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您下館子時最膈應什麼事?等位?服務員愛答不理?急性子的菜上的稍微慢一點,那可就坐不住了。這不昨兒和家裡老輩兒上外邊吃飯去,還被說了一頓,「你點的這是功夫菜,慢工出細活,要這麼耐不住性子,回家拿開水泡點米飯吃得了。」
功夫菜,顧名思義就是既考驗廚師功力,又要花時間的菜。西來順的馬連良鴨子、功德林的香油脆鱔、同春園的拆燴魚頭...
今兒個,想跟您聊聊京城老字號里那些精益求精的功夫菜。
西來順-馬連良鴨子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zisetongnian)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zisetongnian)
老北京都知道西來順的招牌菜是馬連良鴨子,但您知道它是怎麼來的麼?先讓我來給您講段故事吧:
有一天,馬連良演出後去當年褚祥掌灶的「又一村」吃飯。飯興正濃的時候,忽然聽得門外槍響。馬連良一打聽才知道,敢情北平警備司令王懷慶的小舅子,跟一個也有權勢的李姓處長爭一個雅間打起來了,放出話要砸館子。馬連良聽後沒含糊,撂下碗筷出面,把事給平了,保住了「又一村」。褚祥對馬連良十分感謝。到了西來順後,褚祥特意給馬連良做了道菜。這道菜用魯菜的香酥手法,配上淮揚菜風味湯料,烹製成香酥鴨,冠名「馬連良鴨子」。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Hsutoo)
您千萬可別小看了這道菜,在鴨子精細加工洗凈後,需經過腌漬、蒸、炸等幾道工序才能成菜。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leehacken)
步驟繁瑣到什麼程度?腌制時講究內膛、外皮搓抹,這感覺有點像是在給鴨子做按摩,里外都得給揉遍了,為的是讓鴨子更好的入味。
(截圖來自BTV《最北京》)
經過漫長的按摩,待鴨子入味後,蒸上3到4小時,直到蒸透為止,出蒸鍋後再用溫油炸到皮酥,起鍋上桌時,整隻鴨子赤黃油亮,皮酥肉爛,香味透骨。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iGarylin)
功德林-香油脆鱔
功德林,素食界裡一塊響噹噹的金字招牌。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dadazi)
想要把素做成葷,不花點時間和功夫,自然是不成的。這裡道道都是功夫菜,要不是篇幅有限,還真想給您全都介紹一遍。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寧吃仙桃一口)
經過我左思右想,要不今兒咱聊聊那外焦里嫩、香油味濃的香油脆鱔吧。這道菜不僅形態酷似鱔魚,在口感上也同樣難分辨真假。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少年游CC)
別看如此逼真, 原材料卻是並不起眼的香菇。各位看官請注意,功德林的師傅在為香菇變身時,使用的是剪子,而不是刀,這麼做為的是剪出自然捲曲的形狀。從裡向外,剪成一條條長絲,彎彎曲曲的香菇,活像一條條「開膛破肚」後的鱔魚。
把剪好的香菇絲,放入油鍋中炸制,再進行調味、勾芡,出鍋後的香菇絲簡直和鱔魚斷傻傻分不清楚。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Tuan800_0861615019)
同春園-拆燴魚頭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八月桂花0302)
同春園,北京有名的江蘇風味菜館,除了松鼠鱖魚、響油鱔糊以外,還有這麼一道菜,也是相當考究!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82KG)
拆燴魚頭,淮揚菜「三頭」之一。製作時,先將鰱魚頭一劈兩半,掏去兩鰓後洗凈,再用蔥姜料酒腌制,上鍋蒸15分鐘,然後就進入了最關鍵的一步—拆魚頭,拆時先把手用水沾濕,一點點地把魚骨頭挑出來,這時手法一定要輕,不能把魚肉給拆爛了。每個幾年功力,還真來不這活兒。
(截圖來自BTV《最北京》)
之後再將蝦仁、火腿、冬筍、香菇下鍋炒熟,放入薑末等倒入高湯,配以料酒、鹽、雞粉、胡椒粉、雞汁調味,魚頭配料慢燉20分鐘,這樣一道肉質肥嫩,味鮮香濃的拆燴魚頭就出鍋了。
老西安飯莊-焦溜肉片
老西安飯莊,在北京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尤其他家門口的炸羊肉串,任誰看了不垂涎三尺。好吧,有點暴露吃貨本性了,咱接著聊功夫菜的。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summer0119)
焦溜肉片,這道在清真館子的菜單上都會出現的菜,聽名字,覺得沒什麼難度,但做起來可是相當費勁!要不然現在很多館子掛著它的名字,嫌麻煩,早就不做了...
(截圖來自BTV《最北京》)
這道菜不僅製作時間長,在油溫的掌握上也非常講究。食材,更不是隨便一塊瘦肉就能挑大樑的。
(截圖來自BTV《最北京》)
肉,必須選用質地緊實的牛板肉,切好的肉片,還需要用清水泡製三天三夜,期間還要按時換水。
(截圖來自BTV《最北京》)
(截圖來自BTV《最北京》)
待把肉泡白泡凈後,下入油鍋,反覆炸制,為的是外酥里嫩,炸制時,每一遍的油溫和火候也都有所不同,其中最後一遍炸制最為重要,油溫也最高。肉下鍋後,需迅速撈出,超時一點,前面的步驟就都白費了...
(截圖來自BTV《最北京》)
出鍋後的肉片焦香酥脆,上色掛糊,這樣一道耗時超久的菜就可以上桌了。
同和居-三不沾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食尚用心)
民國初年,掌柜牟文卿請御膳房的袁祥福幫廚,袁祥福憑三不沾(不粘盤、不粘匙、不粘牙)等宮廷名菜使同和居有了名氣。1939年廣和居停業,其大部分廚師來到同和居,使同和居生意火紅,名氣越來越大。並成為舊京城著名「八大居」飯館之首。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妮可珍凡)
三不沾,講究的是一不粘盤、二不粘匙、三不粘牙。吃起來細膩,入口即化。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毅光年之外)
原料雖是最普通的水、雞蛋黃、白糖、綠豆粉。但做起來可是相當有技術含量。將原料按一定比例放入容器,攪拌後置入加油熱炒鍋中炒制,這時緊記八個大字:「手不離鍋,勺不離火」邊炒、邊攪、邊放入油,經過三至四百次攪拌之後,至蛋黃、水、糖、綠豆粉融為一體,就可以出鍋了。
這份擺在您面前色澤金黃,形如蒲月,味香撲鼻的三不沾,是不是相當耗費精力呢?胳膊沒勁,可真幹不了這活兒,您別說三、四百下了,三十下,就累得小早想請病假了...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ttilily)
全聚德-火燎鴨心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豬和寶寶)
據現已76歲的全聚德老廚師王春隆先生回憶,鴨子身上的內臟零碎兒,用鹽水煮一煮,賣給窮苦人家。有一天,王春隆在煮鴨心時,一塊鴨心掉了出來,正好掉在爐台火眼旁,被火燻烤後,香味撲鼻而來,王春隆把鴨心鉤出來,掰開一看,鴨心已經烤熟了。他好奇地嘗了一下,味道不錯,再沾點鹽一吃,堪稱妙品。後來,上級要求創新菜品,王春隆想起了以前鴨心的那個吃法,把鴨心改刀,用鹽、料酒等作料煨好,把油燒熱,一烹火光沖天,起名就叫「火燎鴨心」。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想吃小森林裡的糖漬栗子)
就這麼一道在意外里誕生的菜,成為了全聚德的招牌之一。但只是腌制,澆油還是萬萬不夠的。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大尊愛吃肉)
全聚德的一直在不斷改進。先將鴨心切去心頭兒,順切一刀破開,不能切斷,鋪平成扇面形,在鴨心裏面剞上一字花刀。
腌制時,用茅台酒替代料酒,再加上不同的佐料;配上細蔥絲和洗凈的香菜段,用香油、精鹽、味精調拌均勻後煸鍋上火。鍋內注入鴨爐油,燒至接近沸點冒青煙時,迅速下入鴨心。此時只見火苗沖天,烈火熊熊,需迅速推拌幾下,讓鴨心受熱均勻,熟透撈出,濾凈油盛在盤中。
盤中紅褐色的傘狀鴨心,在嫩綠的香菜段和潔白的細蔥絲的映襯下格外好看,吃起來焦香透嫩,酒香濃郁。
今兒個,跟您聊的這些功夫菜,有沒有喚醒您的食慾呢?如今,還能堅持初心的老字號越來越少了,記憶里的味道,不知道還能延續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