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臍部護理與常見臍部疾病

2020-03-24     306醫院醫學科普


劉蕾,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原306醫院),兒科

醫研部醫學科普中心 編輯

臍帶是胎兒在母體內由母親供給胎兒營養和胎兒排泄廢物的通道。胎兒出生後,臍帶被結紮,正常情況下,臍帶在出生後24~48小時自然乾癟,3~7天開始脫落,10~14天自行癒合。因臍帶殘端為開放創口,且有豐富的血液,故易滋生病菌,所以出生後臍部應該如何護理呢?

首先,在洗完澡後,需要準備濃度為75%的醫用酒精,並用棉簽蘸取適量酒精對新生兒的臍部進行擦拭,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向著一個方向擦拭;第二,需要將臍帶剪除後的臍帶結紮部位的小細繩提起,並用蘸有醫用酒精的棉簽擦拭新生兒的臍帶根部和結紮的部位;第三,臍帶乾燥脫落後,如果發現臍窩內有少量血液或少量滲出液,父母不需要在意,只需要用原本濃度的醫用酒精用棉簽蘸取後擦拭掉即可。

臍部護理的注意事項

全程要保持臍部的乾燥,更換尿片時,如果被尿液浸濕了,一定要用醫用酒精進行擦拭;避免臍部受到摩擦,處理臍部時,用的力氣不應太大,選擇合適的紙尿褲,不應選擇過緊或過小的紙尿褲和衣服,避免由於過多的摩擦使得新生兒的臍部出血,造成感染。

常見的臍部疾病

1. 臍炎

產生,甚至有臭味,創口遲遲不能癒合,基本上就能確定是臍部受到了細菌的感染,如果不及時治療,臍周圍組織會出現紅腫、糜爛、腹壁蜂窩織炎,從而形成膿腫、壞死,同時也會因為臍部受到細菌的侵染,使得寶寶有發燒或者是嘔吐等情況的發生,應及時就醫。

2. 臍疝

臍疝是腹壁肌肉和腱膜於臍部遺留的先天性缺陷。患有臍疝的寶寶會在臍部產生一個較大的圓形的包塊,並且包塊會隨著時間而變化大小,在寶寶哭鬧或是排便時會使包塊變大,並隨著外力,如輕壓回到腹中,臍疝絕大多數多能自愈,隨著年齡增長,腹直肌發育完整,疝孔常逐漸狹窄而閉合,自愈的可能性與臍環的大小有關;臍環直徑1 cm左右,不做任何處理均能自行閉合;臍環>5 cm者,徐行修補術;臍環在2~5 cm者,可觀察到2歲,如仍不閉合者,宜施行修補術。

3. 臍出血

臍出血多為臍帶殘端出血,表現為剪斷、結紮臍帶後24小時內,由於結紮線鬆脫、結紮線過細或結紮過緊而割斷或割裂臍靜脈所致,也有的臍帶脫落後的一周至1個月內,新生兒哭鬧等使腹內壓升高時,臍殘留端內血管會有少許開放,出現滲血。

發現臍部出血時,要排除維生素k缺乏導致的出血性疾病,對症處理,如臍帶結紮不完全、大量的出血,要通知產科醫生重新結紮,如臍帶脫落後出現少量滲血,應該先用醫用酒精消毒局部,如出血不止,應立即就醫。

4. 臍茸

臍茸又叫臍息肉,是由於臍腸系膜導管或臍尿管全部或部分持續存在所致,形成息肉樣的紅色凸起,稍堅硬,有黏液分泌物或間斷出現的糞性或尿液性分泌物。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潔、乾燥,可用10%的硝酸銀燒灼或手術治療。

5. 臍瘺與臍尿管瘺

在斷臍後殘端的癒合過程中臍部可見鮮紅色黏膜,而且經常有腸液流出,刺激周圍的皮膚,這就是臍瘺,有時瘺管比較大的,可以有部分腸粘膜由瘺口翻出,並可流出糞汁。如果臍瘺比較大,經常流糞汁,則應及時手術治療。

若臍尿管完全不閉鎖,則在胎兒出生後,膀胱與臍相通,這就是臍尿管瘺。表現為自新生兒期起,臍部始終有少量液體流出,臍周常伴有濕疹樣改變,臍尿管瘺的漏出液實際上就是尿液,有時可嗅到尿味,對於臍尿管瘺,應及時手術治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D-MDHEBnkjnB-0zETV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