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的下半場,開始了。
2021年,比亞迪召開年度股東大會,面對洶湧而來的新能源大潮,董事長王傳福憑藉多年行業經驗,抽絲剝繭,把新能源汽車發展定性為兩個階段,各有各的使命和主題:上半場是電氣化,下半場是智能化。
在上半場,比亞迪用高研發投入逐步夯實了自己的技術底座,除了賴以成名的刀片電池之外,2022年、2023年,比亞迪先後發布了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易四方動力系統、雲輦智能車身控制系統、e平台3.0等比亞迪自研技術。
2023年,比亞迪全年銷量突破300萬台目標,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銷量冠軍,可以說,比亞迪之所以能在「上半場」贏得光明磊落,靠的就是自身在電氣化上的技術領先。
然而,現如今的新能源汽車賽道,其實比「三電」參數更吸引消費者的是: 「智能座艙」、「自動駕駛」、「冰箱彩電大沙發」等,消費者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元素,這也讓「自動泊車」、「路況感知」、「智能輔助駕駛」等智能駕駛體驗,成為各大車企爭相在發布會上炫技的例行科目。
作為汽車行業的一線企業,當各家車企紛紛祭出自己的智能化解決方案時,比亞迪的「智能化」在哪裡?
1月16日,比亞迪正式對外公布自己的新能源車「智能化」解決方案,由於汽車智能化已成為一片群雄逐鹿的擁擠市場,比亞迪智能化亮劍,所以這場「夢想發布會」註定充滿火藥味。
「要想真正做好智能車,不是敲敲打打代碼就行的。」、「沒有電動化的堅實基礎,智能化就是危房,說倒就倒了。」發布會上,王傳福金句頻出,對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浪潮,王傳福有自己獨到的看法。
在發布會上,比亞迪發布了行業首個智電融合的智能化架構:璇璣架構,核心能力來源於璇璣AI大模型,由一腦、兩端、三網、四鏈組成,能夠給全車各個環節全面賦能。
與其他「會作詩」、「會聊天」的大模型不一樣,璇璣AI大模型可以深入汽車的機械結構,比如說動力總成、懸架、各種傳感器等等,通過軟硬體的高度融合,實現對整車的精準控制,提升駕駛感受。
為了與自家各類電氣化平台更好融合,比亞迪璇璣架構的中央大腦,是比亞迪基於自身需要所開發、生產、全棧自研的計算中心,主控晶片的AI模塊採用通用GPU架構,可以進行模塊化升級,可以部署各種中小型AI模型,可按照功能需求匹配相應算力。
除了汽車自己支持端側AI之外,比亞迪還自建了AI超算中心,與車端AI一起構成「兩端」協同,為用戶提供端雲混合的AI服務,憑藉AI的自我學習能力,車主在駕駛汽車的過程中,亦能做到實時疊代,越開越好開。
目前,璇璣架構已經覆蓋300多個場景,未來,比亞迪車型將搭載1000T、2000T算力的「艙駕一體」晶片,一顆晶片就能解決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兩個不同場景的算力需求。
最後,璇璣架構的問世只是比亞迪夢想日所展示的一項技術細節,其他還有新的座艙平台DiLink 100/150/300、支持雙向語音通話的車載衛星通信、車載無人機系統、手掌掌紋車鑰匙等功能,新的DiPilot智能駕駛平台:DiPilot 100、DiPilot 300、DiPilot 600。
今年起,多項智能化功能就會陸續上車,在比亞迪的帶動下,2024年的電動車智能化競賽,勢必會有新的競爭格局,讓中國汽車工業百花齊放,爭奇鬥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