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眼中是有出息的
在農村的父母辛辛苦苦的把你養大。即使經濟不好也要供你上大學。為的就是讓你不和他們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土地打一輩子交道。你能考上大學成為了一名老師。在父母眼中你走出了莊稼地就是有出息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有出息沒出息。其實更側重於有錢沒錢。其實不管是有出息還是沒出息。那都是別人的眼光。做好自己。
你那邊認為的出息是什麼概念
是掙大錢當大老闆才叫出息,還是當官出名叫出息。
如果你認同那樣的觀點,那比起來,當個老師確實是沒什麼出息。如果你並不認同,又何必再意是否出息呢?
只要是實現個人價值的職業,都是對人生最好的詮釋。只要對社會創造了價值,就是出息。更何況還是教書育人的職業。別想太多,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就好。
對得起自己的人生,就是有出息!
個人認為,無論是從事什麼職業,只要足夠熱愛,在自己的崗位作出最大努力,對得起自己的人生,就是有出息!我非常不認同用收入來衡量評判一個人是不是有出息,這樣是對價值觀的扭曲,那些一線城市的土著們,一拆遷,就得到一大筆金錢,還有幾套房子,一躍成為身價千萬的土豪房東,他們很多都是不學無術的人,難道他們算是有出息了嗎?
小編總結
首先,他是一名大學生,畢業後做了老師,如果他是師範畢業,這就是有出息,他就是想要當老師。老師,穩定職業,工資也可以,很多人都羨慕的工作!
其次,農村家庭、貧困的、男的大學生:我也是農村人,不存在歧視。以上這三點都與一個字緊密聯繫,那就是「錢」,農村人沒錢,貧困戶沒錢,男孩子結婚娶媳婦、生孩子、贍養父母都需要錢,壓力山大,此時如何定義有出息?沒出息?如果能力在下,就是有出息,做了老師有了穩定收入,日子就會越來越好,這就是有出息!如果能力在上,也不能說明沒出息,畢竟天時地利人和,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
最後
大學生如果想加入有外國人、留學生的社群(英語角)練口語,搜索公眾號「豎起耳朵聽」即可加入,英語角里會美音、倫敦腔、印度腔的小夥伴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