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一種極具意義的飯食,吃了這頓飯你才算真正魚躍龍門!

2023-05-18     史密記

原標題:唐朝一種極具意義的飯食,吃了這頓飯你才算真正魚躍龍門!

燒尾宴是唐代長安曾經盛行過的一種特殊宴會。所謂「燒尾宴」,是指士人新官上任或官員升遷,招待前來恭賀的親朋同僚的宴會。五代時陶谷的《清異錄》一書,記載了唐代最著名的一次燒尾宴。

關於「燒尾」的含義,說法不一,一說是人之地位驟然變化,如同猛虎變人一般,尾巴尚在,故需將其燒掉;新羊初入羊群,會因受羊群干犯而不得安寧,只有火燒新羊之尾,它才會安定下來,人從平民進到士大夫階層,如同新羊出入羊群一樣,一時難以適應新環境,故需為之「燒尾」;三說是鯉魚躍龍門,必有天火把尾巴燒掉才能變成龍。次三說都有升遷更新之意,故次宴取名「燒尾宴」。

「燒尾」還有一種意思,即特指朝官榮升,宴請皇帝以謝上恩。唐自中宗朝,大臣初拜官,例獻食於天下,名曰「燒尾」。『燒尾』,取其「神龍燒尾,直上青雲之欹意」。該含義出自「魚躍龍門」的傳說。龍門位於今山西省韓城縣與山西省河津縣之間形似門闕,相傳為夏禹治水時開鑿。燒尾宴每年春季,黃河鯉魚溯水而上,欲游過龍門,然而龍門水急,魚屢屢被衝擊下去。當鯉魚經多次逆游仍不能過龍門時,將游進改為跳躍,迎驚濤,劈駭浪,一躍上龍門。此時,鯉魚必遭雷電襲擊,尾巴被燒掉,從而,變為真龍。可見,「燒尾」之含義頗深。

由上述可見,唐代的「燒尾宴」有兩種

:一種是慶賀登第或榮升,另一種朝官晉升時設宴敬獻皇帝。這兩種宴會均與地位由低及高的突變有關,體現了追名逐利的意識,該宴設於室內,故重食重功利而輕遊樂。

歷史記載:公元709年,韋巨源升任尚書左僕射,依例向唐中宗進宴。這次宴會共上了58道菜:有冷盤,如吳興連帶鮓(生魚片涼菜);有熱炒,如逡巡醬(魚片、羊肉快炒);有燒烤,如金鈴炙、光明蝦炙;此外,湯羹、甜品、面點也一應俱全。其中有些菜品的名稱頗為引人遐思。如貴妃紅,是精製的加味紅酥點心;甜雪,即用蜜糖煎太例面;白龍,即鱖魚絲;雪嬰兒,是青蛙肉裹豆粉下火鍋;御黃王母飯是肉、雞蛋等做的蓋澆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de1f2a62e442cc8b982bd2fe2585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