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首次發布
「江蘇省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耐藥地圖」
地圖顯示受檢人群Hp整體感染率為30.0%
其中成年人感染率為32.7%
兒童感染率為11.4%
患病者如此之多的
幽門螺旋桿菌到底是什麼?
感染後會有什麼影響呢?
幽門螺桿菌,簡稱Hp,是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生存能力極強,能夠在強酸性環境中生存,是目前發現的唯一能夠在胃裡面生存的細菌。由於共餐習慣,大家都是通吃一碗菜,也很少使用公筷,所以感染率高,約有56%的人群感染。
有文獻指出,
兒童是幽門螺桿菌的易感人群,
在家庭內部被感染主要發生在12歲前。
父母均感染幽門螺桿菌,
子女感染率為69.34%。
本次江蘇省兒童感染率為11.4%。
這也提示有孩子家庭中的成年人,要格外注意Hp的檢測,發現感染應積極根除,生活中注意餐具不共用,不對嬰幼兒進行咀嚼後喂食,避免Hp在家庭內傳染。
75%的成年感染者攜帶「強毒株」
本次調查顯示,在江蘇省全省範圍內,成人感染者攜帶的Hp菌株中強毒株比例為75.6%,兒童感染者攜帶的Hp菌株中強毒株比例為60.5%。
南京市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張振玉說,存在某些特定毒力因子的幽門螺桿菌菌株,能夠助其定植在人的胃部並長期生存,甚至誘導腸分化和腸上皮化生,導致疾病發展至癌變不可逆階段。
據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多數感染者並無症狀和併發症,但幾乎均存在慢性活動性胃炎,亦即幽門螺桿菌胃炎,感染者中約15%-20%發生消化性潰瘍,5%-10%發生消化不良,約1%發生胃惡性腫瘤。
出現這些症狀
就可能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感染幽門螺桿菌後很多人沒有特別明顯的表現,但是只要細心留意,身體還是會給我們一些線索。
- 上腹部不適、胃部飽脹感、隱痛、反酸、噯氣,有些感染者會有頻繁的「早飽現象」。
- 口臭:感染幽門螺桿菌後,細菌產生的分泌物所帶來的臭味會通過口腔散發出來。
- 消瘦、貧血:由於消化不良,人體的營養攝取出現問題,會出現消瘦,甚至貧血的表現。
幽門螺旋桿菌需要根治嗎?
怎麼治療?
一旦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需要讓全家進行一個幽門螺旋桿菌的篩查,再一起進行治療。
一個人治療,
也可能被家人再次感染,
所以一定要全家一起行動。
但是,對於家裡的小於14歲的兒童不建議進行幽門螺旋桿菌的檢測和根治治療。
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癒率在80%-90%,但會復發,一般5年復發率小於5%,所以需要定期複查。
目前治療幽門螺旋桿菌主要推薦三聯療法和四聯療法,同時服用三種或四種藥物,如:質子泵抑制劑+抗生素+鉍劑,療程為10-14天。
在治療期間不能隨便停藥或增加療程,這容易導致殺菌失敗或產生耐藥性。停藥後需要再間隔1個月再複查。
切記不能在服藥期間
進行幽門螺旋桿菌的檢測,
這個結果大多是假陰性。
如何預防幽門螺旋桿菌?
1. 孩子是易感人群,所以給孩子準備專用的餐具,並禁止口口喂食是預防的關鍵;
2. 如果家庭中有成員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儘量用自己的專屬餐具,直至完全治癒;
3. 就餐使用公筷公勺;
4. 對餐具定期進行消毒處理,主要以高溫煮沸消毒為主,時間半小時左右為宜。同時要注意水要燒開才能喝,肉要做熟才能吃;
5. 少吃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不吸煙,不喝酒飲食,營養均衡,細嚼慢咽;
6. 飯前便後勤洗手;
7. 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定期更換牙刷、洗牙。
來源 || 人民網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