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財富管理趨勢育新機,理財公司加大產品供給

2023-11-13     環球Tech

原標題:家庭財富管理趨勢育新機,理財公司加大產品供給

「隨著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我國居民家庭財富管理已經出現『需求普惠化、目標多元化和委託資產多樣化』的新趨勢。」日前,「第十二屆普益標準財富論壇」上,浦銀理財副總經理陳紅表示,理財子公司正在加大理財產品供給,豐富產品線,努力提供一站式的財富管理服務,更好的迎合財富管理市場的新趨勢和新需求。

在會議圓桌論壇上,圍繞我國居民家庭財富管理的需求特徵與變化趨勢這一話題,資管行業代表談到市場正在面臨的轉變。

家庭財富管理新趨勢:金融機構協同合作

交通銀行私人銀行部副總經理黃大海表示,當下中國居民家庭的財富管理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未來可能有三個較為明顯的趨勢:一是金融資產占中國居民總資產的比例將逐漸上升;二是中國居民家庭對於權益類資產的關注度將會提升;三是客戶的多元化服務需求將會持續釋放。財富管理並非簡單的投資增值,而是一項複雜的綜合服務。客戶多元化的需求無法通過單一金融產品的售賣來滿足,財富管理機構還需圍繞客戶需求提供綜合服務,包括投資理財、財富傳承、養老規劃、公私聯動等。

中建投信託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奚潔認為,未來個人或者家庭的財富管理不是簡單地看短期產品收益,而是要綜合風險收益進行資產配置,更是要基於整個家庭生命周期,從年輕、結婚到養老進行中長期的資產配置和財富的保值增值以及財富傳承。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託有限公司財富管理中心負責人徐小寧談到,從一線服務中國家庭人群財富管理的角度來看,中國財富管理有以下幾大趨勢,一是與時代的命題相呼應,呈現了養老、向善等主題在個人和家庭經營中的折射;二是與人生的規劃和家庭經營場景相關聯;三是向資產配置的客觀規律回歸和收斂。當家庭資產配置由房產超配向逐步金融化遷移,作為財富管理服務的提供方,我們要從客戶需求出發,主動探索針對性更強、匹配性更高、有效性更足的財富管理業務新模式。

對於家庭財富管理的未來發展,黃大海認為,隨著財富管理市場的快速發展,市場競爭也越發激烈,有兩大方向值得關注。一方面是擁抱財富管理與資產管理融合趨勢。打通資金端和資產端,將不同風險和收益特徵的資產與投資者多樣化的資金相匹配,更好地滿足居民和企業的投融資需求。另一方面則需要聚焦自身優勢,打造能力長板。此外,對於居民家庭而言,分散、多元的資產配置方案是家庭財富規劃的必然選擇。

陳紅談到,各家金融機構應該協同合作,共同搭建財富管理服務生態圈。此外,應該走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循環發展的道路。最後提出,理財子公司將繼續攜手各類同業協同合作,積極踐行社會責任,為我國的財富管理市場建設貢獻力量。

中建投信託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奚潔認為,從客戶買方投顧角度在全市場的資管產品中選擇和配置,是未來家庭財富管理的一個方向。信託公司通過家庭服務信託既能提供財產風險隔離的信託功能,也能整合銀行、券商、基金以及保險等金融理財工具,提供多元資產配置,滿足客戶綜合多元的理財需求,實現客戶財產安全和財富保值增值。

探討公募基金規模首超銀行理財:尋求提升突破口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8月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3年上)》(以下簡稱《報告》),截至2023年6月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25.34萬億元。另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披露的數據,截至2023年6月底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27.69萬億元。

針對公募基金規模首超銀行理財這一話題,興銀理財副總裁章杉杉談到,今年以來銀行理財的規模是下降的,一方面經歷過去年四季度的波折,部分客戶正在回歸儲蓄市場,另一方面銀行理財本身在能力上面還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客戶選擇更適合他們的產品是正常現象,銀行理財公司應吸取經驗教訓查缺補漏,尋求提升的突破口,銀行理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光大理財副總經理李永鋒認為,首先,公募基金的增長,其中有理財產品投資基金產品貢獻的份額,其實理財產品今年的規模也在持續穩步增長。其次,基金和銀行理財的客群和賽道是存在一定差異的。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包括私人銀行客群和高凈值客群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認可的是理財產品的穩健性和高性價比。我國財富管理行業面臨巨大的發展藍海,各類資產管理機構,將相互協同、相互借鑑、共同提升,堅持投資者利益優先原則,共同為客戶創造價值。

「公募基金與銀行理財本身具有一定的差異,近一年以來的發展變化也各不盡相同。銀行理財個人客戶貢獻規模達90%,公募基金個人客戶貢獻規模僅占53%,個人客戶在理財產品的配置上仍然超過公募基金,這個趨勢仍將延續。」平安理財首席產品官劉凱認為,需要向公募基金的發展路徑學習,產品多元化、渠道多元化,除了更好地滿足客戶多層次需求之外,也有利於規模增長的穩定和可持續。

理財行業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第十二屆普益標準財富論壇」由普益標準主辦,浦銀理財聯合主辦,西南財經大學信託與理財研究所提供學術支持。西南財經大學信託與理財研究所所長、普益標準專業委員會主任翟立宏在歡迎致辭中談到,銀行理財高質量發展的本質就是遵循客觀經濟規律,充分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正向作用,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作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新供給和新業態,銀行理財一方面擔負著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服務居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使命,突出人民性。另一方面不斷踐行創新、綠色、普惠、養老、數字發展理念,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突出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特徵。

「在推進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理財公司作為重要市場機構投資者,需主動發揮好長期資金彙集、優化資源配置、穿越周期波動的功能性作用,在響應政策號召的基礎上,從多方面不斷拓寬展業空間,以增強自身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助力高質量發展。」翟立宏表示。

工銀理財副總裁李雪松圍繞「以銀行理財高質量發展服務金融強國建設」這一主題,表達了兩個方面的認識。第一個方面,從現階段形勢看,銀行理財高質量發展正處於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一是近期舉行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為銀行理財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二是居民對財富管理的巨大需求,為銀行理財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三是客戶長期投資理念的逐漸培育,為銀行理財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四是財富管理主力軍的市場定位,為銀行理財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招銀理財首席產品官鄭福湘「以『二次轉型』推進銀行理財高質量發展」主題演講表示,如果以資管新規後理財凈值化作為銀行理財的「一次轉型」,那麼當下銀行理財的高質量發展目標可以說是「二次轉型」,「二次轉型」需要思考三個問題,一是如何運用理財客群結構的演變更好地服務好廣大客戶,二是自身能力的持續提升,三是客戶體驗提升與渠道服務的升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042ddcd3b822c0f0747535218035b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