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檔,有兩件事讓人意料之外。
一是沒想到國產電影會出現多部爆款,直接刷新暑期檔的歷史票房;
二是沒想到好萊塢電影竟然都成了陪跑,上一部撲一部。
這其中,表現最好的《巨齒鯊2》,票房也不到9億,這還是在有「票房扛把子」吳京主演的情況下。
曾經讓國產電影避之不及的好萊塢大片,如今卻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而踩著暑期檔尾巴上映的《奧本海默》,也成了好萊塢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從目前的票房來看,《奧本海默》的表現中規中矩,平台預測最終票房大概3.5億上下。
但對一部文藝向的名人傳記片來說,這已經算得上很不錯的表現。
而8.8的評分在今年好萊塢電影里也是一騎絕塵,看得出大多數觀眾對於諾蘭的認可。
影片上映後,皮哥也第一時間去了電影院,看完後的心情可以用兩個詞概括:
震撼、震驚。
震撼是因為,諾蘭用他最擅長的方式,把一部傳記片拍得激盪人心。
比如奧本海默對於宇宙以及量子世界的想像,比如聽證會上的激烈辯論,還有原子彈爆炸前的倒計時。
特別是蘑菇雲升空的那一幕,在大銀幕上看尤為震撼,諾蘭確實對得起自己「實拍狂魔」的稱號。
震驚是因為,諾蘭看似是在講奧本海默的故事,實際上把美國人的虛偽,赤裸裸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所謂的「燈塔」「美國夢」,都是幻覺,都是套路,都是為了迷惑外界打造的人設。
這部「夾帶私貨」的影片究竟從哪些方面,戳破了美國的虛偽?
今天皮哥就通過三個方面,和大家做個解讀。
01、
一場秘密審判,看透美國兩面三刀的做派
1954年,時任美國原子能委員會顧問主席的奧本海默,作為「被指控對象」,參與了一場非公開的安全聽證會。
聽證會的目的,是為了查清奧本海默是不是蘇聯安插的間諜。
《奧本海默》這部電影,就是從這場秘密審判開始。
而這場秘密審判,也揭開了美國第一層虛偽面紗。
平心而論,懷疑美國的「原子彈之父」是蘇聯間諜,想想就覺得荒誕。
但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這場聽證會又在所難免。
50年代初正處於美蘇冷戰的火熱期,對於共產主義的大肆鎮壓使得美國上下「談共色變」。
不少有頭有臉的人物都被當作美共或者親共,其中奧本海默正是政府重點關注的「通共可疑分子」。
之所以被列為重點對象,主要出於以下三點原因。
一是奧本海默在大學任教時,參加過左翼分子的集會。
此外他還讀過不少馬克思的著作,也曾通過西班牙共產黨為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戰爭捐過款。
二是奧本海默的妻子還有弟弟都曾經是美共的一分子。
奧本海默當時還把同為物理學家的弟弟拉來幫忙,讓一個曾經的美共分子參與原子彈研究,是何居心?
三是一封針對奧本海默的舉報信。
寫信者是原子能委員會的執行主席博爾登。
據他所說,奧本海默很可能是蘇聯間諜,並寫了滿滿三頁紙控訴奧本海默的「罪狀」。
再加上當年參與原子彈研製的德裔科學家富克斯,被查出真實身份是蘇聯的間諜,這一事件更是加深了人們對奧本海默「間諜身份」的懷疑。
在這樣的局面下,各位與會證人的證詞也顯得愈發重要。
31位證人里,絕大多數都非常信任奧本海默,指出所謂的叛國都是無稽之談;
但少數證人的發言,則是將他置於更不利的局面。
尤其是和奧本海默一向不和的物理學家泰勒,他的話總結起來就是,
「我和奧本海默不是一路人」。
泰勒的證詞中有這麼一句話,對奧本海默最為致命:
「我希望看到對這個國家性命攸關的事業,可以掌握在我更了解、更信任的人手中。」
一句話,既表了忠心,又字字誅心,暗示奧本海默不值得信任。
在長達四周的聽證會後,幾位委員給出了最終決議:
奧本海默對於國家絕對忠誠,但對於國家安全部門不夠重視,還有在氫彈問題上的態度也過於消極。
鑒於以上種種,奧本海默被取消安全許可,自此沒有資格參與國家的任何項目。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更難以接受的,是奧本海默在人格和尊嚴上遭受的侮辱。
因為這場聽證會,奧本海默所有的隱私和秘密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他就像被剝光衣服丟在大街上,就算再羞恥也要接受人們指點和嘲笑的議論。
表面上是打著「消滅間諜,維護國家安全」的名號,實際上網羅莫須有的罪名剷除異己。
而這種兩面三刀的做法,何嘗不是美國的一貫做派?
02、
兩個政治小丑,把奧本海默推向深淵
從站在金字塔頂尖,到被推向萬丈深淵,奧本海默的「墮落」,其實早有預謀。
在原子彈爆炸的幾個月後,FBI就開始了對奧本海默的調查,各種關於奧本海默是「危險分子」的傳言開始流出。
雖然這件事不了了之,但卻被有心之人利用,將奧本海默逐漸捲入政治鬥爭的漩渦中。
一位是上文提到的博爾登。
作為研製氫彈的支持者,博爾登自然與反對氫彈的奧本海默站在對立面。
再加上博爾登在任職期間遇到一些麻煩,而對付奧本海默,可以從軍方那裡得到支持。
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博爾登寫下那封舉報信,也成為聽證會的導火索。
另一位,是海軍上將、原子能委員會主席施特勞斯。
從一個普普通通的鞋匠,一步步奮鬥到如今的位置,他的經歷足以寫一部精彩的平民奮鬥史。
但施特勞斯又不是個好相處的人。
比如當身邊人稱呼他「施特勞斯先生」時,他非常不滿的糾正對方,要叫他「海軍上將」。
對他而言,權力、名譽和頭銜是最重要的,他喜歡為了得到這些去鬥爭。
施特勞斯還有一個可怕之處,就是心眼小,容易記仇。
施特勞斯還記得,當初奧本海默在公開場合嘲笑他在物理問題上的一個錯誤,讓一向自傲的施特勞斯十分難堪。
所以當施特勞斯收到奧森豪威爾總統邀請,準備加入內閣時,他的第一反應就是:
讓奧本海默成為他仕途的墊腳石。
利用博爾登的那封信擴大影響,從總統那裡獲取支持,就連聽證會的整套流程,都是施特勞斯一手控制。
包括聽證會的委員,也都是施特勞斯精挑細選,選出的三位都是反對奧本海默的人。
聽證會的過程中,幾位委員軟硬兼施,試圖通過各種問題把奧本海默帶進溝里。
是不是離開過美國?
和蘇聯的科學家有沒有接觸?
為什麼反對研製氫彈?
偏偏奧本海默還是個直腸子,問什麼就答什麼,說起話來一旁的律師攔都攔不住。
特別是委員會主席羅博的一連串質問,更是招招致命。
你會因為道德原因反對在日本投放核武器嗎?
當初明明是你選擇在廣島和長崎投放原子彈,為什麼後來又提出反對?
在蘇聯造出原子彈後,為什麼你反對我們國家製造超級核彈?
步步緊逼的拷問下,奧本海默的心理防線幾乎崩潰,也很難做出什麼有效反擊。
在波詭雲譎的政治鬥爭中,書生意氣的奧本海默終究成了犧牲品。
但在這場政治遊戲里,不只是奧本海默一位輸家。
施特勞斯雖然贏得了這場聽證會,但卻失去了人心,在選舉中落敗;
幾年後,施特勞斯更是遭到彈劾,自此和政壇無緣。
而博爾登作為施特勞斯的「棋子」,在這場聽證會後不僅沒有翻身,還徹底銷聲匿跡。
以正義、和平之名玩弄政治遊戲的戲碼,想必大家都已經屢見不鮮。
從佩洛西竄台,到打壓TikTok,還有最近美國駐日大使在福島吃海鮮等事件,皮哥只想說,
這些讓人無語的政治表演,實在是太難看了點。
03
杜魯門的反應,暴露了美國不願回首的血腥歷史
在轟炸廣島、長崎的幾個月後,奧本海默見到了杜魯門總統。
但這次短暫的會面,卻讓奧本海默接連觸及到杜魯門的兩大「痛點」。
奧本海默先是告訴杜魯門,在原子彈轟炸廣島長崎後,他感覺「自己的雙手沾滿了鮮血」。
杜魯門臉色一變:這不是指桑罵槐,說自己也是劊子手嗎?
緊接著,奧本海默又提出希望撤掉洛斯阿拉莫斯的實驗室,把這個地方還給印第安人。
一句話說完,現場氣氛直接降到冰點,杜魯門瞬間黑臉。
原來當年美國政府為了建造實驗室,將印第安人群居的洛斯阿拉莫斯徵用,方圓60公里內不得有人居住。
當地的土著居民被政府人員強制遷走,但給的補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這種巧取豪奪的背後,又觸及到美國的另一層偽裝:
西部開拓史。
從19世紀初開始,美國政府打著開拓蠻荒、傳播文明的旗號,向西部開疆拓土,搶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大肆屠殺印第安人。
當時政府還發布一條告示:每上繳一個印第安人的頭皮,就獎勵50-100美元。
在官方的鼓勵下,印第安人成了任人宰割的獵物,其族群人數從18世紀的500多萬驟降到20多萬。
儘管二戰後,印第安人的處境逐漸改善,政府也開始反思,但這種口頭承認錯誤的行為,更像是精心準備的「作秀」。
在那個時期,奧本海默敢在總統面前為印第安原住民說話,不得不說確實有魄力。
但對於奧本海默的請求,杜魯門自然不會答應,事後還忍不住破口大罵:
「我再也不想在這間辦公室看到那個蠢貨了!」
對待這件事,杜魯門表現出的敏感、憤怒、冷漠,恰恰暴露了美國的虛偽本性。
連歷史都不敢正視,何談什麼「人權」,什麼「平等」?
自我標榜為民主燈塔、人權衛士,實際上玩弄的卻是「忽悠話術」,「金錢政治」。
即便是奧本海默,在這樣的環境下也差點迷失自己。
原子彈爆炸後的那場演講,面對台下人們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奧本海默有些不知所措。
他看到人們興奮的臉,知道自己必須要說些什麼。
「全世界,都將銘記這一天!」
「我敢打賭,日本人肯定很不高興!」
每一句話,都會讓人們激動不已,既是對英雄的崇拜,也是一種勝利的狂熱。
但說了兩句話後,奧本海默發現自己「裝」不下去了。
雖然他的嘴裡還在說著,但眼前卻掠過一個個被原子彈炸成碎片的人影。
他無法接受自己違背自己內心,說出這些並不真實的發言。
演講結束後,奧本海默迅速從現場逃走,離開這個窒息之地。
這樣的奧本海默,根本無法在這個虛偽的世界「吃得開」。
可以說,奧本海默事業未竟的「隕落」,其實正是美國夢的破碎。
但也正是他的遭遇,讓人才能看穿美國苦心經營的假面目。
特別是近年來,美國的種種行為,也讓其「說一套做一套」的虛偽面目逐漸暴露無遺。
比如表面上對俄羅斯進行全面制裁,暗地裡卻通過各種渠道從俄羅斯購買石油;
還有前不久的夏威夷大火,沒有任何政府官員前往一線,只有總統拜登口頭表達慰問。
最下頭的是在日本排放核污水這件事上,一向主張「綠色環保」的美國明面上堅定支持,一轉頭卻悄悄減少了日本農林水產的進口。
如此涇渭分明的雙標行事,讓這個「超級大國」的信譽徹底成了笑話。
文章最後,皮哥想引用影片中愛因斯坦的一段話。
這段話,堪稱是對美國虛偽本質的最佳註腳。
「有一天,當他們對你的懲罰足夠多時,他們會給你提供鮭魚和土豆沙拉,發表演講,給你一枚獎章。」
「請記住,這不是為了你,而是為了他們。」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阿志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