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楚濟慈 來源 | 零壹財經
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推廣,信息化成為金融服務創新的重要驅動力,許多金融機構紛紛開啟上「雲」之路,從主要依賴線下網點和人力資源的服務模式向依託金融科技開展場景化、開放化經營的金融雲生態建設轉型。
7月21日,零壹智庫、《陸家嘴》雜誌聯合舉辦「 《陸家嘴》交流會第7期——《中國金融雲發展報告(2023)》發布會」,對金融雲市場發展現狀、IaaS、PaaS、SaaS、DaaS和BaaS等不同服務類型的金融雲服務商以及金融機構上「雲」等維度進行分析和探討,為金融雲市場企業戰略布局提供參考建議。
本次會議得到了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香港科技大學應用與社會經濟研究中心、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研究會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小組、全聯併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的學術支持,以及浦嵐中心的特別支持。
會議現場, 平安金融雲董事長兼總經理陳亞殊發表了題為「以差異化構建更懂金融的雲」的演講。多年來,平安金融雲借鑑平安集團的科技研發、運維管理經驗,構建符合金融機構需求的專業雲能力,作為金融科技底座,集中向金融行業客戶提供金融雲服務和技術,為銀行、保險、投資等多個金融垂直領域提供雲上解決方案。
一、平安金融雲的基礎:10萬億交易規模,6.8億網際網路用戶
陳亞殊首先提到金融雲的範圍。他表示,關於金融雲,業內主要聚焦在兩個方面,一個是金融雲的IaaS,另一個PaaS僅僅是在技術這一層面,沒有涉及到更多的應用PaaS或者是SaaS。
平安金融雲,是平安集團旗下專注於為金融行業提供雲計算服務的平台,自2013年開始至今成長了大約9年的時間。作為一個綜合的金融集團,平安集團旗下涵蓋證券、基金、租賃、銀行、保險、信託、資管等所有金融形態的公司,目前也均在使用平安金融雲。
數據顯示, 平安每年的金融交易規模大約在10萬億以上,網際網路用戶超6.93億,這即是平安金融雲的基礎。
二、金融雲和非金融雲的區別到底什麼?
陳亞殊提到金融雲和非金融雲的差距。他表示, 金融雲有非常嚴格的技術標準和行業屬性,非金融客戶不能使用金融行業的雲。其構建標準有三個基礎,一是架構,要按照雲計算技術應用的規範;二是技術安全要符合相關的要求,三是容災。金融雲在三個方面跟其它雲有著顯著的區別。
「金融雲還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是它的 業務連續性非常高」,陳亞殊進一步表示,業務連續性的要求會穿透到金融雲的底座里來,並且這個穿透遠不只服務其它行業那麼簡單,而是必須要上下兩層。
陳亞殊表示,通常所說的金融雲業務系統,很多被叫做雲SaaS,陳亞殊認為這不是雲,只是使用了雲底座、雲計算的應用系統。這些應用系統的應用架構以及應用的部署架構必須和金融雲底座的基礎架構融合在一起,才能確保所謂的業務連續性,這是金融行業中尤其強調三者結合的原因。
從2016年開始,監管機構或者政策導向,希望通過新的技術去支撐金融行業的數字化發展,所以發布了很多相關的指導。政策利好促進金融機構上雲,2016年之後大約三年時間,包括平安在內的很多機構遷移上雲或者開始使用雲的一些技術。
不過2019年左右,金融雲領域在使用雲數據和應用系統、業務辦理之間,做出了一些比較嚴格的動作,從原來獨立創新的角度逐漸轉到創新與風險兼顧的服務歷程,因此後續的金融業務上雲的過程基本上是終止的。
大家現在看到的一些行業案例,可以稱為私有雲,即利用雲計算在內部部署私有雲去支撐業務,這與本質上的金融雲有一定的差異。
陳亞殊表示, 與傳統行業不同,金融行業有著獨特的屬性,比如強監管要求、定製化要求、更高的穩定、更高的安全,而通用型雲無法滿足金融機構的這些獨特屬性。
第一,金融行業最關心合規性。陳亞殊反覆強調,金融行業對監管怎麼關注都不為過,因為本質上技術的不合規,會影響業務經營的範圍以及經營的規模。
第二,金融行業的形態非常多,不僅僅是銀行,還有資產管理、證券、基金等形態,所以定製化需求比較多。
第三,更高的穩定,這在金融雲中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
第四,更高的安全。金融雲對數據和網絡安全的要求,僅從規範程度上的角度看,少說可能有200、300項高於政務雲的要求。
三、為什麼平安金融雲更懂金融雲?
陳亞殊表示,以房屋裝修為例,新房裝修更簡單,二手房改造則相對更難。事實上,很多金融機構進行數字化轉型時,相當於二手房改造,因為面對的不會是一個非常乾淨或者非常理想化的應用系統。
在陳亞殊看來, 「金融雲,是最高標準的雲」。網際網路上雲,是從0到1,簡單易上雲;而金融上雲,則是從1到N,改造升級難度更大。
不過,平安有著全球最為複雜的金融業務場景,業務涉及金融、保險、支付、證券、基金、風控、醫療、智慧城市等領域,為金融機構提供IaaS、PaaS、SaaS全棧式雲服務。在業務上雲過程中,平安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目前基本上支持各類的基礎架構或者應用形態。
在運營體系方面,平安深耕金融保險行業多年,建立了完整的金融領域管控和運營體系,先進的運營體系+技術雙輸出,可以助力廣大金融機構實現數字化轉型。
在實踐方面,平安系各BU核心系統容器化改造上雲,技術團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大量的落地實踐,能夠提供端到端的諮詢和技術輸出。
在服務層面,平安金融雲提供了 「建上管用一體化雲服務」,不僅可以推動機構的業務創新和數字化轉型,同時還可以降低雲的使用成本。
這一閉環解決方案包括四個方面,分別是: 一、合規建云:提供監管合規的多種雲基礎設施。 二、專業上云:支持金融業務高效安全雲上遷移。上雲前進行業務連續性設計,上雲中場景級實施與保障,上雲後進行360°監測運維。 三、智能管云:全生命周期一站式雲運營中心。 四、敏捷用云:應用開發-部署-運維「全鏈式」。
「保姆式的服務,陪伴式的成長」,陳亞殊最後表示,平安金融雲確實不僅僅是雲,而是整套的服務。它會確保使用雲的這些機構,不管是什麼架構,都能夠利用雲計算的技術優勢去更好地管理系統,同時也能夠通過上雲,使自身業務系統的穩定性、數據安全、網絡安全能夠得到保證,這是平安金融雲提供雲服務的最核心的一個目標。未來,平安金融雲將不斷優化產品及方案,以滿足更多金融機構的特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