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募資市場再傳捷報。
光速完成新一期人民幣基金首關,規模8億元人民幣。據悉,新一期人民幣基金將重點布局綠色科技新能源和硬科技賽道。同時,正式啟用光速2.0新品牌"光速光合"。
投中網獲悉,光速本期人民幣基金的募資進展十分順利,自2022年三季度正式推進,出於克制和精準的投資理念,光速首關規模控制在8億元,同時也會控制終關的體量。
以業績為主線,夯實投資抓手
光速本期人民幣基金的LP質地優良。據悉,光速本期人民幣基金主要LP包括長三角地區多家知名國資母基金和科創基金、國內頂級高校基金、上市公司龍頭企業、市場化母基金和資產管理公司、優質家族辦公室以及光速生態圈的創始人和企業家。
光速創始合伙人宓群向投中網表示,順利完成首關募資,體現了人民幣LP對光速團隊在硬科技和新能源科技行業認知的深厚積累和前瞻性布局的認可,對我們穿越投資周期能力的肯定。
據悉,光速在收穫期的在管基金的項目投資回報超過5倍。
經過11年穿越周期的投資耕耘,布局早期的光速已收穫超過30個退出項目,今年截至目前已實現2家硬科技企業IPO。
今年2月,光速5年前布局連投5輪的禾賽科技登陸美股上市,這家雷射雷達企業在光速的扶持和陪伴下,在全球範圍實現了雷射雷達市占率第一,光速作為最大機構股東,也收穫了豐厚回報。
4月7日,光速投資的南芯科技登陸科創板,首日漲幅近50%,市值超過250億元。光速長期看好南芯接下來的發展潛力,隨著國內電源管理晶片市場包括新能源應用的持續增長,南芯的規模效應將日趨突顯。據光速合伙人朱嘉透露,目前正在上市進程的光速投資企業至少還有5家,預計於今年和明年正式IPO。
光速從2016年開始設立首期人民幣基金,已積累了超過7年的雙幣基金管理經驗,隨著本期人民幣基金的順利募資,將繼續夯實光速在中國市場的投資抓手。
產業DNA,助力穿越周期
如果說光速是一家穿越周期的投資機構,並不為過。
事實上,早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光速就成功捕捉了兩個大平台獨角獸——拼多多、美團/大眾點評。其中,拼多多在成立三個月初期,與黃崢相識十年的宓群就已果斷入局,是最早投資拼多多的投資人之一。2007年,宓群投資大眾點評,當時公司還沒有任何收入。
然而,宓群很快洞察到了移動網際網路獲客成本不斷走高,未來投資趨勢恐將式微,於是宓群提早轉舵,駛向了如今大熱但那個年代尚屬冷門的硬科技和新能源。
光速於2013年開始投資硬科技,2017年開始布局綠色科技。而知行合一的證據是,光速2016年首期人民幣基金將75%的子彈都投向了那兩個賽道。
光速賽道轉向的"因",在很大程度源於宓群的個人經歷。
宓群畢業於復旦物理專業,期間跳級僅用三年完成學士學位,之後到普林斯頓攻讀電子工程碩士,研究三代半導體方向,畢業後在全球知名晶片公司英特爾總部工作七年,歷任研發、產品、市場等多個部門管理職務。之後進入網際網路巨頭Google作為谷歌中國第一任首席代表,同時負責亞洲地區產品和戰略投資。不僅具有15年風險投資經驗及19年高科技行業經驗,且擁有14項硬科技美國專利。
按照當下一級市場的人才審美,擁有世界頂級網際網路和硬科技公司雙重背景的宓群,正是最生逢其時也最具優勢的投資人。
宓群的理念是,不管任何時期,風險投資最重要的是科技創新,而科技創新也永遠是硬體和軟體創新交替進行的。用宓群的原話講," iPhone的誕生引發了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沒有英偉達在GPU晶片領域的創新,就不會有今天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突破。"
在宓群的帶隊下,光速開始了產業"深潛"。
光速今天成功戰績的"果",也得益於經歷賦予的"時光機"視角。早在十年前,宓群就曾在谷歌總部自動駕駛部門做過深入了解,察覺到了雷射雷達成本過高的痛點,日後決定布局雷射雷達。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當宓群把全世界的雷射雷達創業公司都看過一遍後,判斷禾賽最有可能做出優質的固態雷射雷達,認知的底氣讓他敢於重倉一窮二白的禾賽,並最終獲得豐厚回報。
在產業視角之下,光速的人才團隊也實現了超前適配。如今硬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投資主題當道,為了解決產業認知和資源短板,投資機構都在積極搶奪博士、產業投資復合人才甚至重金挖來純產業人才。而光速由於紮實的產業理念,在過去幾年已悄然形成了最優團隊配置。
光速人民幣基金的兩位主力合伙人朱嘉和蔡偉,均擁有紮實的產業經驗和投資背景。朱嘉擁有10年硬科技投資經驗和9年科技行業經驗,曾任飛利浦亞洲研究院科學家,全球先進半導體公司Atmel從事研發、市場和管理,之後加入祥峰投資。
蔡偉擁有14年硬科技和綠色科技投資經驗以及9年行業經驗,曾在中石化負責研發和企業管理,之後於VantagePoint Venture Partners、北極光創投、阿里CVC、雙湖資本負責硬科技和新能源的科技投資。
即便投資經理,典型畫像也是頂級院校博士,兼具全球頭部科技公司和投資機構的雙重背景。
投資機構的核心資產就是人才。光速的團隊配置,妥帖適配了當今的投資環境。宓群表示,硬科技、綠色科技新能源的產品技術門檻高,沒有專業背景、行業知識和產業人脈確實難投,尤其是早期的判斷。合伙人蔡偉也直言,在硬科技這類行業,小白總覺得到處是機會,行業老兵覺得全是坑,有類似背景才能跟創始人同頻共振,才有可能準確判斷,順利投進項目。
在宓群的理念里,一支基金的基因和團隊配置,是與投資結果最相關的要素——從創始人到合伙人再到投資經理,團隊要具備行業和專業的基因。跨界投資很難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相關基因,而只是學了皮毛。深諳這一點,光速在投資布局也有取捨——有基因的賽道積極布局,沒有基因的理性捨棄。
團隊作戰也是光速一直以來堅持的打法。宓群解釋道,綠色科技和硬科技覆蓋了非常廣泛的學科,底層知識是物理、化學,生物等,上一層是電子工程、半導體,光電等,團隊有不同但互補的理工科和行業背景,看問題的視角會不一樣,可以一起去挖掘機會,互相彌補認知上的不足,這樣在做判斷的時候也會更為準確。
持續發力新能源和硬科技
2021年,光速完成9.2億美元基金募資。
光速的投資團隊人數克制,精挑細選,同時給予充分的發揮空間,在宓群眼中,投資機會永遠比團隊更大。光速採用像組籃球隊的方式組投資團隊,不過度依靠個別實力選手,而是靠配合互補取勝。經過不斷的磨合錘鍊,宓群對當前的團隊狀態很滿意,儘管管理花些精力,但宓群仍將堅持一線,「投資不在一線會失去感覺」。
如今彈藥在手,光速將繼續加碼新能源和硬科技賽道。比較特別的是,光速將這兩個賽道一併評估和挖掘,不做硬性區分。朱嘉解釋道,光速採用產業鏈思維布局,從終端產品向上游挖掘一個鏈條上的多個核心價值點,因此經常發現行業融會貫通的情況,比如新能源向上看到最上游可能是半導體,就屬於硬科技。
光速已在綠色科技新能源和硬科技領域交出了不錯的投資成績,朱嘉透露,接下來布局重點是氫能源,光速看好氫能整個行業的發展,相信未來有潛能誕生出寧德時代體量的企業,包括制、儲、運和終端應用各個細分環節都有機會,目前,光速已在應用端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領域布局。另外,鋰電池新材料存在被低估的機會,光伏發光半導體、儲能電池、半導體、機器人等細分賽道也有投資機會。
科技投資時代,對投資精準度和容錯率的要求越來越高。蔡偉給了一組數據:科創板上市公司中,市值超過50億的公司只有一半。這意味著科技類項目體量小且分散,不再可能復刻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一筆成功投資能覆蓋幾十個失敗投資。這就要求好的投資人一方面能在比較早的時間點,發現大家還沒有發覺的機會,另一方面即使公司估值比較高,也能判斷公司增長潛力是否能帶來足夠的回報,敢於大膽出手。
蔡偉認為,科技投資的容錯率不應超過20%,這需要在篩選階段眼光更精準。蔡偉向投中網分析,大行業中增長迅速的細分賽道,和體量不大但有明顯競爭力和差異化的行業,兩者都有投資機會,關鍵要看團隊是否有核心技術競爭力,最終跑到細分前三名。兩類團隊容易得到光速的青睞,一是紮根行業多年的老兵,自帶認知和資源的行業專家;二是行業經歷雖短,比如只有三五年,但洞察到了改變行業的機會。
目前大熱的ChatGPT生成式AI浪潮,光速也早在去年年中開始在全球範圍篩選和布局。宓群認為,ChatGPT是不亞於網際網路的變革力量,人類生產力將實現巨大提升,會帶來新一波人工智慧的新突破。至於投資機會,宓群看好To B底層大模型引擎的機會,目前光速已經布局底層大模型和部分應用端,同時仍在期待顛覆式的應用產品形態。
接下來,光速將正式啟用2.0品牌光速光合。光合作用,是世界萬物的生命能量來源,這個新名字是宓群親自取的,契合了既要發展速度,更強調質量的大方向,也彰顯了光速以人為本的投資理念。「我們希望與創業者及社會產生『光合作用』,支持更多能夠創造正向價值的優秀企業。」宓群表示。
在宓群的理念中,風險投資就是利用專業能力和前瞻性的判斷,在大的機會來臨之前,找到那些可能還不起眼但最有可能成功的創始人,在他們困難時竭盡全力地提供幫助,協力團隊成長為行業龍頭企業,在他們對這個社會產生積極正向影響的同時,收穫遠不止於財務回報的成就。宓群希望,「光速光合能成為一支有溫度的基金,與創業者們向光而行,合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