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看極值,長期看均值

2023-04-10     精讀君

原標題:短期看極值,長期看均值

圖源Veer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這三句刻畫情境不同,卻體現出一個共同規律:均值回歸

意思是:股票價格、房產價格等社會現象、自然現象(氣溫、降水等),無論高於或者低於價值中樞(或者均值),都會以很高機率向價值中樞回歸趨勢。

例如,股票不會永遠上漲或下跌,漲得太多會跌回去,跌得太多會漲回去。

例如,個子高父母容易生相對矮孩子,個子矮父母容易生個子相對高孩子。

例如,創業不易,守業更難,一時興盛並不能永遠興盛,成熟之後是衰亡。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均值回歸現象如此普遍,以至於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說,發現回歸平均值現象意義,不亞於發現萬有引力,這種規律「像我們呼吸的空氣一樣稀鬆平常」。

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在很多情境中,均值出現機率最大,極值(無論正向還是負向)出現機率較小。

這提醒我們:短期看極值,長期看均值。如果把時間換成空間維度,也可以說是:小樣本看極值,大樣本看均值

意思是,在小時空中,極值影響很大;但在大時空中,均值才是根本。

例如,一個人意外中了大獎,一開始很開心,時間長了,幸福感又回到與中獎之前差不多水平。

相反,一個人突然遭遇變故,一開始很痛苦,時間長了,幸福感又回到與變故之前差不多水平。

如果理解均值回歸,我們就可以更好應對這些變化;得意淡然,失意坦然,喜而不狂,憂而不傷。

不過,準確運用均值回歸規律富有挑戰。來看一個案例。

1913年夏天,蒙地卡羅發生一件神奇事情。當地一家賭場輪盤賭桌上,連續開出20次黑色。

許多賭徒在聽聞如此罕見情況後,紛紛湧入賭場,在紅色上下重注。如果當時你在場,你會選擇賭黑色還是紅色?

如果你粗淺理解均值回歸,認為世間存在著某種平衡,上次開黑色,這次一般不會開黑色;上次開獎號碼,這次不會重複出現,你可能會選擇賭紅色。

事實是,你要大失所望,1913年這個特殊賭桌,之後仍是開黑色,直到第28次才開出紅色。但在那時,賭場裡面早就哀鴻遍野。

原因在於,均值回歸是統計規律,只有長期和大樣本才能看均值。

例如,均勻硬幣扔上成千上萬次,正面或者背面朝上機率接近50%,體現出均值回歸;但每一次扔,是正面或者背面朝上,屬於隨機事件,無法預測。

如果是短期或者小樣本,即便是連開27次黑色這種極小機率極值事件,也可能發生。

這提醒我們,判斷回歸周期富有挑戰。以股票投資為例,有些人認為股市熊了這麼久,該牛了吧,於是進場;不料,仍然繼續熊很久,套牢。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知道漲久必跌,跌久必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已,具體周期我們仍然不知道。相對而言,如果能積累較多牛熊周期數據,準確判斷機率會高一些。

準確理解均值回歸,我們更有條件優質決策。

例如,雖然每個人身上都會出現均值回歸現象,但人與人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差異就在於:基準均值不同。

一個終身學習者,每天學多學少有差異,但每天都會學一點,進步一點。

一個非終身學習者,有時候打雞血一天學好幾個小時,常態的是幾個月沒學習,平均下來,也許一周還沒學一點。

兩者之間,基準均值差異,包括思維習慣在內的習慣差異,隨著時間累積,最後會出現顯著能力差距。

屆時,有些人最努力、狀態最好時的表現,只是高手狀態不好時發揮的水平。雖然一開始,大家出發點相距並不遠。

一個自我要求的人,一方面會精益求精,不斷達到新極值;另一方面,會沉下心來,把資源放在提高基準均值上,這是能力提升基本盤。

精讀君觀察一個人,除了觀察正負方向極值外,往往會留意一個人基準均值。

平庸人才,也偶有神來之筆,甚至可以比肩大師傑作;但大多時候,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還是常態基本均值上的差異。

日拱一卒,自己深知,無人知曉,複利顯著。

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極端得與失,往往是大家談資;而真正重要的,是那些不會成為談資、看似平淡的基本常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d4b32cff216d4ab0d7ec57f1fd00e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