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點重重!百億私募華軟新動力踩雷背後多題待解

2023-11-15     數據雜誌

原標題:疑點重重!百億私募華軟新動力踩雷背後多題待解

疑點重重!百億私募華軟新動力踩雷背後多題待解

30億元私募跑路事件餘波未平,又一機構發布聲明。近日,北京商報記者關注到,一則「私募造假跑路,引發百億FOF私募華軟新動力踩雷」的消息被市場廣泛關注,除華軟新動力外,另有多家信託機構也被傳聞「踩雷」,其中就包括百瑞信託。11月15日,傳聞中提及的百瑞信託發布澄清公告表示,未與上述機構存在業務合作。僅前一日,華軟新動力也發布聲明稱,所投深圳匯盛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盛私募」)兌付困難,將採取法律手段。業內人士指出,華軟新動力的「踩雷」說明其風控及投後管理不足,同時也反映出匯盛私募的資質、合規存在問題。私募管理人需要注意在募投管退等各環節嚴加把控,切實保障投資人利益。

投資產品「所託非人」?

又一大型私募「踩雷」成為市場焦點。此前,有市場消息稱,華軟新動力產品投資至匯盛私募,匯盛私募則下投至瑜瑤投資,瑜瑤投資下投到其他私募產品,然而最底層管理人已將資產全部轉移,產品無法兌付。此外,百瑞信託、雲南信託等部分信託機構也被傳聞「踩雷」上述產品。

截至當前,已有2家機構相繼對上述情況進行澄清及聲明。11月15日,針對「杭州30億量化跑路」引發私募產品造假風波中涉及百瑞信託的傳言,百瑞信託發布澄清公告表示,公司從未與北京華軟新動力、匯盛私募、瑜瑤私募等機構開展過任何形式的業務合作。

而僅一天前,11月14日,「踩雷」的華軟新動力則在微信公眾號中聲明稱,公司管理的最終實際投資至匯盛私募的部分私募基金產品,因匯盛私募發生違約行為導致兌付困難。為維護投資人的合法權益,針對匯盛私募的重大違約行為,公司將持續向相關基金產品的投資人進行信息披露,並針對匯盛私募以及相關環節採取法律手段。公司目前持續經營,其餘在管基金產品均正常運作。

公開信息顯示,北京華軟新動力為FOF私募管理人,公司官網指出,目前該私募基金資產管理規模超過160億元,服務對象涵蓋銀行、券商、期貨、信託等金融機構,以及央企國企、上市公司、家族客戶等高凈值客戶。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11月15日,華軟新動力在官網還發布旗下滴海新動力進取多策略1號私募、華軟新動力遠航FOF1號私募、華軟新動力興瀛穩進1號FOF私募、滴海新動力穩健多策略1號私募、新動力套利7號私募以及滴海新動力穩健專享1號6隻產品基金經理變更公告。

事件相關各方疑點重重

作為事件中的另一主角,涉及重大違約的匯盛私募,成立於2016年,在管規模則在10億-20億元之間。天眼查信息顯示,2021年4月23日,因未按規定期限公示2020年年度報告,匯盛私募曾被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南山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直至同年5月13日,匯盛私募補報後才被移除。

不僅如此,該機構甚至「查無此人」。中基協公開信息顯示,匯盛私募註冊地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粵海街道高新區社區科技南八路2號豪威科技大廈1136,因註冊地與辦公地不在同一轄區已被中基協提示。而另據媒體報道,豪威科技大廈並無1136辦公室,也並未有匯盛私募。

所投機構問題頻出,作為基金管理人的華軟新動力在投前是否知情,投後又是否有所跟進?

就上述疑問,北京商報記者致電華軟新動力,對方表示不再接受採訪,以公告聲明內容為準。

在深圳中金華創基金董事長龔濤看來,合格的FOF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資前對投資標的的盡職調查是最基本的要求。華軟新動力的「踩雷」說明其基本的風控及投後管理不足,此外也反映出匯盛私募的資質、合規存在問題。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盧鼎亮表示,合規來看,華軟新動力不僅應當做好投資前的背景調查工作,對於可能產生的風險也應該保持持續的關注;同時也應當做好投中和投後管理的工作,在募投管退等各環節嚴加把控,從而切實保障投資人的利益。

另據中基協公開信息顯示,前述市場消息中提及的另一重要角色瑜瑤投資正處於「異常經營」狀態。過往情況看,瑜瑤投資也已有被處罰「前科」,2022年6月13日,瑜瑤投資曾因旗下產品存在總資產占凈資產的比例超過200%被浙江證監局出具警示函。就是否與匯盛私募存在業務合作、會否對涉事情況進行聲明,北京商報記者發文採訪瑜瑤投資,不過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私募應進一步加強風控管理

截至當前,涉事私募暫未公布對兌付困難情況的處理方案。經濟學家、新金融學家余豐慧指出,根據行業規定,華軟新動力在投資前的盡職調查工作可能存在疏漏,因此可能需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涉事匯盛私募因違約行為導致兌付困難,則需要承擔違約責任,還需積極採取措施解決兌付困難,以保障投資人的權益。

從法律角度看,盧鼎亮指出,案件中涉及到資產轉移、多層嵌套、資金監管漏洞等多方面問題,兌付困難的具體原因尚在調查,應當根據有關機關的調查結果為依據來做具體的責任認定。

不過,在龔濤看來,涉及多重嵌套的產品,投資者要進行追索維權非常困難,首先投資者只能對第一層產品的管理人進行維權,但最底層資產始終不能進行司法凍結。而索賠又需要嵌套的每一個層級提供證據支持,這也成為較難維權的原因。

事實上,監管已對私募多重嵌套予以關注。4月28日,中基協發布關於就《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引》)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就曾提及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得通過設置複雜架構、多層嵌套等方式規避監管要求。

盧鼎亮指出,設置複雜架構、多層嵌套等方式增加了投資組合的複雜性和隱蔽性,使得託管人、監管部門和投資者難以追蹤和了解資金流向,不符合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架構清晰透明的要求。若《指引》生效,私募基金管理人違反多層嵌套要求的,可以對其採取書面警示、要求限期改正、公開譴責、暫停辦理備案、限制相關業務活動、撤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等自律管理或者紀律處分措施。

「多重嵌套問題主要出現在投後管理上,因此私募管理人要加強自身風控管理,監管也需增加相關違規事項的犯罪成本」。龔濤總結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03b42b5ece5b13f58f009b015956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