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歐盟和北約的不斷行動,東歐地區的危機似乎已經無法避免了。然而歐盟仍然覺得危險等級還不夠,因此歐盟「外長」(外交事務高級代表)傅雷利就發出了所謂的「全殲俄軍」的瘋狂言論。但是法國卻不吃這一套,不僅直接指出法國不可能用核武器回應俄羅斯,暴露了北約底線,後來還用「法俄開戰」的回應羞辱傅雷利。
就在此前的公開活動中,傅雷利高調宣布,普京的「核戰爭」言論不是虛張聲勢,但是也希望俄羅斯和普京明白,歐盟國家和北約國家也從來都不虛張聲勢,「我們想要傳達的信號就是,如果俄羅斯以任何形式對烏克蘭發起核武器打擊,那麼北約和歐盟也會對俄羅斯發起毀滅性打擊,直至毀滅所有的俄羅斯軍隊。」
對於這樣的「全殲俄軍」說法,當時俄羅斯回應稱,傅雷利的危險言論,正在把所有的歐盟國家拖入危險的戰爭中,甚至是核戰爭中,因為俄羅斯早就指出了,任何威脅俄羅斯國家安全的行為,都會引起俄羅斯所有的反擊手段。眼看著歐盟和俄羅斯之間的火藥味越來越濃,歐盟國家趕緊出面降溫。就像法國,就對傅雷利進行了羞辱。
曾經與法國總統馬克龍競爭總統職務的法國極右翼政黨領袖勒龐指出,幸虧傅雷利無法代替法國做出決定,否則法國已經與俄羅斯發生了戰爭,同時將法國推入到無法緩過勁的軍事衝突中。通過這樣的話,勒龐指責傅雷利就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好戰主義分子」。
勒龐,一名極右翼的「自由人士」,其領導的政黨一貫對歐盟保持批評的態度。當時勒龐與馬克龍進入最後一輪選舉的時候,不少歐盟國家和歐盟領導人都擔心勒龐取得最終的勝利。因為一旦勒龐獲勝後,法國將不再是歐盟的堅定支持國家,而是轉變為對歐盟的批判國家。因此,在法國最後的選舉時刻,有媒體出面汙衊勒龐涉嫌財務犯罪。
就這樣,勒龐最終敗在了馬克龍的手中。然而,就算是擊敗了一個勒龐,還有千千萬萬個勒龐在歐盟崛起了。就像歐盟國家的捷克,就先後兩次發生了數萬人參與的抗議活動,這些抗議者的最大需求,就是捷克退出歐盟,保證自己能夠在能源和經濟政治上獨立。
隨後,德國、法國、奧地利幾個國家內,也掀起了抗議活動,最大的需求就是要求幾國政府退出與他們的國家「脫歐」。與此同時,這樣的抗議還發生在其他的非歐盟國家內。就像摩爾多瓦這樣的親近歐盟國家,也發生了大規模的抗議事件,該國抗議者要求政府遠離歐盟。
就事實來說,現在的歐盟就和北約一樣,已經暴露了自己的「好戰主義和擴張野心」,而這樣的野心和好戰,不是歐盟國家居民需要的。因此,如此激進的歐盟已經遭到了一部分歐盟居民的反對。
事實上,如果歐盟真的無法改變自己的擴張主義,無法將經濟問題當作第一要務的話,那麼歐盟早晚有一天也會解體。因為待在這樣的組織內,已經無法讓歐盟國家獲得經濟上的發展了,只會把部分希望和平的歐盟國家拖入到戰爭中。
就像俄羅斯說的一樣,歐盟已經不再是二戰後的歐盟了,而是一個披著經濟外衣的「軍工復合體」,主要目的就是在北約之外,成立屬於歐盟國家的軍事力量,進而讓自己的擴張能夠肆無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