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建議:永遠別賺太辛苦的錢
身體上的勤勞,
永遠無法彌補思考上的懶惰。
作者:洞見Leyla
你是不是也是這樣,曾經對生活懷揣過最樸素的夢想:
你希望通過自己的奮鬥,改變命運;
你希望通過汗水,讓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
你希望用辛苦的勞動,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你希望通過自己的奮鬥,改變命運;
你希望通過汗水,讓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
你希望用辛苦的勞動,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於是你每天勤勤懇懇加班,兢兢業業工作,忙得像個陀螺一樣停不下來。
可是你發現,不管自己怎麼拼盡全力,得到的結果都是不如人意:
每個月的工資只夠還信用卡;
全家人擠在一個逼仄的小房子裡,根本不敢打聽房價;
天氣再冷,也只能騎著電動車去接送孩子,連擋風被都不捨得買貴的。
每個月的工資只夠還信用卡;
全家人擠在一個逼仄的小房子裡,根本不敢打聽房價;
天氣再冷,也只能騎著電動車去接送孩子,連擋風被都不捨得買貴的。
你以為只要埋頭苦幹,就總有一天能過上好日子。
但現實往往是你越辛苦反而越窮,越窮就越辛苦。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作家粥左羅在《學會成長》里說:人,永遠不要賺太辛苦的錢。
因為一旦習慣了賺辛苦錢,工作就會占據你所有的時間,讓你無法停下來思考。
久而久之,你奉獻了全部的青春,命運卻始終在原地打轉。
1
電視劇《天道》里,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王廟村的村民們勤勞肯干,但是祖祖輩輩卻擺脫不了貧窮的命運。
有些農戶,甚至連一年4塊錢的電費都交不起。
高人丁元英來到這裡後,立馬察覺了原因。
他發現,王廟村的村民們雖然勤勞,但是他們只知道埋頭種地。
年景好的時候還能勉強餬口,碰上收成不好,大傢伙只能忍飢挨餓。
有些人受不了這樣的日子,會去城裡打工,在日頭底下搬磚、拉貨。
可就算再怎麼努力,他們也只能混口飯吃,永遠達不到富裕的水平。
丁元英感嘆說:村民們的窮,不是因為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而是生存觀念出了問題。
一個人如果習慣了賺辛苦錢,那麼繁忙的低價值工作就會占據他大部分的時間。
他就會在這樣的生活中,忙到無暇分身,最終陷入貧窮的循環。
以前我上班的單位,有個同事外號叫「老黃牛」。
為什麼大家叫他老黃牛呢?
因為他工作特別辛苦也特別勤快,什麼髒活累活都搶著干。
但奇怪的是,幾年過去了,很多人都升職加薪,只有他的薪水一成不變。
數年辛苦工作,只不過是換來了一個比以前更差的身體。
終於有一天,他忍不住向老闆抱怨:
「我一直以為,只要自己努力工作,就能得到相應的待遇。
但是為什麼我累死累活,拿的還是公司最低的薪資?」
老闆聽完,意味深長地回答他說:「努力,是個人都會。問題是你的努力沒有價值。
你天天就幹些填表、搬東西的活,隨便找個人都可以做,就算你每天加班到十二點,你也拿不了高薪。」
寥寥數語,扎心又不乏真實。
這個社會,真正的財富一定不是靠盲目拚命賺來的。
如果你一味地去賺辛苦錢,你會發現自己所賺的錢僅僅夠溫飽,並不能帶來境遇的改變。
並且,由於你一直在耗費體力連軸轉,你的身心會愈發疲累。
你根本沒時間停下來思考,也沒有心情停下來享受生活。
你會漸漸喪失對未來的希望,最終變成一具麻木的行屍走肉。
2
心理學教授卡尼曼說:「重複且長時間的無盡忙碌,只要條件具備,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
難的是思考,沒有深入的思考,勤奮就沒有意義。」
一個普通人想要過得更好,就不能每天拿著死工資做著重複的事情。
因為這樣的工作只是混日子,日復一日得不到一點提升和成長。
所以以下3種辛苦錢,我勸你不要掙。
1. 透支身體換來的錢。
紀錄片《人間世》里,30歲的戴向群正當盛年,原本有著大好的未來。
為了每個月多掙一兩千塊錢,他選擇在粉塵飛揚的環境里做一名磨砂工。
可是這份錢賺了不到10年,他的肺里就布滿了鎢合金,只能躺在床上,靠呼吸機維持生命。
很多人就是這樣:
年輕的時候,用命去換錢;但到了後期,卻要用更多的錢去換命。
殊不知,這種靠健康換取金錢的方式,其實是最大的短視。
羅伯特·歐文說過:「人類的幸福只有在身體健康和精神安寧的基礎上,才能建立起來。」
沒有健康,就算是日進斗金,也會瞬間化為泡影。
有了健康,賺錢才有意義。
2. 犧牲時間換來的錢。
博主@李明翰曾經採訪過一個搬運公司的雜工。
他每天穿梭於城市的大街小巷,奔波往返於高樓大廈之間,時間長達12個小時。
這份高強度的工作,的確為他帶來了幾千塊錢的收入。
但同時也讓他滿足於現狀,禁錮在底層的困境中無法自拔。
靠犧牲時間換來的辛苦錢,會在不自覺中會讓人上癮。
因為你會發現,自己每做一單就有一單的進帳,每干一天就有一天的收入。
你以為自己的收入是在不斷增加的,但是你忽略了:這種靠時間換來的錢,上限是很低的。
你或許可以通過販賣時間換取溫飽,但是永遠不能通過販賣時間實現逆襲。
3. 麻痹精神換來的錢。
美國一位學者,為了研究貧窮的真相,曾經潛到工廠流水線,像女工一樣工作。
最後她得出的結論是:「對這些人來說,生活狀態已經陷入了死胡同,無論如何努力,都只能在死胡同里打轉。」
因為她發現,這些工人日復一日做著機械的工作,精神早已變得麻痹。
她們每天看似乾了很多事,但其實能力很早就開始停滯。
並且,長時間無意義的勞作,會不斷消磨她們對生活的希冀,讓命運陷入死局。
人一旦習慣了窮忙的生活,就很難從中剝離出來,重新燃起鬥志,去提高自己的價值。
於是當周圍人都在騰飛的時候,陷入「忙碌怪圈」的人,註定無法翻身。
3
再講一個故事。
有位年輕人,高考落榜之後只能靠出賣勞力來維持生活。
一開始,他做過搬運工,也做過印刷工;當過保安,也擺過地攤。
但是當他嘗試過各種辛苦的工作之後,他慢慢發現了一個事實:
自己再怎麼累死累活,也賺不到什麼錢。
並且,他只要稍有不注意,就會迎來老闆劈頭蓋臉的一頓痛罵。
在一次印刷工作中,他因為太疲憊了,不小心打了個盹,左手瞬間就被卷進了兩個滾筒中間。
一瞬間,中指以及食指的指甲被硬生生拔掉,鮮血如泉水般噴湧出來。
在醫生的搶救之下,年輕人僥倖存活了下來。
可這次的經歷,卻讓他開始思考一個問題:賺這樣的辛苦錢,真的有意義嗎?
於是,他果斷選擇改變現狀,拿著所有的積蓄參加了成人高考。
為了通過考試,他無論多忙多累,都會準時出現在課堂里。
他還自學了剪輯和配音,經常在各大電視台里穿梭,做各種打雜的活計。
就這樣堅持了兩年之後,年輕人順利拿到了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專科的文憑。
又因為有了剪輯、配音的技能,他很快進入江蘇衛視,成為一名攝影師助理。
後來,他又從助理做到了資深記者,又從資深記者做到了主持人。
最終在2010年,他抓住《非誠勿擾》這檔節目,成功躋身主持界的金字塔尖。
這位年輕人,就是孟非。
聽過一句話:真正影響你發展的,不是乾了多少辛苦的工作,而是你的思想有沒有發生突破。
努力不值錢,努力用對了地方才值錢。
那麼怎樣賺錢,才是正確的方式呢?
1. 改變固有思維。
1853年,無數人奔赴舊金山淘金。
一個猶太人得知了這一消息,並沒有盲目加入淘金大軍。
相反,他了解到,淘金者工作辛苦,所以衣服經常在勞作中被磨破。
於是他把一批滯銷的帆布做成褲子,然後拿到淘金工地上推銷,結果大受淘金者們的歡迎。
這就是牛仔褲品牌李維斯的發家故事。
對於那些加入淘金大軍的人來說,淘到金子是偶然,淘不到金子才是必然。
而李維斯的另闢蹊徑,讓他的成功成為一種理所當然。
人的改變首先要從思維開始改變,思維變了你的收入結構才會發生改變。
不斷改變思維,才能在財富的競爭中獲得先機。
2. 打磨專業技能。
月嫂,是近年來非常吃香的一個行業。
可大多數普通月嫂也不過拿著萬把塊錢的薪資。
作家武小五卻有個朋友,在別人累死累活的時候,考取了中級育嬰師證、專業金牌月嫂證和營養師證。
優秀的專業技能,不僅讓她成為行業里的香餑餑,甚至工資都是別人的好幾倍。
俞敏洪曾說:「很多人一輩子有兩個追求,一個是有錢,一個是值錢;有錢的人不一定值錢,但值錢的人一定會有錢。」
隨著社會的發展,行業分工越來越細緻。
那種技術含量低、門檻低的工作,誰都能做,價值自然不高。
可如果你把專業做到了極致,無論何時都不愁沒有立足之地。
3. 提高不可取代性。
前兩天,我去吃火鍋,偌大的餐廳里只有一名收銀員和後廚的幾名廚師。
其餘的工作,全部由5台機器人承包了。
這就意味著,未來社會,將不再是人和人的競爭了,而是人和機器的競爭了。
大部分重複、刻板、辛苦的工作,都會逐漸被機器所取代。
但是李開復也說過:
「AI雖然強大,但是依然有無法克服的短板和弱點。它的創造力哪怕到2042年也無法與人類相比。」
所以,保持思想的敏銳和活躍,不斷提高自身創造力。
這樣不論時代如何變化,你都能在殘酷的社會中,穩穩占據一席之地。
有一個放羊人,每天在烈日下辛苦放羊,收入很是微薄。
有位老者路過,問他如此辛苦放羊,目的是什麼?
放羊人說:「娶媳婦。」
老者又問:「那麼,娶媳婦是為了什麼目的呢?」
放羊人答:「生娃。」
老者繼續問:「生娃的目的是什麼呢?」
放羊人說:「還是放羊。」
你看,這就是放羊人的循環人生。
一個人一旦習慣了賺辛苦的錢,那麼子孫後代,都會受其影響,在貧窮的困境中沉淪下去。
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從未思考自己賺錢的方式是否合理。
猶太人奉為圭臬的《塔木德》中,很重視人的勤勞,但同時書中也有一句話:
「僅僅知道不停地幹活是不夠的。」
身體上的勤勞,永遠無法彌補思考上的懶惰。
唯有從辛苦的勞作中跳脫出來,用智慧的頭腦去賺錢,你的人生才能真正實現巨變。
點個贊吧,和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