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還在折騰~春季高發病已在路上

2020-03-21     306醫院醫學科普


譚曉娟 林潔,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原306醫院),特勤診療四科

醫研部醫學科普中心 編輯

春分已過,這之後北半球各地開始晝長夜短,加上天氣也逐漸變暖,大家已迫不及待地要脫下冬日裡的厚重棉衣。

春天悄然來臨,大家期盼著美好的季節帶來美麗捎來平安,然而,健康還是第一位的,對於春天的季節性疾病,預防還是不能鬆懈。俗話說"春天孩兒臉,一天變三變",氣候雖逐步轉暖,但早晚溫差還是挺大,冷空氣活動較為頻繁,不時還會出現連續陰雨和倒春寒天氣。特別是清明之前氣溫變化較大,這段時間人體易受到風邪侵襲,導致諸多疾病容易在春季高發、易發、復發。所以說,越是到這個時候,更應做好個人的保健防護,避免中招。

春季高發疾病

(1) 過敏性疾病。春天氣候乾燥,空氣中粉塵含量高,各種花粉、柳絮、塵埃等易引起過敏的物質一旦擴散至空氣中,過敏體質的人容易發生過敏性疾病。過敏症患者在春季出現最多的症狀是:眼部發炎、在戶外會感到刺激、經常想打噴嚏、咽喉刺激、咽喉鼻腔充血、皮膚發紅、皮疹和瘙癢等。

(2) 心血管疾病。入春後,早晚寒氣仍重,乍暖還寒的天氣容易刺激人的熱平衡系統,交感神經受寒冷刺激,使人的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血液濃稠度增加,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一些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與老人由於血管硬化和臟腑功能退化,很難適應氣溫驟增驟降的反覆節奏,輕者可能稍感不適,重者可能突發意外。

(3) 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春季氣溫變化大,咳嗽、感冒、支氣管哮喘、氣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疾病紛紛出現,抵抗力較差的老人與孩子成了這類疾病的高發人群。這個春天,由於新冠疫情尚未完全退散,身體抵抗力弱的人更應加強防範與做好保暖,避免各類呼吸道疾病找上門。

(4) 肛腸疾病。由於冬季氣溫低,寒冷天氣使人的毛孔處於閉合狀態,加上冬季進補多以油膩辛辣食物為主,而春節假期飲食又不克制。種種原因導致春天一到,腸胃內熱蓄積,容易引發便秘、痔瘡等肛腸問題。肛腸疾病的主要症狀有大便出血、腫物脫出、疼痛、流膿、瘙癢、及便秘等,其中以大便出血為常見症狀,如果長時間出血,極易導致人體貧血。痔瘡、肛周膿腫、肛裂。遇到以上問題千萬不要"忍一忍",當心忍出大毛病。

(5) 骨關節病。春天一到,許多人迫不及待脫掉秋衣秋褲,但人體的膝關節對冷空氣較為敏感,遭受冷空氣襲擊後,關節局部容易出現麻木、酸痛等症狀。家有老年人更應注意春季的關節問題。一旦天氣多變又潮濕,加上忽略保暖,身體虛弱的老年人容易引起骨關節疾病復發或加重。

如何預防春季高發疾病?

(1) 注意防寒保暖。春季氣溫忽高忽低,特別早晚溫差大,太急著脫掉秋褲與棉衣,寒氣更易進入體內,造成感冒等各種病症。春季保暖最好是根據天氣增減衣服,晚上也不要過早換上薄被子,大風降溫天氣最好減少出門次數,如果一定要出門也須注意身體末端的保暖,手套、襪子、帽子都不可少。

(2) 充足睡眠,清淡飲食。充足睡眠與清淡飲食是擁有良好抵抗力的根基。春季儘量少大魚大肉,多吃一點時令果蔬,補充維生素。當然也別忘了補水的重要性,多喝水保持健康的血液循環,也可預防呼吸道疾病。

(3) 日常作息儘量規律,保持充足睡眠才能增強免疫力,預防疾病,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當發現自己或家人身體有不適症狀時,一定要及早就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Nx1_XABfwtFQPkd4kR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