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數國人體重超標 | 九成胖人有合併疾病

2023-09-07     保健時報

原標題:近半數國人體重超標 | 九成胖人有合併疾病

很多愛美人士,對體重極為苛刻,不允許有絲毫的上漲。但還有一些人對體重持放任態度,這樣危害很大。近日,來自美年健康體檢中心157萬餘國人的研究顯示,國人有超出三成超重、超一成肥胖。其中正常體重人群中58.3%無併發症,超重人群中29.3%無併發症,肥胖人群中10.9%的人無併發症,肥胖人群常見併發症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血症、血脂異常、脂肪肝等。

01

超重或肥胖人群併發症患病率較高

這項研究分析了全國243個城市中519個美年健康體檢中心157萬多名成年體檢者的數據。根據中國人群體重指數標準定義,體重指數18.5~24為正常,24~28為超重,28以上(含28)為肥胖。研究顯示,根據中國人群體重指數的分類標準,這一人群中34.8%的人超重,14.1%肥胖。

其中,男性超重與肥胖的檢出率均高於女性。就超重檢出率而言,男性在50~54歲最高,女性在65~69歲最高;就肥胖檢出率方面,男性在35~39歲最高,女性在70~74歲最高。就地區而言,北方人超重、肥胖比例高於南方人。

研究還發現,整體人群中40.3%無併發症,其中正常體重人群中58.3%無併發症,超重人群中29.3%無併發症,肥胖人群中10.9%的人無併發症。

此外,整體人群中29.6%有一種合併症,17.7%的人有兩種合併症,9.1%的人有3種合併症,余者有4~8種併發症,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血症、血脂異常、脂肪肝、慢性腎病、膽石症和(或)頸動脈斑塊。

與正常體重人群相比,超重或肥胖人群併發症患病率明顯較高,合併一種併發症的比例分別為28.3%、32.8%和25.8%,合併兩種併發症的比例分別為9.7%、23.0%、30.6%,合併3種併發症的比例分別為3.0%、11.5%和22.8%。

02

脂肪肝、糖尿病、血脂異常易找上胖人

上述研究還發現,超重或肥胖人群中最常見的是脂肪肝、糖尿病前期、血脂異常與高血壓,而且體重指數越大,併發症越多。體重指數正常的人群中,最常見的併發症為糖尿病前期、血脂異常、頸動脈斑塊和脂肪肝。

大量研究顯示,肥胖和超重對健康有很大的危害。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雜誌》上的一項系統綜述分析表明,全身性和中心性肥胖均增加心衰風險。體重指數每增加5,心衰風險增加42%;腰圍每增加10厘米,心衰風險增加28%;腰臀比每增加0.1,心衰風險增加33%。

研究者分析,內臟脂肪、心包脂肪和血管組織分泌促炎細胞因子,導致微血管內皮功能障礙和血管順應性降低,心內壓力升高,導致進一步肥大、偏心重塑,加劇了心功能惡化。

世界衛生組織將「肥胖症」認定為一種疾病。肥胖症與全身多種疾病相關,並形成相互影響的惡性循環。肥胖可導致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的疾病,甚至導致排尿功能障礙。由於體重過大,也加速了負重關節的磨損,導致各種關節疾病。

03

多動、睡足、吃好能有效控制體重

控制體重,要科學。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等學術組織發布的體重管理共識建議,男性腰圍超過90厘米,女性腰圍超過85厘米為中心型肥胖。人體成分檢測結果提示內臟脂肪面積>100平方厘米為內臟型肥胖。

共識認為,體重管理包括調整飲食、運動和心理行為,應重塑生活方式,以達到改善健康狀況的目的。建議將體重減少5%~15%作為管理目標;少坐多動,作息規律,少吃高糖、高脂肪、高鹽食物,少下館子,不暴飲暴食,多飲水,慢飲食,飲足水,尋求家裡人和社交圈支持,必要時接受專業指導;控制每日總能量的攝入;有氧+阻抗運動,建議在專業醫師或運動教練指導下制訂合理的運動計劃;增加自信心,緩解壓力與抑鬱,避免焦慮情緒,提高減重效果和生活質量。此外,如果需要還可以合理利用藥物或手術等進行治療。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記者||燕聲

編輯 || 顏紅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b6c354a15c7e912805e2cf5cc514b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