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正骨是如何治療骨傷病的

2022-07-20   家庭醫學

原標題:中醫正骨是如何治療骨傷病的

中醫正骨是如何治療骨傷病的

正骨是中國勞動人民的結晶,距今約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周禮》記載的「折瘍」,主要就是對仆、跌、墮、擊等導致的骨折進行治療。中醫正骨是經過了長期實踐形成的一套具有獨特理論體系和完整治療原則的治療方式。正骨術中的「小夾板固定」是中國首創,之後慢慢被其他國家所效仿。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何謂正骨

正骨是中醫專科名,是診療損傷的專科,也是古代醫學「十三科」之一,被稱為傷科或者骨傷科。主要對象指由外力所導致的骨、關節或者軟組織損傷,也包括同類原因導致的體內臟器損傷。

元朝政府設立的醫療制度中存在「正骨兼金鏃科」。以正骨為專長的元代醫學家危亦林在《世醫得效方》卷十八中就設有「正骨兼金鏃科」,專門討論骨關節損傷以及金刃所傷疾病之脈因證治。《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訣》中指出:「今之正骨科,即古跌打損傷之證也。」

治療方式

首先患者需要服用藥物,將身體機能調理到最佳狀態,之後再進行正骨。主要通過拔伸、復位、對正、按摩等手法幫助患者骨折復位,然後使用小夾板固定。正骨不僅可以有效幫助患者將折斷的骨頭回歸到正位,還可以使患者的滑膜錯位得到改善,有效治療肩周炎、頸椎病等症。中醫正骨術在治療的過程中不需要開刀,對患者造成的痛苦較小,可以有效杜絕感染,促進患者臨床恢復。

1.手摸。主要指醫生使用手指觸碰患者骨折位置,然後慢慢感受骨折的部分。雖然使用X光可以照射出患者骨骼的結構,但是X光照射出來的只是平面圖,通過觸摸可以讓醫生明確感知到患者骨骼的形狀,進而更好的幫助患者治療。

2.牽引。康復治療師握住患者骨骼的遠端和近端,根據骨骼正確生長位置牽引患者的骨折部分,緩慢使骨折位置得到糾正,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的肢體長度。

3.旋轉。部分骨折部位不會輕易被改變,可能因為骨折遠端失去了連續可活動性,所以需要進行外旋、外展、內旋等,幫助患者骨折部位旋轉移動。

4.提按。康復治療師一隻手按住患者骨折部位的遠端,另一隻手按住患者骨折部位的近端,反覆提按,幫助患者骨折部位恢復正常。

中醫中藥治療骨折的優勢

中醫治療骨折的四項基本措施為整復、固定、功能鍛鍊和內外用藥。通過專業手法復位患者骨骼後,使用小夾板固定,內服中藥治療,可以有效作用於患者的骨骼和軟組織,還可以有效兼顧患者復位、固定和功能鍛鍊,促進患者骨折癒合,減少患者出現併發症的風險。

1.局部與整體並重。

患者出現骨折的主要原因是外力導致,但是骨折後患者的身體內在也會出現整體變化。中醫注重局部與整體之間的關係。局部受傷需要做到局部和整體並重,有效地運用包紮、固定、按摩、被動活動、自動運動等手段治療患者,促進患者快速康復,縮短康復療程。

2.固定與運動統一。

中醫正骨在運動的基礎上對患者的骨骼進行固定,屬於能動固定的一種。骨折後不管採取怎麼樣的固定方式,只能使骨折的部分活動減低到最低限度,但是不可以使患者骨折位置一點也不動。當患者肢體進行活動的時候,外固定會跟著患者的肢體一起運動,大部分的剪力被關節活動吸收,骨折處的負擔大大減輕。

3.同時並進整復、固定和恢復。

中醫正骨不僅具有癒合速度快、減輕病人痛苦的優點點,患者肢體功能恢復也非常良好,很少出現肌肉粘連、關節強直等情況。

4.內服藥。

中醫正骨的另一個特點就是中醫藥內服。內服藥物可以有效激發患者骨細胞增長。患者骨折後會出現腫痛,導致患者氣血不通,出現循環障礙,所以在治療初期需要著重行氣,促進患者氣血通達,增加新陳代謝,促進患者骨折早日癒合。

文/張會 張倩倩 滕州傷骨醫院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關注公眾號《家庭醫學》,了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