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之自認書法勝過其父,卻遭2代帝王「厭惡」,他到底差在哪?

2023-10-10     書法網

原標題:王獻之自認書法勝過其父,卻遭2代帝王「厭惡」,他到底差在哪?

王獻之自認書法勝過其父,卻遭2代帝王「厭惡」,他到底差在哪?

從古至今一直存在「子承父業」之說,書法也有筆法傳承這一理念,例如王羲之曾書寫一本小楷秘笈《樂毅論》,秘密傳給了王獻之,並交代他不可隨意給外人觀看,就是希望王獻之可繼承家傳筆法,從而發揚光大,當然王獻之也沒有辜負父親期望,從小就致力於提升筆法技藝,感受書法的藝術氣韻。

曾把家中18缸水全都染黑,足以見其刻苦的精神,而且王獻之沒有被前人圍困住,獨具開拓創新思想,勸諫父親將草書展現出奔放遒逸之感,大力發展「一筆書」,認為「古之章草未能宏逸」,「大人宜改體」,強調章法、結字的自由流暢,把王羲之善用的內擫筆法改為了外拓,使點畫變的舒展縱逸。

十分簡潔生動,散發出飄逸豪邁的氣息,其實從後世的書法發展來看,王獻之的創新缺失順應了時代洪流,因為正是在「一筆書」行筆奔放婉轉的感染下,後世的張旭跟懷素,才能創造出詭譎肆意的狂草,讓草書以強烈的感染力進入藝術殿堂,同時他的外拓筆勢,也為顏真卿突破王羲之秀潤風氣打下基礎。

保證了書法發展的多樣性與創造力,因此從成就上看他確實不輸給王羲之,而且在孫過庭的《書譜》中曾記載:「安嘗問敬:「卿書何如右軍?」答云:「故當勝」,當時王獻之為了能引起謝安的注意,就寫了一幅字送給他,卻被謝安給退回,惱羞成怒找到他詢問原由,謝安卻問他自認為書法能否超越父親。

王獻之大言不慚的說一定能勝過,還稱一般人分辨不出他好在哪,其實不僅在東晉時期王獻之書法受到的關注少,在後世的千百年間也一直被忽略,甚至梁武帝、唐太宗這兩位帝王都較為厭惡其字,唐太宗還曾評價曰:「觀其字勢疏瘦,如隆冬之枯樹,覽其筆蹤拘束,若嚴家之餓隸」,在他看來王獻之用筆不夠從容。

十分疏瘦無趣,而羊欣則認為其字「骨勢不及父,而媚趣過之」,所以都對他大肆貶低,那麼王獻之書法真的如此不堪嗎?他到底差在哪裡?現在我們就詳細看一下,其實從綜合實力上看「二王」父子旗鼓相當,只是在觀念跟氣韻上有所差別,王獻之崇尚「古法」,雖然改變了篆隸的質樸古拙之態。

但還是保留了蕭散典雅的格調,但王羲之比較崇尚激勵、奔放的情感宣洩,用筆清晰明了、嫻熟迅疾,所以在嚴謹跟精準度上,相較於其父就會有所缺失,就拿「頓」「深」兩字來看,王羲之的筆鋒凝鍊沉雄,頗為飽滿精到,帶有千鈞之力,筆毫展開時充分齊近,好像一個百發百中的「神箭手」。

讓每一次下筆都蓄勢充分、一擊必勝,內在筋骨遒勁洞達,即便臨摹上數千遍,也依然會有常學常新之感,精深而悠遠,但是王獻之的精微性與層次感就會稍弱一些,偏向於血肉之美,帶有朦朧的意境感,由此可見二者追求的風尚不同,無法得到切實的高低之分,而且藝術風格本就是多元化,單從自我喜好一味讚賞或貶低難以讓人信服。

您對王獻之的書法有何見解,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0f7652a6ed5be0a7e29e282aeade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