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深度學習真正發生的4個要點

2022-08-14     守望新教育

原標題:讓深度學習真正發生的4個要點

【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讓深度學習真正發生的4個要點

作者|常生龍

無論是發端於美國的深度學習運動,還是我國在基礎教育對深度學習的探索與實踐,無不在提醒我們,強調知識的主動建構,重視知識的遷移運用,立足於真實問題的解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當今教育改革的熱點和方向。而深度學習為將這些要求落到實處提供了可以借鑑的實踐路徑。

在踐行深度學習的過程中,把握學習方法最為關鍵。這一學習方法至少包括以下四個要點。

01

讓學習發生在最近發展區內

兒童遊戲蹺蹺板大家都很熟悉,但你是否注意到這個遊戲背後的槓桿原理的學習有什麼特點呢?在幼兒園階段,學生主要通過壓蹺蹺板來獲得對槓桿的直接體驗;到了小學,則要嘗試用畫圖和簡單的算術理解槓桿;到了初中,可以通過實驗和簡單公式來實證和運用槓桿原理;到了高中,需要學習力矩的概念,運用代數方程證明槓桿原理,並通過師生討論、分析材料等,用槓桿原理來解決實際問題;到了大學,則要通過微分方程來論證槓桿原理。

這裡面有兩個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

第一,為什麼在不同學段都要研究槓桿原理?這是因為,轉動是自然界的一種基本運動形式。槓桿繞某一固定點的轉動,就是人們對這一運動模型的抽象和概念化。學好這一知識是正確認識世界、認識自然的基礎。

第二,為什麼對這一知識點的學習不一次性完成,而要分散在所有學段進行呢?這就與最近發展區理論相關了。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始終會遇到轉動這樣的問題,有學習相關知識的內在需求,但由於學生受不同學段的認識水平、思維水平的限制,他們不能掌握那些超出他們能力範圍之外的知識,所以需要分步實施教學。每個階段解決一些問題,讓他們的認識提升一步,直到他們能自主地處理與之相關的各類問題。

要讓學習發生在最近發展區內,核心是教師要研究學生。教師要知道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態如何,已經有了哪些與將要學習的知識相關的前概念;了解這些前概念中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違反科學規律的;了解學生對哪些問題已經有能力獨立解決,不需要教師再指導;了解學生可以達到的最大潛能在哪裡;等等。在此基礎上,確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是不一樣的,教師還需要有共性的分析和個性的把握。過去,做這樣的事情太複雜,對教師的要求也太高,現在有了人工智慧的智能助手和自適應學習系統,可以幫助教師快速做出分析判斷。當然,教師自己設計課前前測工具的質量也是至關重要的。

經典共讀|如何解放大腦,學到極致?——《深度學習》:徹底解決你的知識焦慮

課堂深度學習的五個基本特徵,促進課堂「深度學習」的五個階段——深度學習視域下的課堂教學過程研究

02

明晰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

有一個孩子每次做數學測試的時候,填空題、選擇題都能得滿分,但應用題總會被扣掉幾分。數學老師對班主任說:「這個孩子學習有點兒粗心。」班主任對家長說:「您的孩子在學習上有點兒粗心,您要多提醒一下。」家長責怪孩子說:「你怎麼總是這麼粗心呢?」孩子委屈地說:「我考試的時候全神貫注,怎麼可能會粗心呢?」你看,鬧了一圈,除了把各方的心態都搞壞了之外,什麼事情也沒有解決。

這個學生做應用題為什麼經常被扣分呢?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出在數學老師身上。在數學課上,老師可能給學生講授過解決某類應用題的基本思路,但他以為講過了學生應該就會了,沒有注意要求學生反覆訓練,讓學生形成基本的思考習慣。由於教學任務緊張,在後續的教學中,老師經常會口頭講解類似的應用問題,但板書的時候這些解題的程序是不完整的,經常是跳躍的、凌亂的。而學生學習中的記憶,以視覺信息為主,老師板書在黑板上的那些內容他們記得最牢。結果,他們的思維也跟著老師跳躍了起來。

從長遠的教學效益看,解決問題的思路要比最後的結果重要得多。遇到一個問題,如果思維的大方向是對的,即便在過程中出現一點兒偏差,也無關大局,不會影響最後結果;反過來,如果解決問題的思路不清,分析和探究的過程走偏了,即便自己再細心努力,也不會得到想要的結果。

無論是思維能力訓練,還是學生的素養培育,都是建立在牢固可靠的基礎之上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就是其中的基礎之一,學生將這些基礎夯實了,在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如魚得水,靈活自如。

深度學習讓教師走向優秀

深度學習究竟是什麼樣的學習?

03

及時反饋

學生為什麼玩遊戲的興致比學習要高很多,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玩遊戲能夠得到及時反饋。每一次沖關成功,都會有分數、升級等各種類型的反饋讓人感受成就;每一次做高難度的動作,都會帶來設施設備的更新換代……這種快速的、及時的反饋,加上一次次的反覆訓練,最能培養直覺,讓其做出即時判斷。

學習最需要的也是這樣的及時反饋,特別是在出現錯誤的情況下。教師依據學生對錯誤比較敏感的心理狀態,及時給予反饋,學生就會不斷調適自己、反覆訓練,直到改正為止。如果學生的學習得不到反饋,或者得不到及時的反饋,這樣的學習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在學生對所學知識知之甚多的大背景下,給學生提供及時的學習反饋,正是教師的價值所在。

要讓學生得到有效的反饋,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反饋要關注目標的一致性。每節課都有教學目標,同時也有學生的學習目標,以及評價學習是否達到預期效果的評價目標。教學反饋關注當前的學習狀態與目標狀態之間的比較,從比較中看到學生的優勢或問題所在,並給予學生及時的反饋。當目標具體且具有挑戰性,而學習任務複雜程度不是很高的情況下,反饋最有效。

第二,反饋越及時效果越好。間隔太長的時間往往會使反饋失去應有的作用。

第三,和分數相比,描述性的反饋更能激勵學生。分數、等級,是最常用的反饋,但這些反饋往往不能向學生提供關於問題所在和下一步行動的清晰信息。描述越是具體,對學生做描述性反饋時越是善於運用學生熟悉的詞彙來保證學生能理解,反饋的效果就越好。

鍾啟泉:深度學習的內涵和設計——課堂轉型的標識

鍾啟泉:深度學習的實施和挑戰——課堂轉型的標識

04

保持專注

深度學習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通過刻意訓練來提升自己的專注力。刻意訓練需要把握一些要素。

首先,你的注意力要全情投入某個你希望提升的技能或要掌握的概念上,或者是當下的一項重點任務上。

其次,要努力克制自己的一些慾望。慾望並不是什麼例外之事,而是生活常態。人類最常見的慾望包括吃飯、睡覺、性行為,還有從繁重工作中獲得休息的慾望。這種休息包括查閱郵件和社交網站、網上衝浪、聽音樂或看電視等。

再次,通過反饋來調整自己的方法。刻意訓練是否有效,需要及時進行評估,做出反饋,以便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調整。

深度學習是一種高度專注性的學習狀態,在身心方面的消耗都非常大,所以學生全天始終處於深度學習的狀態是不現實的。

學校在課程設置上,一方面要注意不同課程之間學習要求、學生投入狀態上的差異,儘可能做到勞逸結合、張弛有度;另一方面要打破現有的每節課課時固定的現狀,踐行長短課相結合的彈性課時制度。像寫作、實驗等需要學生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專注的學習內容,就通過安排長課時來予以滿足。保持專注是通過一項項具體的學習任務逐漸培養出來的,學校的主動作為非常重要。

來源|世界教育前沿、節選自源創圖書《核心素養與學習的變革》,常生龍著,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專注,是一個人頂級的自律——比勤奮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專注

重複的力量是專注的力量——日復一日地煥然一新

看清深度學習真面目——學習的四個場景

特別推薦 收藏共讀|朱永新:新教育實驗二十年:回顧、總結與展望(上)

特別推薦 收藏共讀|朱永新:新教育實驗二十年:回顧、總結與展望(下)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新教育分會:關於發展團體會員、個人會員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因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新教育實驗通識與實踐五十講: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幫助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同道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b626dc9b1612b1dfa42913340ca6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