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線24小時吸金2000萬後被下架,狂飆中的短劇被按暫停鍵?| 新榜出品

2023-11-21     新榜

原標題:上線24小時吸金2000萬後被下架,狂飆中的短劇被按暫停鍵?| 新榜出品

那部網傳24小時吸金2000萬的付費短劇《黑蓮花上位手冊》,被下架了。

11月16日上線,兩天後衝上微博熱搜出圈、引發廣泛討論,隨後被全網下架,短短三四天時間,《黑蓮花上位手冊》引爆了整個短劇行業。

這部劇由短劇團隊「聽花島」出品,在小程序和抖音上播放,憑藉一路高開高走的庶女復仇劇情,節奏快、反轉多,戳到了一眾網友的爽點,被稱為是《甄嬛傳》和《延禧攻略》的合體。

有消息稱,該劇被下架是因為涉嫌宣揚極端復仇和宮斗。也有業內傳言,下架前該劇的充值收入超過了6000萬元,但被參與短劇投流的相關知情人士闢謠否認。

《黑蓮花上位手冊》下架後,這部劇的官方抖音帳號開始發布「聽花島」的另一部短劇《李特助如此多嬌》,但很快也被下架,疑似因台詞涉嫌擦邊。

新榜編輯部發現,該抖音帳號目前已變成私密帳號,所有發布內容都不可見,且帳號名也被改成表情符號,只有「短劇最熱榜」的標籤留下了爆款的痕跡,仍有164萬粉絲在持續關注。

實際上,這次下架不是針對《黑蓮花上位手冊》或《李特助如此多嬌》某部劇,而是近一段時間對於微短劇的集中治理動作。

近一周時間內,抖音、快手、微信等平台相繼發布微短劇治理公告,累計下架數萬部作品,僅11月16日一天抖音就有127部微短劇被禁止投流。

值得注意的是,各家平台在公告中重點提到要治理「宣揚以暴制暴、極端復仇、涉黑、暴力行為」

據同行爆料,某新媒體社群還傳出消息稱「近期重生、穿越、擦邊、復仇等題材都不讓做了,暫停收這類劇本」。

微短劇狂飆數月,動輒千萬元甚至破億營收,如今「造富神話」難道要破滅了嗎?短劇從業者又該如何應對、合規創作?

「橫店」變「豎店」,短劇成「造富神話」

《黑蓮花上位手冊》的出圈,是近期短劇熱的一個縮影。能讓這麼多人迅速上頭,必然有其「過人之處」。

該短劇改編自網文小說《昭華亂》,講述了護國公庶女宋昭的復仇之旅。主人公從復仇曾迫害自己的主母、父親、姐姐,到復仇後宮一眾仇人,一路升級打怪,最終位列六宮協管,故事最後還為第二部「對付皇后」的劇情埋下伏筆。

有人將這部劇類比為短劇版的《甄嬛傳》,如果用看待《甄嬛傳》的標準來評價,也就能理解《黑蓮花上位手冊》的走紅邏輯:大女主人設,復仇爽劇題材,加上不拉垮的服化道和在線的演技,爆劇的必備要素齊全。

《黑蓮花上位手冊》一共120集,下架前免費觀看的第一集播放量近千萬次,即使是需要付費觀看,第120集的播放量也近10萬次。新抖數據顯示,主演馬秋元的抖音帳號2天內漲粉超4萬,迎來一小波流量高峰。

《黑蓮花上位手冊》不是製作團隊聽花島的第一個爆款,10月該團隊曾上線過付費短劇《腹黑女傭》,同樣是復仇題材,24小時內充值金額超過2300萬元。

短劇在近期持續爆火,但作為一種內容類型,其實並不算新鮮。早在三四年前,單集時長几十秒到15分鐘不等的短劇已經受到行業關注,也誕生過《這個男主有點冷》《長公主在上》等出圈作品。

只不過,過去很多短劇主要依靠平台分帳、廣告、品牌冠名等方式變現,近兩年付費短劇的出現催熟了短劇的商業化進程,抖音的入局更是加速了短劇付費模式的轉型。

從去年開始跑出來的小程序短劇模式,靠付費模式讓短劇一躍成為賺錢的「吸金利器」。

據「新腕兒」報道,不僅是《黑蓮花上位手冊》《腹黑女傭》,還有短劇《無雙》上線24小時充值高達5500萬元、8天破億,《閃婚後,傅先生馬甲藏不住了》單日充值額超2000萬元,《哎呀!皇后娘娘來打工》24小時用戶充值金額超過1200萬元。

據了解,小程序短劇主要以微信小程序為承載平台,出現了九州、點眾、容量、掌玩等小程序平台,不用下載軟體就能看劇,每月都有數十部作品更新。《腹黑女傭》的合作平台就是點眾和掌玩。

從《腹黑女傭》《黑蓮花上位手冊》開始,小程序短劇不再局限於通過投流方式獲得關注,在抖音開設帳號做宣發成為新的思路,被業內稱為「號劇聯動」,有助於幫助製作團隊沉澱用戶人群,實現進一步破圈。

大部分小程序短劇在80集至120集不等,前幾集免費觀看,想往下看就需要觀眾付費,可以單集付費,也可以成為小程序平台的會員解鎖全集,有網友統計過看完一部100集短劇可能需要花費近200元。

「新腕兒」曾報道過,目前國內全平台的付費短劇每日充值消費金額為6000萬元,遇到節假日高峰檔期,峰值可以超過1億元。截至2023年7月,小程序短劇市場規模已經超過40億。

相比於動輒千萬、破億的營收,小程序短劇的成本並不算高。業內流傳的《黑蓮花上位手冊》製作成本200萬元,已經是天花板級別,大部分小程序短劇的成本主要在於拍攝費用和投流費用。

此外有消息人士透露,因為製作周期短,拍攝費用多數幾十萬元即可覆蓋,投流費用反而是大頭。「新腕兒」透露,一般來說,一部80到100集的小程序短劇投流ROI能達到1.2,也就是說投放100元後,可以有120元的流水進帳。

因此,不少MCN機構、影視製作公司都盯上了小程序短劇這個高性價比的生意,就連聚美優品創始人陳歐也開始組建短劇平台,還有傳統製造業老闆跨行入局。

奇葩說辯手、編劇柏邦妮也在微博分享了和業內朋友的對話,提到「現在橫店已經叫豎店了」「都是拍短劇微劇小程序劇的」,足見如今短劇盛況。

狂飆中的短劇被按下暫停鍵

多方扎堆湧入,帶來了不少行業亂象。在這樣的背景下,《黑蓮花上位手冊》《李特助如此多嬌》等微短劇的下架治理其實早有端倪。

2022年11月下旬開始,廣電總局在3個月內集中組織開展小程序類網絡微短劇專項整治工作,截至2023年2月28日,共下線含有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調低下、審美惡俗等內容的微短劇25300多部、計1365004集,下架含有違規內容的「小程序」2420個。

同時,廣電總局還督導抖音、快手、微信等多個平台定期發布平台治理微短劇公告,並且建立網絡微短劇「黑名單」機制,對於違規網絡微短劇及時上報並納入黑名單。

多個平台公告顯示,含有一夜暴富、極端復仇、色情低俗等元素的微短劇均是違規治理重點。正所謂男有龍王贅婿,女有穿越重生,這些元素同樣也是市面上最典型的爽文故事類型。

不過,雖然多部違規短劇的官方帳號已被封禁或無法被搜索,但仍有其他帳號或者站內小程序將其過往作品進行搬運,並支持付費購買。

比如《李特助如此多嬌》仍能在某抖音短劇小程序付費並觀看

除了監督部門持續治理打擊違規短劇的直觀動作,內容平台也通過收取服務費這種側面動作限制微短劇的無限擴張。

以微信為例,8月15日,微信平台對微短劇類目開發者通過虛擬支付能力產生的交易將收取20%的技術服務費,剩下的80%由出品、製作、分銷按比例分成。

隨著入局玩家的增多,短劇投流的門檻也越卷越高。「剁椒Spicy」報道,目前部分短劇的投流成本已經達到總票房的8-9成。

據AppGrowing數據分析平台,近7天內,一部名為《傲世猛龍》的短劇憑藉6143個投放廣告創意數位居短劇推廣排行榜第一,但在廣告創意曝光增速上,這部短劇出現了47.81%的下滑,意味著投流數量雖然上去了,曝光效果卻沒有跟上。

近7天短劇推廣排行榜第五名中,僅有一部短劇曝光增速呈上升趨勢

短劇賽道的利潤縮水,和投流日益內卷化,都在一定程度上也倒逼短劇走向精品化,避開粗製濫造和爽點同質化。比如今年9月火爆全網的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僅7天漲粉555萬,成為現象級的精品短劇代表。

短劇走向何方

目前,短劇行業的審核監管制度仍在不斷完善中,廣電總局也提到將加快制定《網絡微短劇創作生產與內容審核細則》。

有業內人士向我們表示,近期短劇的下架多集中在小程序短劇,「之前這塊屬於監管的灰色地帶,隨著短劇市場發展日益成熟,相關監管也會越發嚴格」。相比較而言,平台對短劇的監管更加嚴格,創作者們在早期腳本階段就已經有所把控。

從長期角度來看,適當的審核監督是為了短劇市場持續健康發展。在這種背景下,短劇仍有值得探索的空間。

據短劇自習室整理的數據,在今年1月-7月的爆款短劇里,90%的題材仍然以「爽」為主,如戰神、穿越、逆襲、重生等。「爽感」雖好,但需要把控尺度,不能一味誇張,與現實脫節。

除了通過付費觀看的形式進行變現,短劇也可以嘗試與品牌合作尋找更多的商業可能性。

好有本領製作過《二十九》《流量背後》等多個女性向短劇,其合伙人安迪向我們表示目前「好有本領」抖音帳號粉絲達到525萬,男女用戶占比將近2:8,並且女性用戶年齡集中在31~40歲之間,「這批女性用戶是大家普遍認為的高凈值網購群體,商業合作可以涵蓋服飾、美妝、3C多個品類」。

目前,好有本領的商業模式多以品牌合作短劇為主,占比80%以上,短劇《反抗背後》便是與珀萊雅合作的品牌定製短劇。

國內市場之外,海外也是當下短劇行業的熱門發展領域。

中文在線、新閱時代、暢讀等網文平台相繼在海外推出自己的短劇App。Sensor Tower數據顯示,今年7月中文在線推出的ReelShort在Google Play和AppStore的總下載量達190萬,月總流水達600萬美元。

隨著行業逐步規範,短劇野蠻生長的時期即將結束,但長遠來看,狂飆中的短劇或許能走得更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225ced87a69de6c94377ab9aae0cd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