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做飯,可一箭三雕 | 防痴呆、更營養、能長壽

2023-07-01     保健時報

原標題:在家做飯,可一箭三雕 | 防痴呆、更營養、能長壽

現代快節奏的生活,吃外賣已經成為很多年輕人的常態,下班晚吃外賣,起床晚吃外賣,晚上睡不著也會點個外賣,自己在家做飯的人越來越少。其實,在家做飯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近期,《臨床營養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首次報告,中年時期食物多樣化、每天做飯、思考菜單,可預防老年痴呆。

自己做飯能防病

有助降低痴呆、死亡風險等

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和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等6家國家專業醫療研究機構的聯合研究小組,以日本5縣近4萬名45~74歲無缺血性心臟病、腦中風、癌症病史的居民為對象,通過飲食攝取頻率調查問卷(共133種食品和飲料),對每天攝取多少種飲食以及吃飯模式進行多樣化評分,並將人數均等分為5組,進行平均11年的追蹤,分析食物多樣化、飲食模式與老年痴呆症之間的關聯。

結果顯示,在女性中,與每天攝取食物種類最少的組相比,每天攝取食物種類最多以及自己做飯的組,老年痴呆症發病風險降低33%。男性不顯著,僅在獨居男性中發現食物多樣化可減輕部分老年痴呆症的風險。

研究人員認為,食物多樣,可使大腦保持良好的營養狀態,從而有助於預防老年痴呆症風險。食物多樣化的男女差異,也與男女不同飲食模式有關。女性無論有無伴侶都有準備食物和飯菜的習慣,男性則不然。為提高食物多樣化而採取的飲食行為,如想菜單、做飯菜,都有助於維持老人的認知功能,乃至預防老年痴呆症。

一項台灣的研究也提示,常做飯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常做飯的人會更長壽,死亡風險降低50%,且做飯次數越多越長壽。一項新加坡的研究發現,「十指常沾陽春水」是件好事,家務活能讓老人記性和專注力好,雙腿有力量,進而更能防跌倒。此外,家務活的強度還與特定的認知有關,具體而言,較重家務勞動與注意力評分高14%有關,而較輕家務活與短期和長期記憶評分分別高12%和8%有關。這項研究中,較輕的家務活包括洗衣服、除塵、鋪床、晾衣服、熨燙、整理和做飯,較繁重的家務活定義為擦窗戶、吸塵、清洗地板、刷油漆及做裝飾等活動。

自己做飯更健康

有助合理搭配營養、增加身體活動量

那麼,為什麼做飯會有這些好處?發表在《公共健康營養》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選擇自己下廚的人,往往能擁有更佳的營養密度,經常做飯的人脂肪、油以及蔬菜的攝入量較高,但肉類攝入量較低。此外,烹飪次數最多的人營養素密度越高,膳食纖維、維生素C和鈣含量較高,膽固醇含量較低,這可能是因為從買菜到加工,對於飲食的安全、營養和健康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實踐。

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鄔堂春院士與北京大學李立明教授團隊的研究也發現,熱愛烹飪的人,往往飲食上更為健康,蔬菜、水果的攝入量較高,但肉類攝入量較低。這類烹飪行為帶來的膳食營養上的改善有益於居民健康長壽。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也表明,自己在家做飯的人平均每天會少攝入577卡路里的熱量,少吃5克脂肪和16克糖。在家吃自己做的飯可以減少肥胖的機率,並且營養也更加均衡。

自己做飯,除了營養搭配更加合理健康,還會帶來一定的身體活動量。烹飪的前期準備涉及食材的挑選、採購,烹飪過程中的食材清洗、處理、加工等,均為人們提供了規律、適量的體力活動。我國首部面向全人群的身體活動指南提出,動則有益、多動更好、適度量力、貴在堅持。

不僅如此,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表明,做飯能給人們帶來更積極的心理狀態。烹飪有時候還會被用作心理干預的有效手段。因為在學習烹飪的過程中,內心的焦慮感和煩躁情緒會被降到最低。同時,做飯還能提高人的自信心和幸福感。

自己做飯講科學

食物多樣化、儘量用健康的烹飪方法等

自己做飯可以讓飲食更健康。那麼,怎樣的飲食才健康呢?德國營養協會曾根據科研成果推薦了10條健康飲食建議:1.飲食多樣化。2.每天吃夠5種蔬果。3.多吃全谷雜糧。4.動物類食物為輔。5.食用健康有益的脂肪。6.減少鹽和糖的攝入。7.每天喝約1.5升水。8.烹飪要恰到好處。9.用心飲食,慢慢享用。10.注意體重,規律運動。

想要堅持在家做飯,又不被忙碌的生活壓垮,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何麗建議不妨做些改變:

選用智能鍋具傳統明火蒸、炒、燉、煮方式,油煙大不健康,對廚藝要求也高。可以找些「替代品」,比如炒菜用電磁爐、蒸東西用電蒸鍋、烙餅用電餅鐺等。煮蛋器、豆漿機等廚具,可使烹飪省時、省力,同時保存營養。

換個製作方法 煎炸、翻炒等烹調方式程序複雜,換成蒸、煮、拌等做法,不僅簡便,也更加營養。黃瓜、番茄、紫甘藍、生菜、甜椒、圓白菜等很多脆嫩蔬菜都適合涼拌。肉類可以一次多做些,分裝成小份放入冰箱,吃時只需加熱即可。

備好食材 可以在周末或空閒時多儲備一些食材,比如各種雜糧、雜豆,保質期長;干蘑菇、海帶、木耳、銀耳等易於存放;魚蝦禽畜蛋奶類,可提前購買;綠葉菜不好存放,建議少量多次購買,但耐儲存的大白菜、花菜、白蘿蔔、胡蘿蔔、芹菜等存放一周沒有問題。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記者||燕聲

編輯 || 顏紅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a729293f66803c0ebe9e96d8c844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