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會發生一種這樣的悲劇叫孩子死在了父母手裡。
7月31日,桂林市七星區某小區內,一名女子在倒車時不小心把自己的孩子撞倒身亡。
有人吐槽「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開車」,有人慶幸自己對孩子進行過這樣的教育,也有人替這位媽媽感慨。
的確,母親將背負一生的罪惡感,但孩子再也回不來了。可是悲劇卻並沒有因為某一事件敲響的警鐘而停止發生。
8月6日,又有一洛陽2歲半男童因為被父母遺忘在車內8小時而離世。
短短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僅報道出來這樣的事件就有兩起。
在大多數父母的意識中,我們都記得教會孩子不要在馬路上玩耍,不要闖紅燈。但因為父母的疏忽或者安全意識及安全教育的缺失,孩子也很容易處在危險之中。尤其現在是高溫三伏天兒,更是這類事件的高發期。
1
夏日悲劇,何時才能避免?
每年夏天,我們總能看到孩子被遺忘在車內致死的新聞。一直到2020年,這樣的悲劇還在重演。
美國的KidsAndCars.org網站,曾做過關於美國兒童車內中暑死亡(1990-2017)的數據統計:平均每年有37名兒童在車內中暑死亡,也就是說每9天就有這樣一例悲劇發生。
87%死於車內中暑的兒童在3歲或3歲以下,54%在1歲或1歲以下。
不要太過於自信認為自己不會犯類似的錯誤,如果你會忘記拿手機,那麼你就有可能遺忘你的孩子。
1.只要1小時,密封的汽車內溫度可能50度以上
密封的車內溫度到底可以多高?就在之前,我們小編就親身測試過。
測試地點: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一室外停車場
測試時間:8月2日下午1點-2點
天氣情況:晴,氣溫33度
小編從剛進去的開始流汗狀態 ,30分鐘後就開始呼吸困難,不得不趕緊打開車門。
而日本研究人員就做過類似的模擬實驗,並發現如果將3歲幼兒放在車內,在溫度達到40攝氏度的時候,幼兒只需17分鐘就會進入中暑狀態;在45攝氏度的溫度下,只需13分鐘即會中暑。
圖片來源新華社
從圖中可以看出,孩子不僅體溫上升速度比成年人快,而且呼吸系統和耐熱能力又不如成年人,當孩子體溫41.7度時,就有死亡危險。
2. 牢記ACT原則,避免悲劇發生
為避免家長將孩子遺忘在車內,全球兒童安全組織曾給出父母一個ACT原則忠告,希望每位父母都可以牢記心中。
A (Avoid):任何時候,無論停車多久,都不要將孩子單獨留在車內。
C(Create):設置某些提醒,比如在后座的孩子身邊放公文包、錢包,甚至是不踩剎車的那隻腳的鞋,以便到目的地,拿東西下車時想起孩子。(特別是帶小寶寶出門)
T(Take Action):如果看到有孩子被單獨留在車內,別猶豫,馬上撥打報警電話。
3. 教會孩子自救的 6個方法
對於3歲以上的孩子,有一定的認知和表達能力,我們可以教會孩子這樣做:
摁喇叭,拍打車窗呼救
這樣可以吸引車外人的注意,多數品牌的汽車在熄火斷電後仍能鳴笛。
打開雙閃燈吸引外界注意
幾乎所有車型的雙閃燈都能在鎖車熄火狀態下打開,孩子可以打開雙閃燈後,再連續摁喇叭、拍打車窗向外界求助。
從內部開啟主駕駛室車門
大部分汽車的車門上鎖後,主駕駛室的車門可以從車內打開,也有一部分車型在上鎖後,主駕駛室的車門不能從內部打開,但這些車型在車廂內都配有活動傳感器,當車內有明顯響動時會自動報警。
放倒後排座椅,通過後備廂逃生
有些轎車的後排座椅可以放倒,孩子可以藉此進入後備廂,手動打開後備廂逃生。
大部分轎車的後備廂內都設有應急開關,父母應教給孩子如何使用這些應急開關。
車中常備安全錘,擊碎車窗玻璃
上面方法如果不可行,可以用安全錘敲打車窗玻璃的邊緣和四個角,車窗一般都是鋼化玻璃,很容易被擊碎。
給孩子佩戴電話手錶
智慧型電話手錶不僅有定位功能,防止孩子走失,還有一鍵通話和緊急求助功能。
2
這些汽車安全tips不能少
1.幫助孩子反覆學習汽車盲區
帶著孩子在車輛周圍走幾圈,教會孩子辨別車輛盲區的危險區域,並告訴孩子一定要遠離這些位置,因為開車的人容易因為看不到而撞傷他。
無論是在停車場還是在道路上,當孩子靠近汽車盲區時,我們需要及時提醒他,反覆讓孩子複習汽車盲區相關知識。
圖片來源:共青團中央
2.讓孩子養成不在汽車周圍玩耍的意識
嚴禁孩子在道路、停車場等有汽車的地方附近玩耍(尤其是捉迷藏)、打鬧、奔跑等行為,
3.家長意識要提高,行車習慣要規範
在上車之前需要先檢查一下車子周圍以及附近區域,確保沒有孩子。
上車後,最好都能搖下車窗,以便及時獲取車外的情況,或輕輕摁一下喇叭,確保沒人。尤其是在倒車時,更應該仔細觀察路況,儘量放緩車速。
致凈生活,全新熱愛
碼上直擊!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撰文 /盧愛林
編輯/ 雅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_NFBnQBd8y1i3sJr3B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