疼了)

前兩天鄰居大姐也被孩子氣哭了。

這次是因為她家大兒子「不但考試成績不好,居然還沒有絲毫慚愧之情」。

據鄰居大姐說,自己讀書時雖說不是頂尖的學霸,卻也一直都是「別人家的孩子」。父母從不需要操心她的學習,偶爾考得差一點,父母還沒說什麼,自己就流著眼淚反思去了。

現在她每天晚上陪大兒子熬夜苦讀,僅是幾個生字,動輒就到凌晨。鄰居難以置信中透著無奈,「所以,這麼多年過去了,哭的那個人始終是我。」

隨後她又無力地打趣道:「孩子爸看我情緒不好,說他來,然而兩分鐘沒到就被氣出來了,說他還是給我當輔助吧。」

更有二胎媽媽崩潰:大的剛一年級,開始面臨學業問題;小的處在自我意識萌芽期,格外鬧騰;爸爸工作又忙,她自己一個人帶倆娃,明明累到不想吃飯,卻還要給娃們準備愛心餐。

而往往是,媽媽好不容易把飯端上桌,娃吃兩口就不吃了······

除此之外,媽媽們每天還要盯著班級群,隨時待命,稍晚一會兒回覆信息就要被「當眾點名」。說到這裡,不免仰天長嘆:滿城遍是絕(fen)望(nu)母親啊!

突如其來的「母慈子孝」

暗戳心窩

但是話又說回來,「神獸們」消停的時候,也是真的暖心,其貼心程度,讓媽媽們「老淚縱橫」。

比如,在520這天,他們不僅把自己安排得明明白白,還會給工作繁忙的爹媽端茶倒水準備吃食;

再比如,低齡一些的孩子時不時就會做個手工,表達對爹媽的愛;

咱就是說,這誰扛得住啊!

而且娃們除了會「撩」爹媽,也絕對擔得起小小智囊團的美稱。

同樣居家辦公的閨蜜跟我說,她昨天心煩意躁,遲遲無法進入工作狀態。於是漫不經心地問自家「小老師」怎麼辦。

沒想到這個五歲多的小孩非常認真地說出了自己的建議:

「媽媽,我覺得吧,你別想那麼多,就先試著去做那件事,說不定做著做著就有感覺了呢。」

閨蜜當時都驚了,回過頭跟我說這件事的時候,一反吐槽的常態,變成了:

「我家孩子,未來可期。」

雖然知道向來謙卑示人的她話里有逗趣成分在,但我依然高興地對她說:「親愛的,你真是憑母愛的直覺就抓住了教育的精髓啊!」

相信花朵會自然盛開

看完以上敘述,或許有些家長會感慨「一談學習雞飛狗跳,不談學習母慈子孝」,其實不然。

我兒子小學二年級,注意力不太集中。經常在老師講課的時候東張西望、說小話、玩鉛筆,寫作業更是拖拉磨嘰,十個字能寫倆小時。

曾經我也像許多家長一樣崩潰過,後來發現我管得越多他越沒法集中,因為孩子的心理負擔太重了,他的心思和能量全都分散在擔心和害怕上了,更別提集中注意力了。

現在我放手讓孩子自己寫作業,儘量不嘮叨他,學校作業寫完也不再額外給他安排家庭作業了。他每晚完成作業後,自由玩到八點半,就主動去洗漱,然後讀課外書去了。

他的狀態越來越好,成績非但沒有下降,反而大大提升了。

關於對孩子放手這一點,尹建莉老師是這樣強調的,家長要學會放手,更要知道放手的分寸怎麼拿捏。

為此她列舉了圓圓小時候的例子:

我女兒圓圓其實並不能很好地安排她的時間。我記得她的整個小學階段,都是記不住寫假期作業的。幾乎每次都是到開學只剩兩三天了,她才想起來還有假期作業這回事,總是急得要哭,我就趕快安慰她,然後和她一起梳理一下要做些什麼,讓她確定哪些她做,哪些我幫忙做,我們母女齊動手,趕在開學前最後的時間裡把作業做完。

她剛入大學時,惦記著因為上中學而擱淺的爵士鼓,說要找個老師重新學,但直到大學畢業也沒去做這件事,更多的時間花在了打遊戲、看動漫、購物等事情上。我當然遺憾她的爵士鼓才藝荒廢得太久,可能以後再也撿不起來了,但我想,打爵士鼓很好,難道打遊戲、看動漫、購物就不好嗎?好與不好的標準是什麼,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難道不是她自己最清楚嗎?

除了這些小事,我女兒在「大事情」上也不見得能協調好時間,她在為申請美國留學而備戰GRE時,經常管不住自己玩遊戲、看漫畫、看小說,她肯定也糾結,就在書桌前貼了兩張紙條,上面寫著:「再不用功就沒書可讀了」「再玩遊戲就是豬」。當然,她後來申請到了很好的大學,這當然令我滿意。但如果她申請到普通大學,只要她自己接受,我就可以接受。

我們可以看出,尹建莉老師在帶孩子的過程中一直在思考和學習,從來沒有用各種瑣事去壓抑孩子,所以圓圓成長得非常健康。

現在,回過頭再看「神獸們」那些讓我們腦殼疼的行為,是不是就沒那麼崩潰了?

當然,這麼說不是讓大家縱容孩子,而是換個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長。

如果家長一時無法洞察到更多也沒關係,還可以選擇跟孩子慢慢探討,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適當的引導,相信他們有自己的花期。

最後引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自由的孩子最自覺》中的一段話:

「我知道自己再操心也無力做到讓她更努力一些或更成功一些。而恰是我的無為,使得她必須自己對自己負責。

我能夠對她提供的最大幫助,就是讓她沒有太大的心理負擔,她知道自己怎樣都是被父母接納的,所以她的心思和能量不被分散,全部放在自我成長上。」

共勉。

藉此,祝所有大小朋友們兒童節快樂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

歡迎您來7天好媽媽成長營

只需19.9元

給您一套家庭教育萬能公式

輕鬆應對各種育兒場景

成就孩子,幸福自己

作者介紹

果媽,尹建莉父母學堂原創內容編輯,家庭教育工作者,擅長研習教育心理學和教育方法。養娃路上,我們一起成長。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尹建莉父母學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轉載本文請在公眾號發送「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342e7d1b716b240880a96680045f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