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漪:新學期,做一個更好的教師

2023-02-10     守望新教育

原標題:於漪:新學期,做一個更好的教師

【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新教育主題歌】——

新學期,給教師的5條建議

作者|於漪

1

做教師,身教永遠重於言傳

學歷水平不等於崗位水平,清醒地認識自己。做教師,身教遠遠重於言教。

《論語·子路》篇講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我經常和年輕教師講:教師對學生的作用,絕對不會是零。

教師工作無時無刻不是你世界觀、人生觀的亮相,你整天和學生在一起,你有什麼樣的思想觀念,自然會對學生產生相應的影響。

所以,第一步就是要清醒地認識自己,這是塑造自己人格魅力的前提。

有一次批改作文,對面坐的是個語文老教師,他看我寫睡著了的「著」字,羊字頭下面一個目,我把羊字頭斷下來了。

他看到了,就對我說:於漪,你要知道,你寫錯了就會影響一大片,你在黑板上寫一個錯字,可能這個孩子一輩子就寫錯了。

這樣的教導,我真是刻骨銘心啊。從此,我不敢有絲毫懈怠。

人民教育家於漪:生命與使命同行

重建信任,像孔子一樣做教師——你已為自己寫下了什麼?還將為自己寫下什麼?!

2

做教師應常備的兩把尺子

做教師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要謙虛謹慎,好學不倦。

教師應該要有兩把尺子伴隨自己的人生,一把尺子專門量別人的長處,一把尺子專門量自己的不足。

一把尺子量別人的長處

每次開教研組會,我都拿本子記。每個人思考問題都會有很精彩的地方,我用心聽,認真記。

教師要學會「借腦袋」,要博採眾長,把別人所有的長處、思考問題的結晶都學過來。要不斷地「照鏡子」,尋找自己的不足。

另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

每一次課上下來我都有「教後」,每堂課都要反思。

讀懂教研:教師成長的雲梯——讓教師走上教育科研的「幸福之路」

程紅兵:這樣上課,才叫把課堂還給學生

「教後」記兩點:

一是記學生的閃光點。

當孩子學習全神貫注的時候會超水平發揮,往往超過我備課時的所思所想,這是孩子創造的火花,我就會把它記下來。

二是記自己的不足。

不管備課的時候多麼認真,但是當孩子的主動性發揮出來以後,就會發現自己的準備總有這樣那樣的漏洞,因此我就記下自己的不足,這樣長期下來就掌握了教與學的規律。

良師常有的十問

教師成長——書寫教師的生命傳奇

3

學而不厭、勇於實踐是一生的自我教育

羅曼·羅蘭說過,累累的創傷,就是生命給你的最好的東西,因為每個創傷都標誌著前進的一步。

每次課上下來認真思考,都會看到自己的不足、缺陷乃至錯誤,因此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在我的教育生涯當中有兩根支柱,一根支柱是學而不厭,一根支柱是勇於實踐,兩根支柱的聚焦點是反思。

學而不厭

要誨人不倦,首先要學而不厭。一個教師學不好,就無法擔當教書育人的重任。

關於學而不厭,我想有這樣幾個方面:

一是重要的理論要反覆學。

一定要武裝自己的頭腦,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現在教育問題紛繁複雜,不用正確的觀點來思考,就會非常茫然。

二是要緊扣教材深入學。

教要教在學生不知道的地方,教在他似懂非懂之處。《後漢書·列女傳》中講:「一絲而累,以至於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學習是光榮的荊棘路,教師沒有豐富的智力生活是不可能點燃孩子旺盛的求知慾的,是不可能讓孩子在每一堂課都興味盎然地吮吸到精神養料的。

勇於實踐

教育事業是實踐的事業。教育不是說出來的、不是講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因此,怎麼做,用什麼教育理念來指導,非常重要。

作為一名教師應該養成嚴謹的習慣,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專注的力量——日復一日地煥然一

沒有教師的成長,就沒有學生的發展

4

做教師應「胸中有書,目中有人」

教師要努力攀登,追求理想境界,也就是說要不斷地自我超越。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作為教師,一定要追求高尚的理想境界,不斷地努力攀登。

我上課是從來不帶教案的,拿著教案怎麼面對全體學生?要察言觀色,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觀察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備課的時候要備得十分熟練。

備課要目中有人,我們所有的學科都是為了育人,這是教育的本質。

教育就是為了促進每個學生的終身發展,把學生蘊藏的潛能通過教師的開發把它變成現實。

因此一定要深入了解,目中有人,不僅要走進學生的知識世界,而且要走進他們的生活世界和心靈世界。

我一直和年輕教師講:你一路走過去,教育腳步有深有淺,你要停下來,深入思考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哪些是不足的,久而久之就能摸到規律了。

課堂教學是要深入研究的。老師絕不能做教書匠,不能只是灌輸知識。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要發展智力,薰陶情感,要育人。我在80年代就在課堂教學中試驗了,絕對不是「我講你聽」「你問,我回答」。

課堂教學要多功能、立體化。要以學科智育為核心,融合態度、情感、價值觀的教育。

教學是立體的,育人和求知應該互相滲透。語文教學不僅有實用功能,還有教育功能、發展功能、審美功能。因此,所有課程都要能夠立體化施教、全方位育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於漪:養一顆中國心——以自己的生命激發學生的生命活力

於漪:點亮生命燈火——心中要有一盞明燈

5

教育的希望在青年教師身上

退休以後我主要抓教師教育。教師教育可以說是我的一個期盼,從70年代末開始我就一直帶年輕教師。教育的希望在青年教師身上,所以多少年來我對教師教育非常重視,手把手地教。

校長是培養教師的第一責任人。良好的習慣能形成良好的素質,良好的素質能造就高尚、完善的人格。

因此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要。我做校長,頂大的事情就是培養青年教師。

我一輩子做基礎教育的教師,教師的生命是在學生身上延續的,教師的價值是在學生身上體現的。我一輩子上下求索,就是為了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學生能成為龍的脊樑。

生命是有限的,但是教育事業是常青的。我們的希望在中青年教師身上,你們手裡掌握著國家的未來。

同時,育人先育己。我一輩子走的是同學生一起成長的路,在教育學生的同時首先教育自己,教育自己成為一個堂堂正正、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有中國心的中國人,成為一個能和學生知心教心的教師。

我說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老師,絕不是一句空話,我一輩子都在學,不斷完善健全自己的人格。我不斷地反思,我一輩子上的課,有多少是上在黑板上的,有多少是教到學生心中的。

我希望中青年教師人才輩出,創造教書育人新業績。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終身發展,通過我們的艱苦奮鬥,把這個理想變成光輝的現實,理想實現之時,就不僅是全國的創新,在世界上也是了不起的創新!

《守望新教育》特別連結——

朱永新:在時光中創造那個更好的自己

以於漪為師,寫就做教師的一篇大文章!

於漪:解決「三個思想疙瘩」,才能真正落實以學生為本的要義

於漪:現在的孩子為什麼缺乏幸福感?

於漪:從事教育的人就要有點氣象

於漪:文化底蘊是極其重要的

於漪:寫作是對語言文字魅力的深刻領悟與實踐

於漪:用精神的成長創造使命的精彩

於漪:做教師是一篇大文章

於漪:做校長,頂大的事就是培養青年教師

於漪:讓孩子擁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於漪:最缺失的不是技能技巧,而是思想與批判性思維

......

我唯願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夠安靜聆聽別的生命也使別的生命願意安靜聆聽的純真,此中的快樂遠非浮華功名可比。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中國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剛式的斥責和鞭撻,雖痛快卻無濟於事。對於中國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動與建設,只有行動與建設,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顛覆性的批判與重構。

守望新教育: 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有緣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25455ba61ab6f92afefc10cb2bef9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