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22個兒子,為何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斗得最凶?

2023-02-06     尋根拜祖

原標題:李淵22個兒子,為何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斗得最凶?

唐高祖李淵雖然高產,但「生產力」發展極不平衡,稱帝前他「三年生一個」,稱帝後他「一年生三個」,皇儲之爭時,那些小皇子們剛會打醬油,摻和不進來。

李淵妻妾眾多,她們至少給李淵生了22個兒子和19個女兒。如果22個兒子全都參與皇儲之爭,估計李淵想死的心都有。

可是如果我們把李淵的兒子們出生日期排個隊,答案就一目了然。

李淵稱帝前有一妻二妾,分別是嫡妻竇氏,妾室萬氏、莫氏。

竇氏生了四子一女,分別是長子李建成,生於589年;次子李世民,生於598年;三子李玄霸,生於599年;四子李元吉,生於603年;平陽公主,出生時間早於李世民。

萬氏生五子李智雲,生於603年。其餘四女的生母不詳,推測莫氏應該有生育。

太原起兵發生於大業十二年,即公元617年。在此之前的613年,竇氏病逝,614年,李玄霸病逝。

李玄霸就是《隋唐演義》中的第一好漢「李元霸」,正史中他5歲就去世了,沒當成好漢,更不可能幫他爹建功立業。

李淵在太原籌備時,給家在鄠縣的女兒平陽公主、女婿柴紹,以及在河東的李建成、李元吉去信,要求他們即刻到太原聚集。

不清楚什麼原因,同在河東的李智雲卻沒能跟隨哥哥們一起到太原。結果李淵起兵後,他被刑部尚書陰世師抓捕並殺害了,時年才14歲。

我個人猜測,李淵為了不打草驚蛇,故意將李智雲留在河東,以迷惑官府。用一個兒子的命換兩個兒子的安全,李淵這個決定很艱難。但史書不能這麼寫,所以就故意不交代。

所以,李淵舉兵時僅剩28歲的李建成、19歲的李世民、14歲的李元吉三個兒子。

李淵攻破長安後,扶立隋煬帝的孫子楊侑為帝,他自封唐王,以大都督、大丞相、假黃鉞當起了土皇帝。五個月後,隋煬帝在江都遇害,於是李淵逼楊侑禪位給自己,於618年正式登基稱帝。

從進入長安後,李淵和他的兒子們身邊花團錦簇。其中李世民逮住了陰世師的女兒:你爹殺我弟,我就收了你。

這一年李淵雖然53歲了,但他「逆生長」,以「一年生三個」的速度迎來造人高潮期。

到「玄武門之變」爆發前(626年),他又生了15個兒子,退位為太上皇后,他老驥伏櫪又生了2個兒子。

到「玄武門之變」爆發時,這些小皇子們最大的才8歲,最小的才幾個月,打醬油都費勁,他們本人是不可能參與到皇儲之爭中去的。

即便他們年齡夠大,恐怕也無法跟三個哥哥角逐,因為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都是大唐功臣,在朝廷和軍隊都擁有各自的勢力,小皇子們不具備這個實力。

另外,李建成、李世民和李淵是嫡子,其餘的兒子都是庶子,按照古代的繼承制,除非嫡子們都死光了,庶子才有機會替補上位。

所以,對他們來說參與決鬥莫不如「坐山觀虎鬥」,說不定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呢?

但這麼說也不全對,有人可以退而求其次,不謀求接班人,但可以在接班人身上押寶,找一個好靠山。

事實上,很多嬪妃就是這麼想的。她們都知道李淵歲數大了,很難熬到兒子們成人,為了以後的幸福生活,必須押寶未來的皇帝。

那麼該押寶誰呢?除非腦瓜進水,一般人都會選擇李建成,理由很簡單,他本來就是太子,也是李淵最器重的皇子。

這就是李世民比較勢單力孤的原因,以尹德妃和張婕妤為首,都成了李建成的心腹,明里暗裡幫助李建成對付李世民。

史書卻把這些嬪妃與李建成、李元吉的交往說成是「淫穢」,明眼人一看就是李世民誣陷栽贓,目的就是為了離間李淵與李建成父子關係,同時為「玄武門之變」尋找合法性。

嬪妃們不怕事大,因為她們認定只要李淵在,李世民一定翻不了天,事情鬧得越大,她們在李建成心目中地位越重要,將來自己的兒子就越有要價的資本。

因此,嬪妃們的行為事實上也起到了火上加油的效果。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嬪妃都那麼貪婪,也有聰明人選擇了退避三舍,甚至主動放棄誘惑,這個人就是昭儀宇文氏。

宇文氏就是宇文述的女兒,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宇文士及哥仨的妹妹。

宇文化及發動江都兵變,過了幾天皇帝癮後,裹挾著蕭皇后向北進入河南,結果被竇建德打敗並殺死。宇文士及則帶著妹妹一路向西,到長安投了李淵。

宇文士及原本就與李淵是好友,早在六七年前,宇文士及就曾經勸李淵起兵稱帝。因此李淵對兄妹倆張開了懷抱,哥哥被抱進朝堂,妹妹被抱進後宮。

不過有一點很奇怪,根據墓志銘推算,這一年宇文氏已經27歲了,很難想像作為宰相的女兒,這個年齡還沒嫁人。因此我高度懷疑,李淵是她的第二任丈夫。

宇文妹妹端莊賢惠,長得又非常漂亮,深得李淵的寵愛,所以李淵產生了冊封她為皇后的心思。

面對從天而降的喜訊,宇文氏居然拒絕了,且態度很堅決。

宇文氏出身豪門,見慣了朝廷的傾軋,也親眼目睹了哥哥們殺害隋煬帝,以及兩個哥哥和侄子們的被殺,血的教訓告訴她,登得越高摔得越慘,知足才能常樂。

如果宇文氏被封為皇后,她將面臨著一個驚喜和一大危機。驚喜就是他的兒子李元嘉從庶子變成了嫡子,有資格參與皇儲之爭了。危機就是從此兒子就成了別人的靶子,逃都逃不脫。

宇文氏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拒絕,皇后之位有毒!

後來發生的一切都表明,宇文氏太智慧了,假如她成了皇后,她和她的兒子必然會被拖下水,到那時恐怕想退都退不回來了。

李元嘉在母親的影響下成了一位「修身潔己」的賢王,後來娶了房玄齡的女兒為妻。

最後一個問題:李元吉對李建成是忠心耿耿,還是心懷異志?

按史書說法,李元吉其實是個陰謀家,他表面上在幫大哥,其實是想借大哥的手幹掉二哥,然後再趁機幹掉大哥。

我個人認為這是李世民篡改史書的結果,李元吉不可能有這個念頭。

首先,如果李元吉有野心,他就會選擇中立,甚至兩頭押寶,而不是一上來就選邊站,這不符合陰謀家的操作手法。

其次,李元吉與大哥沒有矛盾,他沒有除掉大哥的動機。

其三,李元吉不傻,他知道自己與大哥的實力差距,不可能愚蠢到認為大哥很好對付。

其四,即便李元吉有能力除掉大哥,就意味著能取代大哥嗎?他爹呢,他怎麼對付?要知道李元吉的後面還有一大堆弟弟呢!

因此我認為,史書一定被篡改了,目的就是洗白李世民弒兄殺弟的行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6b00f465f38036fab5269704e3f5f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