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劇可以收費,其它領域短視頻能夠收費嗎?
抖音給出了它的答案。
近日,短視頻社交平台抖音開始測試視頻內容付費服務,部分視頻需要用戶付費才能解鎖全部內容。
消息公開後,#抖音測試付費短視頻#話題一度躍升微博熱搜榜第4位,閱讀量達到2.1億。
相比兩年前推出短劇付費,抖音此次測試付費視頻內容囊括了日常、知識及娛樂等更多種類。
類似的收費模式在B站也有出現過,如充電專屬,且前者平台內容特點往往更有深度,抖音此舉會分B站蛋糕嗎?
2021年,抖音曾開啟短劇付費測試,每集最低1元起,按照集數進行付費。
只是,雷聲大雨點小。
此次測試內容不再局限於短劇類目,付費視頻包括知識、娛樂及日常等多種類。
發布成功後,付費視頻內容可在抖音首頁「推薦」Tab獲得推薦。
此外,據三方數據,抖音月活用戶已達7億以上,一些傳媒公司、MCN機構也紛紛回應披露跟抖音的相關合作。
抖音此舉,似乎被看作是對B站和其他中小短視頻平台的碾壓。
值得注意的一個背景是:
艾媒諮詢報告指出,中國網絡微短劇市場在2023年間呈現出火爆的態勢,各類型題材的短劇爆髮式增長,逐漸在娛樂產業中占據重要地位。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網絡微短劇市場規模為373.9億元,同比增長267.65%,2027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00億元。
但同時,也有不少網友表示難以接受付費視頻。
對此,經濟觀察報記者陳奇傑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為:
抖音此舉,不會帶來內容付費江湖的改變。
整體內容平台依然是共享免費和少量長視頻付費,儘管短劇已經獲得了一定的付費可能,但只是特定垂直領域而已。
短視頻需要拓寬消費場景,內容付費是題中應有之意,進行試錯是抖音作為頭部短視頻平台的必然選擇。
短視頻內容付費,可覆蓋的領域較多,包括但不限於短劇、知識等內容。
本質上這是抖音在直播帶貨進入平穩期之後,為平台內容創作者提供的新收益模式選擇。
尤其是部分垂直領域創作者在其內容不適合帶貨、也缺乏流量收益的情況下,用來留住創作者的方式。
由於並非全面付費或會員制,用戶不會對其產生反感,內容創作者也會圍繞付費與流量的平衡和自身屬性,謹慎選擇是否收費。
此外,抖音內容偏重於泛娛樂和短頻快,所以其側重點不會如B站那般偏向知識付費,而是會走向如短劇付費的方向,以類似泛娛樂的網文付費體驗來達成目標。
網民的反應,也是正常值。
在共享免費的網際網路慣性思維下,網民對付費二字天然反感,反饋不佳也是正常。
但畢竟不是全面收費,只是部分適合付費場景的內容會做出選擇,而足夠海量的免費內容下,用戶擁有足夠自由的選擇權。
因此,實質性挑戰並不會存在,只是內容創作者根據自身內容做選擇題。
整體而言,國內視頻內容變現的形態是以直播帶貨為主流,以廣告變現和內容付費做補充,頭重腳輕極為嚴重,孵化程度可謂偏科。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TMT產業評論人,新出版有《自媒體寫作從入門到精通》(清華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