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失意Q4發力,vivo不想「提前過冬」

2023-11-07     智能相對論

原標題:Q3失意Q4發力,vivo不想「提前過冬」

來源 | 公眾號「新立場Pro」

作者 | V V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任誰都沒有想到,在華為無聲歸來後,承受了第一發子彈的居然是vivo。

11月1日,vivo開發者大會,vivo正式發布自研大模型矩陣「藍心大模型」,包含十億、百億、千億等不同參數規模共五款大模型,安卓系統深度定製的 OriginOS 4.0系統以及基於Rust 語言編寫的自研BlueOS系統。

此前一天,vivo才剛發布 「輕薄長續航,越級大內存」的Y100,售價1399元起。另外, vivo X100系列的新機價格也在電商平台曝光。而與vivo近期頻頻動作形成對比的,卻是其第三季度在銷售層面的數據並不理想。

據Canalys發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國內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榜單顯示,當季榮耀憑藉1180萬台的出貨量,打敗了蘋果和OV躍至第一,而vivo出貨同比下跌了驚人的26%,從上季度的第一直落第四;而在全球市場,vivo則更是低迷,傳音手機以2200萬台的出貨量擠掉vivo,進入全球前五,vivo不幸淪為others。

「vo榮米」的高光瞬間轉瞬即逝,《新立場》曾預測的機海戰術失敗已被驗證。不過,進入第四季度後vivo動作頻頻,無論是自研大模型、新系統還是新機型的發布,都是山雨欲來前的「自救」,vivo顯然不會從春天直接跌進冬天。

01、蘋果會是下個保時捷嗎

除了沈煒,庫克最近同樣很是鬱悶。

10月16日,據Counterpoint Research報告顯示,iPhone 15系列在中國首發17天內的銷量較2022年發行的iPhone 14系列下降了4.5%。這成為蘋果2018年以來,最糟糕的首發表現。對此市場研究機構CINNO Research甚至預測iPhone 15系列機型在2023年銷量成績對比上一代iPhone 14系列同期銷量或將下滑22%,僅為1000萬部左右。

而在去年,大中華區還為蘋果貢獻了七成的增長以及兩成以上的銷售額。為此庫克上月底甚至親自造訪四川,又是「打王者」拉關係,又是捐款2500萬致力鄉村振興博好感。

而和蘋果同為難兄難弟的還有保時捷。

作為德系車的最後堡壘,中國一直是德系豪華車的最重要市場,並連續多年是保時捷銷量最高的區域。然而今年前三季度的中國市場卻成為保時捷全球唯一一個銷量下滑的市場,而且一降就是12%,甚至直接拖累保時捷整個大盤的表現。

是中國車市,特別是豪華車市場不行了嗎?是中國的中產們囊中羞澀買不起豪車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根據中汽協的數據,今年1-9月,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07.5萬輛和2106.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3%和8.2%。其中9月銷量達到285萬輛,同比大增9.5%。

而如果按照當下國人的收入水平,將30萬定位「豪車」的守門員。那豪車最近賣的其實挺好,尤其是新能源豪車,增長率達到了誇張的30%以上,明顯高於大盤。最典型的代表便是理想汽車,在剛剛過去的10月,月付量甚至刷新到了4萬台。

蘋果和保時捷是做錯什麼了嗎?實際上倒也未必,按部就班十幾年都是如此過來。保時捷的沒落表面上是國人的「國貨」思維覺醒,但內里則是一場新能源的崛起對舊時代燃油車的生產力革命。

蘋果亦是如此,作為蘋果「護城河」的IOS系統正逐漸失去往日的光輝,近些年每次IOS經常經常被網友調侃是抄襲安卓,而且iOS抄的功能實在是太少了,一些實用的小功能至今沒有下文,例如:長截屏,通話錄音等;而引以為傲的晶片,雖然的確「遙遙領先」,但每次擠牙膏式的更新換代,在當下消費手機市場早已性能過剩。

好的一點是,IOS系統的生態,至今仍是各自為戰的安卓陣營無法逾越的高山。據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蘋果仍占據了43%的全球智慧型手機收入份額。

新立場在此前的文章中曾表達過一個觀點,vivo等國產機過往的銷量大多是靠「低端+機海」的戰術撐起。

例如在2022年,vivo和子品牌IQOO,一共發布了45款手機型號,幾乎每個月都有新機型推出。其中,vivo主品牌30款,iQOO 15款,2021年則為49款。

但高出貨量硬幣的另一面,是倒掛營收的手機利潤率。例如21年vivo在國內賣了7100萬台手機,營收1433億元,利潤卻僅占7.4%。蘋果賣了5030萬台手機,營收3290億元,利潤份額占到了67.8%,凈利率居然高達20%。在相同的市場,vivo賣的最多,利潤卻比蘋果少了幾倍。

這也使得缺少核心技術的vivo,在銷量下滑後,今年三季度智慧型手機收入同比下降了12%,幾乎只有2021年同期的一半。

不過,vivo銷量的下滑也和其三季度缺少新機不無關係。比如售賣的高端機型X90系列為去年11月發布,摺疊X Fold和X flip 則為今年上半年,這種情況在新機頻發的第四季度應該會得到不少緩解。不過,在vivo身上還是存在著國產手機廠商普遍有的問題:缺少晶片,生態不全,各自為戰,機海戰術,利潤率低……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沒有像新能源這樣劃時代的技術進步之前,蘋果仍將占據手機生態位的至高點。但好在如今AI如火如荼,大模型重塑一切的風,終究還是吹到了手機行業。vivo發布大模型,就是想借著這股大模型的春風,試一試把蘋果當成手機界的保時捷來打。

只不過,在可以期待的這一波手機廠商自研系統、大模型的浪潮中,究竟有多少是「畫餅」,有多少能真正為用戶帶來價值,可能還需要更多時間檢驗。

02、大模型手機,仍在路上

百度智能雲事業群總裁沈抖曾對外表示,「想要做出好的大模型並不容易,需要具備三大要素:大數據、大算力以及好的學習機制。」

以ChatGPT為例,訓練一次1746億參數的GPT-3模型需要的算力約為3640 PFlop/s-day。而這主要得益於微軟斥資數億美元,在Azure雲計算平台上將幾萬個Nvidia A100晶片連接在一起,為 OpenAI 提供技術支持。

因此在手機端部署大模型,形成端雲協同的大模型的方案,幾乎成為當下所有手機廠商們的一致共識。而這也正意味著,在端雲協同的模式下,過往蘋果晶片本地的算力優勢將會被逐漸弱化。

事實上,這也從側面說明為什麼華為能成為智慧型手機行業第一家推出大模型產品的廠商,據IDC披露的《2022中國大數據平台市場份額》顯示,華為雲占據25.1%的市場份額,位居中國大數據平台整體市場第一。

而要想讓手機擁有大模型的能力,就勢必要在端側安排端側大模型來「接應」,但端側大模型想要「塞進」手掌大的手機里,毫無疑問需要對大模型「瘦身」。

因此在參數層面,當下手機廠商們普遍選擇十億級別的大模型落地。例如小米的13億、OPPO的70億,以及此次的vivo的10億和70億:10億級別的藍心大模型1B,是面向端側場景打造的專業文本大模型,具備本地化的文本總結、摘要等能力;70億級別的藍心大模型7B,是面向手機打造的端雲兩用模型,vivo 稱在語言理解、文本創作等場景下表現優秀。

總體看下來,按照vivo自身的說法,其大模型綜合能力在 SuperCLUE、C-Eval、CMMLU 等三大榜單,國內排名第一 ,但由於手機端大模型參數較小,vivo此次的所謂的AI大模型表現出的能力,如文案寫作、P圖、圖像識別、語音識別、機器翻譯等功能,與其他手機廠商並未有明顯區別。

因此大模型能力不能只停留在參數和榜單中,能否為用戶帶來實際體驗的提升和價值,才是檢驗大模型能力的實際標準。大模型如何和手機廠商自研的作業系統深度結合,提供系統級越級的體驗,更值得關注。

在這次的發布會上,vivo推出了兩個系統,一個是OriginOS 4.0,另一個則是基於Rust 語言編寫藍河作業系統(BlueOS)。

《新立場》認為BlueOS可能更值得期待,和華為鴻蒙OS以及小米澎湃OS主打萬物互聯不同,vivo把BlueOS定位於「面向通用人工智慧時代的智慧作業系統」。

一個不同於小米澎湃OS「套殼」安卓的特殊之處是,BlueOS是由Rust語言編寫。最近幾年,Rust重構在開發圈頗為流行,其在安全性、高效性和可維護性等方面都有一定優勢,vivo選擇Rust可能也是看到了其發展前景。

然而這款系統當下並未搭載在vivo手機之上,首款搭載藍河作業系統的產品是vivo Watch3,後續通過OTA方式直接升級。

更重要的是,vivo明確表示,BlueOS不兼容安卓應用。這個決定究竟是勇氣可嘉還是過於草率,目前還很難評定。不過以鴻蒙OS為例,雖已上線三年多,但華為依然讓其兼容安卓,足以見得構建獨立的應用生態需要漫長的時間和投入。vivo此番發布但不兼容,BlueOS的未來無疑又平添了一絲迷霧。

尤其是相比小米、華為兩家IoT大廠,vivo在物聯網領域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間,打開vivo官網,耳機、手錶等產品寥寥可數,未來vivo的硬體生態需要更大的投入才能吸引開發者為其獨立適配。

當然手機作為萬物互聯的連接器,從安卓廠商接二連三發布自研系統,且都主打「AI」「大模型」等也能看出,未來系統「同質化」恐怕也無法避免。《新立場》猜測,就如同「菜鳥不做快遞」,未來BlueOS或許也最終逃不過上手機的真香定律。

當然,對用戶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壞事,更豐富的功能、更流暢的使用體驗對於用戶而言無疑是更大的利好。畢竟蘋果和華為的成功經驗都指向了一個方向:軟硬體結合可能才是構建差異化的根本。

03、寫在最後

過去,vivo總是守著「敢為天下後」的策略,使得其研發儲備、品牌高端化都慢於其他品牌,也使得vivo不得不使用機海戰術來彌補。

今年,沈煒在vivo的內部年會上講到,「未來三到五年,智慧型手機行業面臨形勢都會比較嚴峻,企業發展比拼的是穩健經營的能力,是『少犯錯誤,多做正確事情』的能力」。

個中緣由不難理解,即便在中低端手機市場做飽和攻擊,vivo也尚未建立起足夠高的行業壁壘。一時的銷量並不具備持續性,如今vivo的銷量下滑也正是印證了這一事實,而上述「多做正確的事」顯然就是指大模型、自研系統和X100這款年度新旗艦了。

《新立場》也認同,對於vivo來說,大模型可能確實是解題之法,但在實際大規模落地之前,蘋果系統生態以及晶片的優勢依然存在。所以短期來看,面對第三季度不理想的銷量數據,vivo如果不想提前過冬,還是抓緊多堆幾款機型,以及期待下X100系列的表現,來的更加實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1ecd2704ffcd39e4ba44fa4b52b61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