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上華為,江淮汽車能否成為下個賽力斯?

2023-11-08     市界

搭上華為,59歲的老牌車企江淮汽車似乎再次迎來了春天。

在燃油車時代,江淮汽車憑藉瑞風M系列的MPV、S系列的SUV等明星車型,享受過高光時刻,甚至能和上汽集團一較高下。然而,巔峰過後,在燃油車整體縮水的情況下,江淮汽車銷量增長遇到瓶頸。2017年-2022年,江淮汽車六年時間扣非後歸母凈利潤虧損超93億元。

江淮汽車一直在努力自救,2016年開始為蔚來汽車代工,2017年和大眾汽車成立了合資公司,但公司業績並沒有太大改變,還被外界嘲笑「沒有靈魂的代工廠」多年。

然而,近期江淮汽車出售蔚來工廠,與華為合作高端MPV即將量產的消息,借賽力斯問界的「火勢」,一撥撥挑動著市場的神經。

最近一個月(10月9日-11月8日),江淮汽車股價大漲約53%,市值增長約152億元,成為投資者追逐的新目標。

對比當前話題度極高的主機廠,像比亞迪同期股價漲幅1.39%,蔚來汽車-9.52%,長安汽車16.82%,以及上汽集團股價微漲0.74%,這麼一看,江淮汽車的表現十分彪悍。

今年以來,騰勢、理想等造車新勢力在中大型純電MPV市場磨刀霍霍,現在最大的懸念是,江淮汽車能藉助華為「智選車」模式,再度搶下中國MPV市場的一塊大蛋糕嗎?

股價狂飆背後

背靠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江汽集團」),江淮汽車上市已經20餘年。最近兩年的股價異動,都和華為有關。

2022年6月,市場傳聞,江淮汽車將與華為合作造車,自此,江淮汽車「榜上」華為大腿的消息甚囂塵上,雙方曖昧的態度也成了資本運作的溫床。

不過後來很長一段時間,雙方未再對此事作出任何回應,江淮汽車在資本市場又回歸平靜。直到2023年4月,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對外表示,華為不造車,與江淮汽車還是通過智選模式合作。

此話一出,算是給雙方的合作實錘了。江淮汽車加入「華為造車圈」,又讓資本市場蠢蠢欲動了起來。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CEO余承東)

今年8月1日,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其社交平台上發文稱,華為正在和江淮汽車合作開發售價過百萬的問界MPV,新車將於2024年第二季度量產,銷量目標為上市首年交付5萬輛。讓外界看到更多合作的進展。

儘管雙方未正式回應,但據36氪消息,在這次與華為的合作中,江淮汽車已經開始學習華為的管理模式,整車開發也按照IPD(集成產品開發)的流程進行,包括電子電氣架構、三電等,華為都會參與。

目前,華為跟車企合作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標準的零部件模式,即作為普通的供應商為主機廠提供標準化部件,如電機、電控等;二是華為HI模式,強調與主機廠聯合開發,提供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三是智選車模式,華為不僅深度參與產品定義和整車設計,還會提供渠道、運營等方面的支持。

今年9月新問界M7發布後,華為與賽力斯合作的「智選車」終於鹹魚翻身,賽力斯的市值也跟著飆升至千億元,這讓一直低迷的華為造車陣營火爆了起來。

江淮汽車股價的上漲,與賽力斯有異曲同工之處。

2021年之前,雙方的股價不相上下,江淮汽車很多時候還能在賽力斯之上。自從賽力斯與華為合作打造了AITO問界後,該公司股價雖也起起伏伏,但在隨後的發展中,整體比江淮汽車高了一頭。

(近半年江淮汽車與賽力斯股價對比。圖源/同花順)

在行業人士看來,現在的投資者是抱著寧可放過也不能錯過的態度入手江淮的。畢竟,在過去一年時間裡,依託華為的技術賦能、品牌影響力以及銷售渠道,AITO問界迅速成為造車新勢力的「話題王」。「賽力斯的今天就是江淮的明天。」不少股民表示。

有華為汽車概念股的名頭在,近一年之中,多位遊資大力買入江淮汽車。

2022年8月,市場傳言雙方合作開始後,Choice數據顯示,從盤後龍虎榜來看,買一機構席位凈買入了4.07億元。包括安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曲江池南路證券營業部、中信證券總部、華泰證券總部等買入金額均超過了2億元。

在大力買入江淮汽車的「神秘人」中,不乏方新俠、佛山無影腳在內的多個知名遊資現身。其中,方新俠也是「爆炒」賽力斯的遊資之一。

2023年10月,中金上海分公司連續2次買入,合計買入金額為2.3億元。

光大證券表示,市場非常關注江淮汽車與廠商們的合作推進情況,他們短期關注海外市場表現、以及與大眾合作車型量產節奏,中長期關注與華為合作的落地情況。

(2021年3月,合肥江淮汽車生產廠)

為什麼投資者敢賭江淮汽車會成為下一個賽力斯?除了余承東本人實錘了合作之外,江淮汽車也拿出了實際行動表態。

2023年10月,江淮汽車通過公開掛牌的方式轉讓部分資產,涉及乘用車公司三工廠存貨、固定資產、在建工程、房屋建築物以及土地使用權及乘用車公司新橋工廠構築物和設備資產,擬掛牌價為44.98億元,增值額為2.86億元,增值率為6.79%。

其中,兩座工廠是江淮與蔚來合作的工廠,江淮蔚來先進位造基地和蔚來第二先進位造基地。

而且今年年初,中建集團發布消息,中建六局聯合體中標安徽肥西新能源汽車智能產業園EPC項目。上述工廠建成後,將用於華為與江汽集團在合肥共同開發新一代高端智能電動汽車。

在部分投資者看來,江淮此舉是為了將更多的精力投入與華為合作造車上。而江淮汽車則表示,此次轉讓資產可以進一步優化自身資產結構。若交易順利實施,將對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江淮的新故事

創立於1964年的江汽集團,是集商用車、乘用車及動力總成研發、製造、銷售和服務於一體的老牌綜合型汽車廠商,旗下的江淮汽車研發出輕卡產品的那一年,安徽蕪湖人王傳福剛剛辭職下海創業。那是1995年,剛剛成立的比亞迪,還是一家專門生產鎳鎘電池的公司。

時移勢易。江淮雖是車圈「老前輩」,且年銷量回到50萬輛左右,但這些年被外人記住的還是「代工廠」這個標籤,而後起之秀比亞迪如今在新能源領域星光熠熠。

2017年至今,江淮汽車的毛利率一直在10%左右徘徊,凈利率更是不足1%。2023年前三季度,江淮汽車營收339.78億元,同比增長23.11%,歸母凈利潤為1.84億元,雖然實現扭虧為盈,但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其當期歸母凈利潤仍虧損了5.29億元。

最近三年,江淮汽車累計獲取政府補助高達45億元。今年前三季度,江淮汽車共計獲得8.61億元政府補助。與此同時,該公司資產負債率已經高達71.4%,負債合計365.5億元。

在這樣的經營數據下,刺激江淮汽車股價的新故事裡,除了華為,還有自研新能源品牌以及大眾。

今年4月,江淮汽車推出了全新新能源品牌——釔為,打算髮展自有品牌,多條腿走路。

5月,釔為旗下首款產品純電動小型車「釔為3」面世,售價8.99萬-12.79萬元。江淮汽車表示,未來5年,釔為3除外,還將發布3款產品,其中釔為X3定位智能純電A級SUV,釔為5和釔為X5則分別定位智能純電轎跑和SUV。

江淮汽車對外表示,公司每年收入的3%-5%將投入研發費用中,加大在電動化、智能化等方面的投入。

但在10-20萬元的經濟型轎車市場中,釔為若想在轉型之路上見成效,還需與比亞迪旗下的海豚、廣汽埃安等熱銷車型正面硬剛。

在行業人士看來,或許代工,對江淮汽車而言,仍是條好出路。

2022年7月,方正證券曾在一篇研報中指出江淮汽車未來的兩個發展方向,其一是專注代工的代工廠,與華為的合作,既能發揮代工能力,又能為江淮留下一個自有品牌,其二是發展自主品牌。

「代工廠」的名字雖然不太好聽,但至少能夠持續帶來收益。蔚來財報顯示,2018年-2022年,公司向江淮支付包括代工費用在內合計超過30億元。而且,江淮汽車2017年與大眾汽車成立的合資公司,將在未來兩年顯現出合作效應。

據悉,大眾安徽旗下的首款車型將於2023年下半年投產,年產能預計能達到35萬輛。「到2026年,大眾安徽將導入大眾汽車研發的SSP平台,且集團在華的第一款SSP車型也將在大眾安徽生產。」大眾集團高管表示。

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告訴「市界」,上市公司江淮汽車與大眾綁定很深,大眾是個長期戰略主義者,目前在大眾占主導的情況下,「大眾安徽」基於MEB平台打造的第一款產品將於2024年正式上市。

天眼查App顯示,大眾安徽如今已變為以大眾為主導的車企,大眾占股為75%,江汽集團僅占股25%。如果後續車型上市順利,江淮汽車儘管拿不了大頭,但靠著給大眾代工也能補充一定的收入。

當前汽車圈,各種合作模式層出不窮。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也說,以江淮汽車在汽車製造生產、供應鏈管理等環節的表現,這就是它的核心競爭力,「很可能以後它就是汽車界的富士康」。

作者 | 楊 俏

編輯 | 田晏林

運營 | 解一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1dd15a3fe3b80b889f2732f1cb2ea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