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結束其對中國的國事訪問。此次訪問實現了三個「首次」——馬科斯就任總統後對中國的首訪,中國是其在東協之外正式訪問的首個國家。同時,馬科斯也是2023年伊始中方接待的首位外國領導人。雙方對訪問的重視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資料圖
除東協外,馬科斯首次正式訪問國為何是中國?
深圳衛視直新聞注意到,此次訪華是馬科斯2023年的新年首次出訪。在中國之前,馬科斯出訪的均為東協國家。與此同時,馬科斯此次訪華也打破了「慣例」——菲律賓總統的每年首訪通常為東南亞國家。分析指出,這展示了馬科斯對中菲關係的重視程度,釋放出對華友好的積極信號。
作為美國基於「印太戰略」下積極拉攏的對象,馬科斯究竟會先出訪中美哪一國,一直備受外界關注。實際上,在其就任總統後,中美兩國均向其發出了訪問邀請。時任外交部長王毅在馬科斯上任6天後即對菲律賓進行正式訪問,這也充分體現了中國對中菲關係的重視。
2022年9月,馬科斯赴美參加第77屆聯合國大會,其間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談。但需要指出的是,此次行程並非為正式訪問。分析指出,菲律賓於中美兩國而言,都存在地緣政治利益。因此,兩個大國尋求接觸馬科斯合乎邏輯。
馬科斯多次強調採取「大國平衡」的外交政策。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對深圳衛視直新聞指出,馬科斯非常清楚處理中美關係需要高超的智慧,需要小心謹慎。馬科斯上任伊始,首先訪問的是東協的兩個國家,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前者是東協的最大經濟體,後者是東協重要成員國。此外,這兩個國家還有一個共同點,即和中美兩國保持良好合作的關係。
資料圖
「馬科斯總統通過對印尼和新加坡這兩個國家的訪問,以及同這兩國領導人進行探討。實際上也使得他能從這兩國身上得到借鑑。未來如何處理中美關係,我想馬科斯總統應該知道他的『底線』就是一定要維護自身的國家利益。而這需要採取嫻熟的『外交平衡』手段來處理。」許利平說。
菲律賓《馬尼拉時報》曾於2日發文,提醒馬科斯訪華時必須牢記並努力實現以下三點:首先,應「忘記」所謂「南海仲裁案」,因為這一「仲裁」完全是在美國的操縱下,由阿基諾三世政府單方面發起的。該「仲裁」為美軍艦在南海的航行活動提供了一個所謂「合理」藉口,讓其能夠隨心所欲地通過敏感水域;其次,應「管」住菲軍方的嘴,因為菲軍方總是應和美國情報部門,針對一些個案而對媒體「大放厥詞」,挑起不必要矛盾,因小失大;最後,馬科斯應同中方就南海油氣共同開採一事展開討論,馬拉帕亞氣田作為菲律賓國內天然氣的主要來源,預計將於2024年耗盡。比起中方,菲方更需要這方面的合作。
作為菲律賓全國性報紙之一,《馬尼拉時報》常被外界看作代表官方觀點和立場。
中菲關係講究「合」與「同」
1月4日,中菲兩國領導人在不到兩個月時間內,實現第二次面對面會晤。外界認為,這將為中菲兩國未來五到六年的雙邊關係定下基調。
「歷史友誼」是中菲雙方談及的重點話題之一。馬科斯在出訪前,便追溯了其首次訪華的經歷。1974年9月,他曾陪同母親、前菲律賓總統夫人伊梅爾達·馬科斯訪問中國。次年6月,中菲兩國正式建交,彼時正值其父親費迪南德·馬科斯執政時期。馬科斯稱,2023年的對華訪問將延續菲中人民之間建立的友誼紐帶,並將雙邊合作關係提升到更高層次。
資料圖
深圳衛視直新聞注意到,就在中菲兩國元首舉行會談的同時,兩國「第一夫人」也開展了交流。4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陪同菲律賓總統夫人麗莎共同參觀了「和合共生——故宮·國博藏文物聯展」,該展展現了中華文明深厚的歷史底蘊和中華民族「尚和合、求大同」的價值追求。
談及「同」與「合」,我們不妨來看看此次中菲兩國發表的聯合聲明。在今天(5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毛寧便使用「內容豐富」來形容雙方發表的聯合聲明。該聯合聲明共包含28項條款,並附帶了中菲兩國簽署的14份合作文件。外界認為,這標誌著中菲兩國將在今後的日子裡展開更為充分的交流與合作。
南海問題是中菲兩國繞不開的討論議題。其在聯合聲明中,也占據較大篇幅——兩國元首就南海局勢深入坦誠交換意見,強調南海爭議不是雙邊關係的全部,同意妥善管控分歧。雙方重申維護及促進地區和平穩定、南海航行和飛越自由的重要性,同意在《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以及《聯合國憲章》和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基礎上,以和平方式處理爭議;雙方同意在已有成果基礎上,儘早重啟海上油氣開發磋商。雙方將在太陽能、風能、電動汽車、核能發電等領域探討合作;雙方決定建立中國外交部邊海司與菲律賓外交部海洋司直接溝通機制;雙方認識到兩國海警開展務實合作的重要作用,重視並同意儘早召開中菲海警海上合作聯合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適時舉行年度防務安全對話;雙方同意進一步擴大環境保護、海洋經濟等領域涉海務實合作,加強海洋垃圾、微塑料治理等領域合作,致力於在兩國沿海城市間建立合作夥伴關係;雙方願積極考慮建立火箭發射信息通報機制,在火箭殘骸回收返還方面開展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美媒曾就中方從菲方取回在南沙群島附近海域的長征五號B整流罩殘骸一事頻繁炒作。此次聯合聲明涉及的火箭殘骸回收內容,也是有力正面回應了少數西方媒體的惡意炒作與關切。
許利平對深圳衛視直新聞指出,南海問題有其一定的複雜性。在這一背景下,中菲元首就南海問題進行磋商,並在聯合聲明中使用較大篇幅進行詳述,體現了南海問題在中菲關係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同時也表明中菲兩國就此問題達成了諸多共識。這有助於化解在南海問題的一些誤解和誤判,為中菲兩國在南海問題上增進互信,為未來進一步的深化合作打下堅實基礎。
許利平指出,在南海問題上,除菲律賓外,中國同越南、馬來西亞等國也存在一些島礁的所謂「爭端」,中菲在南海問題上做出一個好的示範,務實合作成果惠及雙方人民,可以營造南海和平穩定的一個好的氛圍,這對於地區經濟增長非常有利。
在經濟上,同中國加強合作是菲律賓商界共同訴求
除南海問題外,務實合作也吸引著外界關注。馬科斯曾提出「發展經濟、維護國家利益、反貪腐」的競選口號,迎合選民要求經濟復甦、改善民生的訴求。不少菲媒在報道中提到,菲政府和企業期待馬科斯此次國事訪問能夠促進與中國的更多合作,加強貿易與投資往來。
據菲律賓《問詢報》報道,馬科斯訪華隨行代表團的規模約為200人。此次隨馬科斯一同出訪的包括總統夫人麗莎、前總統阿羅約、眾議長羅穆亞爾德斯、外交部長馬納羅、財政部長迪奧克諾、貿易和工業部長帕斯夸爾、旅遊部長弗拉斯科、信息和通訊技術部長黃延光以及其他部門負責人。
除政府代表團外,陪同馬科斯訪華的還包括一個「規模龐大」的商業代表團。據《文匯報》報道,菲總統府通常不會公布隨訪的商業代表團人員名單,不過該代表團通常由馬科斯的私營部門諮詢委員會主席薩賓·阿比提茲率領。菲華商聯總會早前表示其有成員是馬科斯訪華團成員之一,「我們相信這次歷史性的國事訪問對菲律賓經濟的增長潛力非常重要,因為中國是我們最重要的經濟和貿易夥伴,是世界上新興的經濟大國,也是我們的鄰居。」
深圳衛視直新聞注意到,聯合聲明涉及務實合作的內容中,農業被擺在「打頭陣」的重要位置。雙方一致認為,要拓展務實合作。特別是要深化中方「一帶一路」倡議同菲律賓「多建好建」規劃對接,做大做強農業、基建、能源、人文四大重點領域的合作,雙方還續簽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簽署了農業、基建、電子商務、融資、海關、旅遊等10餘項合作文件。
與此同時,深圳衛視直新聞根據有關報道發現,馬科斯抵達北京當晚,是由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接機。而這或與馬科斯的個人經歷有關。馬科斯在就任總統後同時兼任農業部長,以應對菲律賓嚴峻的糧食問題。中方在細節之處,足見用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菲聯合聲明中,深圳也被「列名」——雙方歡迎深圳證券交易所同菲律賓證券交易所新簽合作諒解備忘錄,進一步深化兩國資本市場合作。
資料圖
「可以說,馬科斯總統此訪是今年中菲關係的『開門紅』,將為新時期中菲關係發展帶來重大利好。」毛寧在今天(5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說。
作者丨何王子彧,深圳衛視直新聞駐京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