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嵩曾經是大唐帝國的宰相,而且是那個「群相閃爍」時代的宰相,只不過他辛辛苦苦幹了五年,結果卻被唐玄宗下了個「徒有虛表」的惡評。
蕭嵩繼承了南梁蕭氏皇族的優秀基因,他長得「貌偉秀,美須髯」,走到哪裡都是「拉風派」。
一枚大帥哥,被說成徒有虛表,那意思就是,別看你外表光鮮,其實肚子裡都是稻草,繡花枕頭而已。
唐玄宗是一位比較有涵養的皇帝,如此惡語傷人的話實屬罕見,更何況他與蕭嵩還是親家。每次見到蕭夫人,唐玄宗立刻放下皇帝的架子,連連稱呼「親家母」。
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讓唐玄宗失了風度呢?
原來,唐玄宗準備提拔蘇頲為宰相,便讓中書舍人蕭嵩起草一道任命詔書。蕭嵩吭哧癟肚半天,寫好了,呈交給唐玄宗。
唐玄宗看得直皺眉頭:「國之瑰寶?這個詞不大合適,你不知道蘇頲他爹叫蘇瑰嗎?要避諱,換個詞。」
大意了,蕭嵩連拍腦門,我回去就改。
唐玄宗說,別介啊,就在這裡改,來回走你不嫌麻煩啊,來人,把屏風撤了,將朕的筆墨紙硯給蕭大人。
蕭嵩頓時傻了,原來這夥計自幼不好讀書,寫封信都比生孩子難,就這道聖旨還是別人代勞的,這會兒你讓他「當堂考試」,那豈不是要難為死他?
就因為筆頭的功夫差,蕭嵩一直被閣房的同事們嘲笑。如果不是宰相姚崇護著,他恐怕早就被踢出了中書省。
蕭嵩急得抓耳撓腮,冷汗直流,手提著筆,一個字也寫不出來。
唐玄宗很納悶,稍稍修改一下而已,有必要重寫嗎?太認真了,好吧,你自己慢慢弄吧,朕先去後宮慰問一下。
等唐玄宗再回來時,蕭嵩已經走了,草詔丟在了案几上。他拿過來一看,鼻子都氣歪了,全文僅將「瑰」字改成了「珍」,其它地方一字未動。
還以為會改成一篇驚天地泣鬼神的美文呢,原來一肚子稻草,徒有虛表,繡花枕頭!
這個故事記載於《明皇雜錄》,不過它的可信度不是太高,大機率是宰相張說麾下那些文學之士的編排。
其實遭到他們諷刺的遠不止蕭嵩一人,但凡學問差的都逃不掉,比如李林甫被諷刺為「弄獐(璋)宰相」,蕭炅被嘲笑為「伏獵(蠟)侍郎」。
草詔是中書舍人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如果蕭嵩基本的文字功底都不具備,怎麼可能擔當此任?只不過他的水準確實跟那些科班出身的有差距而已。
再說了,姚崇是什麼人?開元第一名相啊,他看重的人哪有等閒之輩?
其實早年蕭嵩還默默無聞的時候,就有人看好他了。那人叫夏榮,號稱江湖「神運算元」。
某一天,陸象先(蕭嵩的連襟)請夏榮給他相面,夏榮說:「您雖然十年後會位極人臣,但不如蕭郎,他將一門顯貴。」
那麼,夏榮算得究竟準不準呢?蕭嵩有沒有辜負姚崇的提攜呢?
事實證明,只要放在正確的地方,每個人都會發光,開元十五年正是蕭嵩發光的時候。
那年九月,唐玄宗接到河西發來了緊急戰報:吐蕃人攻破瓜州,河西節度使王君㚟遇害,河隴危矣!
這個背景稍有點複雜,建議您關注本帳號,查看上一篇文章——大唐那麼強,為何敗給吐蕃差點丟掉河隴?唐玄宗好大喜功錯用一人。
如果您懶得看,就記住一個結論就行了:這次危機如果不及時解決,西域就丟啦,河西、隴右將是吐蕃人的牧馬場,關中就是他們旅遊勝地,長安就是他們的私庫。
事關大唐帝國的安危,唐玄宗不敢怠慢,他立刻頒布了一道聖旨:蕭嵩出任河西節度使,即刻前往抗擊吐蕃。
您認為唐玄宗會讓一隻繡花枕頭去主持一場生死攸關的戰局嗎?如果您還有疑慮,我們就看一看蕭嵩的作為吧。
第一步:選才擇將
一個人能不能做成大事,只要看看他身邊的人就能判斷個八九不離十了。蕭嵩重點提拔了四個人,分別是裴寬、郭虛己、牛仙客、張守珪。
這四個人當時的名氣都不大,職位都不超過五品,似乎很平庸,但他們後來都成了名人,而且在各條戰線上都為大唐帝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由此可見,蕭嵩獨具慧眼,他看人不看名氣,不看資歷,不看學歷,能從平凡的小事裡選拔出可用之才,你敢說他肚子裡是稻草?
我們以張守珪為例,他此時的職務是建康軍大使,蕭嵩將他提拔為瓜州都督,將他頂到最前線,而且軍政一把抓。
張守珪到任後立刻修築被毀壞的城池,同時招募流散的百姓,幫助他們恢復生產、生活。
城池修到一半,吐蕃人打過來了,此時張守珪根本無力抵抗,城中的百姓、官兵一片慌亂。
張守珪卻臨危不懼,他令所有人都撤進城內,同時城門大開,又在城頭擺上酒席,他和將士們悠閒地品酒、歌舞昇平。
這個情節大家都不陌生,但一般情況下,敵人還真的不敢貿然進攻。觀望半天后,他們決定還是不要招惹,於是調轉馬頭撤了。
而張守珪竟然把假戲演得跟真的似的,他令旗一揮,全軍出動追殺過去。吐蕃人誤以為真的中了圈套,於是慌不擇路地逃竄,把本穩贏的仗,打成了潰敗。
第二步:反間除敵
隨著瓜洲城的修復,河西最薄弱的一根木桶板子被補齊了,各路軍鎮也在蕭嵩的指揮下頂住了吐蕃人遊蕩式的襲擊騷擾,老百姓也開始慢慢安心下來。
至此,吐蕃忙活了半年,耗光了開局的所有優勢。
當然,這段時間蕭嵩不光在忙著修補漏洞,他的防守反擊戰早已經布局,第一招「反間計」開始。
吐蕃的將領叫悉諾邏,此人出身於吐蕃豪族,官居大貢論(宰相)。吐蕃實行的是軍政合一的體制,類似於中國北朝時期,每個家族都有跟贊普扳手腕的資本。
這個格局註定悉諾邏不被贊普信任,也必然會遭到其他家族的詆毀,蕭嵩看得很透。
於是蕭嵩做了個局,製造出悉諾邏跟他有秘密交往的假象,同時放出風:悉諾邏正在和唐軍談判,準備反戈一擊……
結果成功了,悉諾邏被贊普召回,稀里糊塗地做了刀下鬼。
您可能說,太老套了吧?確實老套,但是要把大家都能想到的東西演得跟真的一樣,這就是功夫。就跟你打名牌,還要讓你上當受騙,你服不服?
第三步:全面反攻
吐蕃這才發現有點不妙:怎麼越來越被動呢?於是他們決定梭哈,新統帥悉末朗傾囊而出,他兵分兩路,一路猛攻瓜州,一路從渴波谷突襲。
蕭嵩早有防備,張守珪和鄯州都督武張志亮分別抵擋住了進攻,並反擊成功。
吐蕃人吃了虧,立刻調集所有兵力轉移到祁連城,企圖從這裡撕開口子。
這是一場決戰,蕭嵩遣副將杜賓客率領四千名弓箭手,一頓狂風暴雨班的射擊,讓吐蕃人丟下無數屍首。
雙方的攻防大戰從早上一直打到傍晚,吐蕃人終於抵擋不住了,開始向山谷內撤退。唐軍趁機殺出城外,緊追不捨。吐蕃人四散潰逃,哭喊聲響徹天際……
隨著這場大決戰的結束,吐蕃人的主力損失大半,已經不可能再組織起大規模的進攻了。蕭嵩從接受任務,到大敗吐蕃,僅僅用了11個月的時間。
戰報傳到長安,唐玄宗大喜,當即下旨:授蕭嵩同中書門下三品,拜相入閣。
一位因為文采不夠出眾而遭人編排的「繡花枕頭」,居然一鳴驚人,成功化解了大唐帝國的一次巨大危機。
唐玄宗對蕭嵩的恩寵「甚盛」,他的兒子蕭衡被招為駙馬,孫子蕭升後來又娶了唐肅宗的女兒,蕭升的女兒又嫁給李誦(唐順宗)為太子妃。
蕭嵩的長子蕭華和另一個孫子蕭復,後來也都當了宰相,算得上「一門盡貴」了吧?
第二年,唐玄宗又提拔蕭嵩為中書令(一把手宰相)、金紫光祿大夫、集賢殿學士、知院事、徐國公,能給的榮華富貴全都到位了。
然而,富貴到極點的蕭嵩又開始「繡花」了。
蕭嵩在位五年,幾乎一事無成,他先跟副相裴光庭斗,裴光庭死後,又跟繼任的宰相韓休斗。
唐玄宗的宰相除了李林甫,任期沒有超過四年的,蕭嵩做了五年,結果卻是被打回原形了。
估計唐玄宗的頭被他們吵大了,開元二十一年,他一道聖旨宣布將蕭嵩和韓休同時罷相。
《新唐書》的記載稍有不同,說蕭嵩是主動辭職的,唐玄宗還捨不得,蕭嵩垂淚說:「趁著陛下還沒討厭我,我還能辭職,否則的話我腦袋都不保了,哪裡還能有選擇呢?」
故事講到這兒,還是要忍不住問一句:當了宰相後的蕭嵩為何又「繡花枕頭」了呢?三個原因吧。
其一,能當得了一名出色節度使,未必能勝任宰相,二者之間的差別太大了。客觀講,蕭嵩的宰執能力不突出。
其二,蕭嵩在位期間還是做了一些事的,比如他廢除了裴光庭的「循資格」選拔制度。
唐朝官員比較泛濫,晉升難度也比較大,很多官員熬了一輩子還是原地踏步。裴光庭在任吏部侍郎時,搞了一套「循資格」制度,簡單來說就是論資排輩,熬時間,到點升級。
這項制度讓一群能力低下的官員呼聲雷動,居然獲得通過了。蕭嵩當了宰相後,堅決廢除了這項明顯不合理的制度。
其三,開元中後期的官場,明顯存在「文吏之爭」。在蕭嵩和裴光庭之前,每一任宰相班子都存在相互扯皮、甚至拆台,除了日常工作,早就不能做大事了。
因此,如果非要苛責蕭嵩的話,其實有一大堆「繡花枕頭」。
最後補充交代一下蕭嵩的人生結局。
開元二十七年,蕭嵩因為賄賂給宦官牛仙童良田數頃,被李林甫告發,因此被貶為青州刺史。
於是蕭嵩乾脆辭職回家養老,在院子種滿了草藥,他又用這些草藥配雲母,製作丹藥自己服用,居然活到了八十多歲。