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大是否出色,看父母這3方面就知道了

2023-11-15     富書

原標題:孩子長大是否出色,看父母這3方面就知道了

作者:如是(富書專欄作者)

之前,江西理科狀元楊一鳴的勵志故事刷了屏。

他是妥妥的學霸,高考考了726分,數學和理綜都是滿分。

不僅學習厲害,他為人也陽光開朗,頗有主見。

而這個「別人家的孩子」的背後,站著同樣出色的父母。

他父母都是高校教授,從小就帶他泡學校的圖書館,家裡也隨處擺放書,全家人一起看書,互相討論,培養他讀書、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父母很注重和孩子的溝通。從小到大,當他遇到學習或成長上的困惑時,父母總能很好開導和引導,啟發他思考,造就他陽光開朗的性格。

正應了那句話:「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

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孩子是複印件,父母是原件,父母自身的認知、圈子、格局,無一不影響和塑造著孩子的未來。

智慧的父母,不會將所有的精力用在孩子身上,而是不斷自修、精進,努力成為孩子生命中的榜樣和引路人。

父母的認知,決定孩子的高度

看過一則真實的故事。

西安一位叫湯曉艷的女子,40歲才圓了大學夢。

此前,她曾3次考上大學,但其父親認為女孩子讀書是浪費時間,3次燒毀了她的錄取通知書。

後來,父親去世,她在丈夫的支持下,終於如願進入大學學習。

這則故事讓人心酸,父親的淺薄認知,差點毀了女兒的夢想。

羅伯特·清崎有一句名言:「貧窮不是刻進DNA里的東西,對貧窮的理解才是。」

如果父母認知水平高,即使生活窘迫,孩子依然可以逆天改命。

鄉村醫生蔡笑晚就是例子。

他有6個孩子,一家人擠在小村莊裡租來的老房子裡,面積只有16平方米。

儘管日子艱難,但父親蔡笑晚相信決定孩子未來成就的關鍵,是後天的培養。

他鼓勵孩子立志,經常給孩子講科學家的故事,屋裡也貼滿了愛因斯坦、居里夫人、牛頓等人的畫像。

雖然經濟窘困,他依然設法帶著孩子游遍大江南北。

為了孩子能有健康的體魄,他做了一張桌球桌,白天是球桌,晚上是床。

他重視財商教育,孩子5歲時都有自己的存摺,用以存零花錢,培養孩子理財的興趣和能力。

他不會太在乎成績,認為只專注學習而沒有其他愛好的孩子,想像力、創造力、適應力都會受影響。

最後,這個貧困的家庭,走出5個博士和1個碩士。

身為一個沒錢也沒資源的「窮爸爸」,他締造了教育的奇蹟。

財富和權勢固然能給孩子提供便利,但不會成為決定人生高度的爬梯。

真正決定孩子未來高度的,是父母的認知。

心理學家斯賓塞說過:「父親是孩子通往外面世界的引路人。」

父母認知清醒,就不會以愛的名義做愚蠢的事,束縛、阻礙孩子的成長。

父母見識高遠,便會在日常交流中,拓寬孩子的視野,升級孩子的思維。

父母的圈子,是孩子的起跑線

我們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很多父母認為這是讓孩子提前學習,其實真正的「起跑線」,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外部環境,與父母的圈子息息相關。

父母的圈子,決定孩子每日耳濡目染的是什麼。

臉書公司研究團隊在2016年做過一個實驗。研究人員通過對比研究、配對分析網站上560萬個英語國家用戶數據,發現孩子職業選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遺傳」。

比如,護士母親培養出護士女兒的機率是8.5%,高出平均值4倍;而從事法律職業的母親,兒子從事相同行業的機率比平均值高出6.6倍。

父母從事哪個行業,其人脈圈子也往往與之相匹配,孩子平日所見所聞的多與該領域相關,自然會更熟悉。

而且,圈子也暗藏著孩子成長過程中可能獲得的助緣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輟學創業的故事家喻戶曉,但大家對他的父母卻知之甚少。

其實,他的父母都很優秀,也為他的創業提供了很多幫助。

他的父親是西雅圖有名的律師,去參加律師協會的酒會時,往往會帶上小比爾,並讓他做迎賓,幫他提升社交能力和見識。

當比爾打算從哈佛大學退學創業時,父親雖然覺得很荒唐,卻沒有直接拒絕,他請自己的朋友,一位白手起家的企業家來和孩子溝通。正是這次溝通,堅定了比爾創業的決心。

母親則是華盛頓大學的董事,全美聯合勸募協會執行理事會首名女性主席,以及第一洲際銀行首名女性主管。

母親人脈廣泛,故而比爾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各類新事物。在他六七歲時,母親就曾帶他去朋友的醫學實驗室參觀先進的醫學器械。

創業之初,比爾·蓋茨想與行業巨頭IBM合作。對方董事長卻不屑一顧,帶著嘲諷的語氣對手下人說:「只讀了兩年大學的毛頭小伙能幹什麼呀?」

比爾母親得知此事,找到這位董事長,聲稱願意為孩子做擔保。因為董事長非常了解蓋茨母親的為人,最終決定和微軟公司合作。

父母的圈子,便是孩子的起跑線。

好的圈子,如一扇扇窗戶,幫孩子開闊眼界,增長見識;亦如一塊塊墊腳石,為孩子的成長提供重要的助力。

唐朝魏徽曾言:「立身成敗,在於所染。」

人很難被道理改變,但容易被環境感染。

若父母結識之人,大多流連酒肆、麻將桌,孩子也易養成遊手好閒的習氣;而若父母和朋友間,多是交流高價值的信息,孩子日濡月染,也能擁有不一樣的視野。

父母的格局,藏著孩子的未來

我們常說,有大格局者成大氣候。

格局體現了一個人的胸襟和氣度,決定了一個人未來能走多遠。

如何培養出胸中有丘壑,眼裡存山河的孩子?關鍵是父母自身的格局。

正如俞敏洪所說:「斤斤計較的家庭,走不出胸懷博大的孩子。」

看過一則新聞。

一位父親帶著兒子去黃山旅遊,堅持說孩子身高不夠買票,而現場測量證實孩子已經超過了1.3米。

沒想到,父親竟然因此訓斥孩子太傻了,不懂量身高的時候應該彎著點腰。

父親的小格局,讓他斤斤計較蠅頭小利,不惜教孩子投機取巧、占小便宜。

若孩子真變得心胸狹隘,唯利是圖,那他未來人生路定會增添許多陷阱和坎坷。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塑造孩子的格局,也決定他未來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若將三粒石榴種子,分別被栽種到花盆、水缸和庭院空地里。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花盆裡的石榴樹最多長半米多高,水缸里的石榴樹可以長到一米多高,而空地里的石榴樹則可以長到四五米高。

父母的格局,決定了為孩子成長提供的空間是花盆、水缸、還是庭院,深深影響他未來能否成長為參天大樹。

香港首富李嘉誠召開董事會的時候,常讓兩個兒子旁聽。

有一次,會上討論公司該持有多少股份。李嘉誠說道:「我們公司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我主張只拿9%。」

這時,大兒子李澤鉅突然開口說:「爸爸,我認為應拿11%的股份,這樣才能多賺錢。」

小兒子李澤楷也附和道:「對,只有傻瓜才拿9%的股份。」

李嘉誠看著孩子,認真地說:「經商之道可不是1+1那麼簡單,你想拿11%發不了大財,你只拿9%,財源才能滾滾而來。」

後面,李澤鉅憑藉過人的才能,如願成為公司接班人。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坦言人生最大的收穫,就是通過父親的言傳身教,成為一個謙讓和豁達的人,能夠做到「利可共而不可獨享」,從而贏得人心,獲取更大、更長久的利益。

父母的格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父母心胸寬廣,孩子很難狹隘自私,更易與人長久合作;父母為人豁達,孩子往往不重小利,著眼真正重要之事。

父母心中有高山溝壑,孩子眼裡便有星辰大海。

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有一句名言:

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

有效的教育,莫過於言傳身教。

父母高維度的認知、廣泛優質的圈子、以及豁達的格局,都會一點點滲入孩子的靈魂,鑄就孩子的未來。

願我們都能成為這樣的父母,培養一個出色的孩子。

作者簡介:如是,富書專欄作者,躬身入局,體驗生命的各種可能,文章:爸媽進化論,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重磅推出新書《屏蔽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3958f9efaf42e470bda17c2ae91ca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