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離開郭德綱的人,最後都怎樣了?

2022-05-06     小楊說美食

原標題:那些離開郭德綱的人,最後都怎樣了?

九月十九日,星期五。

沒有陽光,沒有雨,也沒有人知道它要做什麼。

從卦歷來看,這一天,宜:動土、出行、上樑、遊歷、求子、差事、祈福……

5天前,中秋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

在老郭精心營造的一片祥和氣氛中,德雲社的一家子一家人聚在一起,其樂融融。

然而,誰也沒想到,僅僅五天後。

今天是星期五,陰雨綿綿。29歲的「德雲社」元老,創始人張文順的高徒,老郭的「親」師弟徐德亮,在自己的博客上發了一條聲明——

曝光了自己的老夥計,相聲界宿儒劉寶瑞的高徒,61歲的「德雲社」元老王文林,從北京德雲社走了出來。

這只是一件小事,自從1998年成立以來,德雲社經歷了十年的風風雨雨,卻沒有任何一位同門退出,與郭德綱分道揚鑣。

果不其然,徐德亮成為了第一個退出德雲社的人。

真相是什麼?

為什麼要把德雲社給「攪合」,讓「沒趣」的老郭也跟著火了?

前幾天,我講過《脫離郭德綱的那些人,都是些什麼人?先來看看大門生,閆雲達,還有誰離開了郭德綱?還有曹雲金這個「刺頭」。

今天,我要說的是老郭的「親」師弟,徐德亮。

1979年,郭德綱7歲的幼稚園同事決定接管幸運之家。

投身藝海,拜評書大師高慶海學評書,發憤圖強成為單田芳、袁闊成等評書大師。一輩子衣食無憂,風光無限,權勢顯赫,爭權奪利。

北都城有個叫徐亮的小寶貝,她的身世一直都很平靜。

然而,他怎麼也沒想到,二十年後的今天,命運會把他送到郭德綱面前,給他「添把柴」「添把亂」。這讓老郭既不爽,也不想「鬥爭」。

這一句話,卻是不言而喻。

1989年,徐亮10歲,加入北京崇文區小花藝術團,學京劇、相聲、評書,樣樣都學,學得不亦樂乎。

16歲時,郭德綱放棄了講故事,拜天津市非著名作家、紅橋區文化館館長、60歲高齡的相聲演員楊志剛為師。

而楊志剛的師傅白全福,則是天津相聲界「八大怪」之一的「雲里飛」。小時候,侯寶林餓了三天,給了他十個銅板,讓他吃飽喝足。

郭德綱跟著楊志剛學,一直學到了1995年22歲,以為自己的黨羽夠硬了,便爭先恐後地闖蕩北都城。

在外人面前,他說自己是楊志剛的徒弟,白全福的徒孫。

只可惜,世人只知曹雲金對恩師郭德綱的「欺師滅祖」;他們不知道的是,郭德綱在曹雲金之前,曾經對恩師楊志剛「欺師滅祖」。

而且,曹雲金給了郭德綱更多的機會。於是,楊志剛就將郭德綱告上了法庭。

這件案子很傳奇,如果朋友們覺得有趣的話,可以在評論里向我提一提。

這一天,我們就從郭德綱、徐德亮兩個人的「齷蹉」開始。

1995年,郭德綱22歲,帶著無與倫比的彭拜雄心來到了北都城。

在別人的幫助下,小郭找到了北京相聲界赫赫有名的老前輩張文順。

想要藉助白叟的「力」,走自己的「路」。

隨後,17歲的李菁,也走了過來,加入了他們的行列。

因而,3面、組團,先在北京京味茶室、廣德樓一帶演出。因為有了幻想,所以每天都很快樂,即使沒有人聽,沒有人賣票,他們也很快樂。

第二年,北都城有名的相聲演員邢文昭,比張文順大一歲,還有一位比李菁小一歲的相聲高手徐德亮,都被小郭給「忽悠」了進去。

如許,在小郭手下,他已經擁有了——

2名宿將(北京相聲界的大咖),2名年輕選手(北京知名大學)。

經過兩年的努力,四人的隊伍終於擴大到了幾十人。從茶樓到茶樓,再到茶樓,再到戲院,甚至還有一個可怕的名字。

《北京相聲大會》。

等他們洗心革面,升到「德雲社」這個在江湖上赫赫有名的龐然大物,還需要五年時間。

徐德亮加入老郭之後,就一直在北大中文系學習。

「從1996年京味茶室開始,郭德綱和我是德雲社唯一的成員。大家都知道,朋友就是同事。」

而且,徐德亮的功勞,老郭也是認可的。

「徐德亮為北京德雲社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這一點我一直很認同。」

徐德亮曾經向記者描述過,當他第一次見到小郭時,在東琉璃廠的老茶室里——

「我以為他不是一條平庸的狗,聽著他在舞台上說著露骨的性行為和性笑話,把一屋子的男男女女都吸引住了,我突然有一種感覺…」

多年後,徐德亮從老郭的部隊退休後,對記者如是說。

語氣中,帶著濃濃的不甘。

可是,老郭怎麼就成了領導了?可現在,徐亮卻成了徐德亮,而且還給老郭打工,給老郭打工。

一個是北大的高材生。勤勤懇懇,謹小慎微,為一名初中生打工12年(大概還沒畢業)。

不但賺不到錢,還幫著「看園子」完工,最後只能「無奈」地退群。

這事太詭異了。

作為北京第五十中學的文科狀元,徐亮進入北大中文系後,一心一意做學問,從來沒有分心於北大那些「富厚多彩」的校園文藝作品。

而是偶爾會去找老郭「玩相聲」。

不過,玩歸玩,徐亮可能並沒有拋棄自己的「身份」。在四年的大門生涯結束後,他拿到了北大中文系的燙金文憑,進入了《北京文娛信報》。

他成了當之無愧的皇帝,娛樂記者。

徐亮這個娛記,還戴著耳釘。

不過,這並不是很多人所想的那樣,是為了炫耀自己的性格。他和女同事逛西單的時候,有個女同事看上了一對耳釘,怕刺痛,就讓徐亮給她扎了一個耳釘。

後果就是,如果不戴上,耳朵就會發炎。

當了兩年記者,徐亮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想的。本以為自己是北大畢業生,整天和一群高中生混在一起。每天都要接受採訪,給他們加油打氣……

人生觀和國家觀,瞬間崩塌。

果不其然,他選擇了離開,轉行進入了 IT行業。移樽就教,從最下層的網站編撰開始,發怒要用科技改變全國。一天兩個9,一周一個6 (996),這是他「打工人」的第一步。

一年之後,就是主管,半年之後,就是司理了。全國還沒有改變,收入也發生了變化。

如果不是老郭幾年前突然火起來,徐亮的心裡肯定會「五味雜陳」。徐亮很可能會變成另一個劉強東、張向陽、或者羅永浩。

於是乎,徐亮二胡回到了老郭身邊,拜了張文順師傅為師,改名為徐德亮,以「德」字為「德」,成為了真正的「親」師弟。

徐亮成了徐德亮之後,利用自己在中文系的水平,對《進化論》、《安得廣廈萬萬間》、《窮不怕智斗假仁義》等文學作品進行了重新創作。

後來,他又拜章學楷為師。

越多越好,把內功發揮到最大,要和老郭爭鋒。

「2006年德雲社最火的時候,我還是空中網的司理呢,後來覺得自己學了這麼多年,又有這麼好的機會,就想下野了。」

一回來,老郭就對徐德亮讚不絕口。

比如德雲社第一部《逗你玩》,就是老郭寫的,徐德亮親自寫的。老郭在寫徐德亮的時候,把他誇得天花亂墜——

「他勤學苦練,廢寢忘食,痴迷於曲藝——相聲、單弦、京韻大鼓。因為他是北大中文系的尖子生,所以他的作品充滿了書卷氣……」

徐德亮也不客氣,直接把老郭寫成了一條狗。

「如果把郭德綱比作禽獸,那就是野狗。」

(出自徐德亮《紅狗·德雲社·解放主義及其餘》的代跋文《逗你玩》)

徐德亮是故意「語出驚人」,還是如許對老郭另眼相看?

因為後面的注釋更明顯了,就像老郭肚子裡的蛔蟲一樣,讓老郭看起來栩栩如生。

「他不是一個仁慈的人,但是在這個社會裡,不管是善是惡,他都能在與同類的爭鬥中活下來。

他毫不掩飾自己對骨頭的渴望,為了一口食物,他可以不擇手段。」

也不知道老郭現在功成名就了,看到這本書,肯定會破口大罵徐德亮沒節操。他說得很準確,但卻沒有北大中文系的高材生那種「高雅」的感覺。

罵人的時候,罵的都是髒話,而且還是把老郭比作一條狗。

也正因為如此,徐德亮才會在兩年後毅然決然地離開老郭。

二零零六年五月二十七日,農曆丙戌年蒲月月初一。徐德亮在國林風舉辦了一場《逗你玩》的簽約儀式,李菁、何雲偉、岑嶺都來了,唯獨沒有老郭。

接下來的一個月內,北京大學舉辦了徐德亮的相聲專場。

這是北京民間相聲團體「德雲社」首次走進大專院校,在北大百年課堂上演出。老郭跑前跑後,做了很多事情。還親自登台,對徐德亮讚不絕口。

徐德亮畢業後,作為相聲演員,第一次回到母校探親。

《下筆成章》、《進化論》、《寫春聯》、《黃鶴樓》、《我的大門生存》等7個故事。這也是老郭第一次在《我的大門生存》中擔任配角的原因,和徐德亮合作。

誰也沒想到,僅僅兩年的時間,徐德亮就和老郭走到了一起。

世事無常啊。

所以,該來的總是要來的,全國沒有不散的筵席。果然,這一天來的很快。

徐德亮29歲,於2008年9月19日在新浪博客發表聲明,揭露與王文林退出德雲社。

我聽說,因為50塊錢,所以很狡猾。

「為了生存,為了王文林和傅能多賺點錢。」

他不是傳說中的北大畢業的徐德亮,也不像郭德綱那樣的草根出身。

自從德雲社火了之後,老郭就買了一輛豪車,開著全職司機。徐德亮也是始作俑者之一,他和他的同伴王文林,每天都要擠公交車。

「這一年半來,我和王文林師傅一直在小劇院演出,觀眾們都是衝著何雲偉、李菁、王文林來的。

郭德綱出去接活兒,想賺多少錢就賺多少錢,沒關係,咱們也當過這個位置的人,怎麼就不漲50塊錢呢?」

而王文林,年紀比老郭大了一輩,也說了一句——

「德雲社不公平!老頭掙的錢跟普通工人一樣多!連往返的車費都不夠!這也太不公平了吧!」

以前徐德亮打電話給老郭的妻子王惠,問她能不能給自己和王文林增加一點入場費。王惠其說:「沒問題,我琢磨琢磨,到時候再說。」

但,這件事,卻是再也沒有消息了。

終於,老郭找到了徐德亮。王文林對徐德亮說道。

「別跟他一般見識,能讓咱們賺到錢就行了,咱們跟著他這麼多年,辛苦的時候能吃點苦頭,怎麼就不能享福呢?」

徐德亮唯唯諾諾地應了一聲,他已經下定決心,一定要和老郭好好談一談,爭取雙方的利益。

沒想到,一見面,老郭就說了一句話——

「你這是要分工嗎?」

徐德亮也是個硬漢,「那我來安排吧。」

他們不是不會說話,而是把自己的底線都說了出來。大家都是相聲演員,天天就是嘴上功夫,但大概是不會說話,不會說話,也不會說話。

後來,老郭告訴別人:「他掙的錢不少,但是我要謝謝他!」

德雲社元老之一,也是真正的創建者之一,徐德亮的口頭禪大師張文順,在微博上發表了聲明——

「我和郭德綱師傅創立德雲社的時候,也沒想過要靠這個公司發家致富,我只是希望能看到相聲行業的繁榮。現在德雲社火了,民眾不服氣,想要退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接著——

「『德』字,不適合徐亮使用。」

徐德亮一聽,頓時淚流滿面。「一日為師,一生為師;就算你不把我當徒弟,我也會把你當師父。」

張文順聽了這話,覺得沒什麼意思,便勸道:「如果徐德亮不肯放下自己的德行,那就好好學相聲吧。」

一年之後,張文順去世了。

於是,他注意到了老郭緊緊的握著徐德亮的手,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太好了,太好了!總算是在最後關頭,把張師傅給送走了。多謝了!」

在老郭看來,徐德亮應該是不會來了。

後來郭德綱經紀人發了一條消息——

「徐德亮,我們並沒有虧待他,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德雲社這麼多人,功勞肯定是有的。不過,賣票的人是誰?這就是郭德綱了。

誰的票和他一樣多,我們就跟著誰。」

說到這裡,徐德亮有很多話想說。事實上,他是北大中文系的高材生,受過太多的教育,知道該怎麼做,才會被「法」所耽擱。

「郭德綱讓我們簽一份合同,讓我們把所有的工作都簽下來,禁止我們打著德雲社的旗號去做生意,所以一定要讓我們簽個字,而且要寫個大概。」

徐德亮和王文林都沒有簽字,因為他們以為老郭會把合同賣給他們。

「再說了,《條大概法》里也沒規定一輩子。而且上面寫著月薪制度,工資一欄是空的。」

據說,何雲偉在簽合同的時候,說要看一眼,老郭的手下就問:「簽不簽?」

何雲偉立刻拿起筆來。

結果就是,老郭連續「剋扣」了兩年,終於對他產生了恨意,奮起反抗。

2009年,徐德亮30歲,30歲,成立了海淀相聲俱樂部,擁有自己的地皮。

聽說,他還賺了不少錢。徐德亮在台上鼓吹道:「要有骨氣,要有風度,要文明,要文明,要有文化,要有老郭那種『我是你爸爸』的話。」

所以,當記者問起老郭現在的情況時。徐德亮表示,郭德綱的電話號碼他也不知道。

不過,對於德雲社的流言蜚語,他卻是不置可否。

「德雲社就是我的孩子,現在分手了,孩子就是他的孩子。」

徐德亮自稱是「德雲社」的創始人,這讓老郭很是頭疼。

徐德亮在海淀劇院小劇場上演了本人首次復出演出,200多人擠在一起。

在台上,徐德亮自始至終都以詼諧、滑稽、重擔接踵而來,逗得台下觀眾哈哈大笑,其風度和老郭不相上下。

「知道酒井是怎麼放出來的嗎?那是因為我來聽徐德亮的相聲。」「你知道張韶涵為什麼要跟她媽媽打架嗎?我今天沒買票。」

想當初,徐德亮是北大畢業的,有一份不錯的工作,有一份不錯的收入,過段時間,他就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給了老郭。

夜深人靜的時候,是不是想抽自己一巴掌?

但有一次,徐德亮對同事說了自己的心裡話——

「德雲社跟演戲一樣,不是我們的工作人員。我一直認為,醉心於工作是不可能的,我真的沒有什麼作品,說相聲只是我的愛好。」

哦,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他也沒什麼好說的了。雖然痛苦,但也有快樂,這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

不過,既然遇到了老郭,那就是「劫」了。

一般人,還真拿郭德綱沒辦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9764822756765750a7e64d2330b83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